新时代道德治理问题的凸显及应对

2021-10-18 21:49杨园毛勒堂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新时代

杨园 毛勒堂

提   要: 道德治理作为道德建设与社会治理的有机构成和重要环节,其实质是利用综合手段、采取综合措施对社会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进行系统整治,其旨趣是化解道德危机,重建道德秩序。道德治理是一项历史性的社会治理活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道德治理问题成为一个迫切的现实课题和思想任务凸显出来。切实开展新时代的道德治理工作,有赖于我们大力规制资本逻辑以拒斥唯利是图,加大法治力度以构筑道德保障,加强舆论监督以弘扬道德正气,大幅提高失信成本以营建诚信社会,深入批判消费主义以自觉践履消费正义。

关键词: 新时代;道德治理;公民道德建设

2019年10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道德建设既要靠教育倡导,也要靠有效治理”,“要组织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不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1,并通过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为我国社会文明进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道德支持。由此,新时代的道德治理便引起了人们普遍关注,同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基于此,揭示新时代道德治理的意涵和旨趣,追问新时代道德治理问题突显的存在论境遇,探寻新时代道德治理可能的现实路径,对于科学把握道德治理的意涵和意趣,切实开展新时代的道德治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道德治理的意涵和旨趣

审视新时代语境中的道德治理及相关问题,必须厘定道德治理的概念。而对道德治理概念的厘定和把握,又必须以对道德和治理的必要认识为前提。

1.道德及其本质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的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特别是经济利益关系在观念上的反映和思想表达。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2,“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1,所以“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2 由于道德植根于社会生产活动和经济交往关系中,因而其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的特征。事实上,道德作为一种观念上层建筑形式,对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皆具有强有力的影响和作用:它一方面为自身根植其中的经济基础和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提供合理性论证和合法性辩护;另一方面则对危害自己的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思想观念进行批判、抵制和解构,并因此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为人们供给有关是非善恶的道德观念、道德价值和道德原则,以调节和规范人们之间的利益纠纷和行为冲突,为社会交往活动提供秩序规范基础和行为原则。

2.治理及其内涵

在何谓治理的问题上,也存在不尽一致的观点和看法。譬如,法国学者阿尔坎塔拉认为,“治理”一词指的是在特定范围内行使权威,它常作为对范围广泛的组织或活动进行有效安排的同义语。3 美国学者詹姆斯·罗西瑙则把治理定义为“一系列活动领域里的管理机制,它们虽未得到正式授权,却能有效发挥作用”。4 全球治理委员会发布的《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研究报告认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5 瑞典学者皮埃尔和美国学者彼得斯认为,对治理这个概念的思考,意味着我们要特别关注和思考如何引导经济和社会以达成集体目标的问题,意味着政府能否继续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而成功地统治社会。在欧洲,治理主要是强调治理过程中的社会参与,而在美国,治理更多地保留了起初的引导调控之意涵。6 法国学者皮埃尔·卡蓝默则指出:“治理指的是社会产生调节的能力——调节社会内部与相邻的社会及其环境关系,这些调节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须。”7 我们从上述关于治理的各种定义和理解中可以发现,治理的基本含义是指主体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和社会关系中,借助自身的权威或权力去引导、调控和规制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以最大限度实现和满足公众利益的活动及其过程,其中政府占据核心地位并扮演关键角色。

3.道德治理的意涵及旨趣

对于道德治理的本质意涵,我国学界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从治理指向和治理对象的方面规定和理解道德治理,认为道德治理就是借助各种力量和手段,特别是通过政府和公权力对社会上突出的道德问题进行治理,因而道德治理就是“对道德问题的治理”。在这种理解中,道德治理的核心内涵是对社会道德问题的治理,道德问题构成治理的指向和对象。二是从工具和手段层面规定和理解道德治理,认为道德治理就是以道德为工具和手段实施对社会问题的治理,因而道德治理就是“以道德去治理”。在这种理解中,道德治理的实质在于借助道德中介、运用道德力量去实施和实现社会问题的治理和化解。三是从态度和情感角度规定和理解道德治理,认为道德治理是指以合乎道德的态度、合乎道德情感的方式进行社会治理,因而道德治理就是“道德地治理社会问题”,对道德治理做了情感和态度层面的规定和描述,将道德治理的核心视为一种社会治理的态度和情感。在这种理解中,道德治理的核心在于治理行为和治理方式上的道德性。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结合前文对道德与治理的界定和理解,笔者认为,第一种解释更具包容性和合理性。道德治理是利用综合手段、采取综合措施对社会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系统整治,其中既包括借助道德手段并以道德的方式治理道德问题,也包括利用社会政治法律等规范和手段治理道德问题。

道德治理的根本旨趣和意向在于通过对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冲突、道德风险、道德失范、道德腐败等不良现象以及错误的道德观念进行有效的整治和调控,以化解道德危机、重建道德秩序,从而为人们生活供给有效的道德原则,引领人们的道德观念并规范其社会行为,建构和谐有序的社会交往关系和生活秩序,进而为实现幸福生活提供良善的道德观念和秩序基础。《纲要》对新时代道德建设和道德治理的旨趣做了精炼的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1 即通过切实有效的道德治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效的道德支撑,为實现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援,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持久的道德守护。

二、新时代道德治理问题凸显的背景分析

为切实有效地开展新时代的道德治理工作,需要进一步追问新时代的道德治理问题凸显的背景和根据。对此,我们从时代演进、实践要求、道德情势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和分析。

1.时代演进凸显道德治理

新时代的道德治理问题的凸显,根本上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它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演进的结果。随着人类生产方式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作为观念形态的道德观念和调节人们行为关系的道德规范,发生相应的变化和改进,以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的要求,而道德治理正是为了满足这一要求而实施的重要环节。社会的演进和时代的发展,客观上呼唤新的道德标准,并提出新的道德治理要求。今天,之所以颁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强调要加强和深化道德治理实践活动,就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新的历史方位、新的社会矛盾变化、新的时代目标和发展要求,需要对道德领域突出的问题进行严厉整治和强力治理,建构与新时代相一致的道德观念和规范体系。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新时代道德治理问题凸显的现实基础。

2.新时代的实践任务呼唤道德治理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经济,切实推进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亦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道德建设,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立根铸魂,积极建构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新时代的中国实践提供重要的价值支撑和良善的道德基础。由此,《纲要》指出,新时代要紧紧围绕“四个伟大”,“着眼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在一起,在全民族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由此可见,新时代给人们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道德要求,这就迫切地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对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道德问题与道德领域中突出的问题进行有效治理,营建充满新风正气的道德环境,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培养具有优秀道德素质的时代新人。可见,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要求和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新时代的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切实的要求,进而提出了对道德治理的迫切呼唤。所以,道德治理是新时代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道德要求的现实呼唤。

3.新时代的道德状况需要道德治理

《纲要》指出,我国“道德领域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存在道德失范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仍然比较突出;一些社会成员道德观念模糊甚至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分,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造假欺诈、不讲信用的现象久治不绝,突破公序良俗底线、妨碍人民幸福生活、伤害国家尊严和民族感情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1  可见,新时代道德治理问题的凸显,与当前我国社会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道德腐败、道德失范、道德危机、道德冲突的等现实问题直接关联。换句话说,现有的道德现实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道德需要,与新时代的实践要求存在差距,因而迫切需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治理。所以,当前我国道德领域普遍存在问题的现实,需要新时代道德治理的出场。

三、新时代道德治理问题的应对之策

开展新时代的道德治理工作,需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尤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规制资本逻辑,拒斥唯利是图

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追求、道德行为通常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紧密关联。可以说,一个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秩序、经济利益获取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而在今天的经济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中,资本逻辑深刻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生活。由于资本逻辑的核心在于追逐剩余价值,在于实现无限的增值,因而在资本逻辑的影响下,人们的道德观念遭遇紊乱,道德心理严重受伤,道德信心备受打击,道德行为萎靡不振,从而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基本秩序和大众的幸福感。因此,在新时代的道德治理实践中,需要深入经济生活的资本逻辑中,警惕资本逻辑对道德生活的肢解和破坏,进而为资本及其逻辑的运行提供合理的边界和规范基础,积极遏制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泛滥,拒斥唯利是图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原则,从而创造和谐友善的道德世界、理性自觉的道德生活以及崭新美好的道德人生。

2.加大法治力度,构筑道德保障

道德受同为政治上层建筑的法律制度及其运行秩序的直接影响。《纲要》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要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法律化。2 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营建新时代的道德环境,以法治的力量推进新时代的道德建设和道德治理,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其原因在于,尽管道德和法律作为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体系皆受制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但道德行为是一种内在约束行为,主要依靠主体的内在自律而维系,其在本质上是一种主体因对社会公德秩序的自觉认同和自主遵守而采取的自律行为,从而具有自主、自律和向善、劝善的特点。然而,道德自觉对其主体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具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所以在实践层面,与守法行为比较,守德行为自觉性程度更低、自律性更弱。道德行为的养成是一个外在规范艰难内在化的过程,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撑乃至强制并使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由外在的强制他律逐渐转变为内在的自主自律。所以,道德治理固然需要道德教育,但更离不开法律的外在支撑和法治保障。事实上,现实中很多突出的道德问题,不仅严重违背社会“道德底线”,而且实属构成违法行为。新时代的道德问题错综复杂,所以亟待加强法律规制,加大法治力度,盡快把突出的道德问题法律化。唯其如此,新时代的道德治理才能落地,其效度才能显现。

3.加強舆论监督,弘扬道德正气

道德作为一种调整人际利益关系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体系,其作用的发挥不仅有赖于法律的后援和法治的支撑,同时更广泛地依靠社会舆论。社会舆论往往通过一定社会的“是非”“善恶”“美丑”等观念和标准,对人们的言行进行道德评判和价值评价,以此隐形地规范与引导人们改邪归正、去恶从善,从而达到抑恶扬善之目的。所以,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治理,同样亟须加强舆论监督。为此,首先,需要激发公众的舆论监督积极性;其次,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构筑良好的道德环境;再次,要特别注重和加大对领导干部、公众人物的舆论监督,因为他们具有比普通民众更大的社会示范效应。概言之,通过加强舆论监督,匡扶社会道德正气,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营建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文明氛围,是新时代道德治理的重要手段和现实路径。

4.提高失信成本,营建诚信社会

《纲要》指出,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基石。的确,诚信作为社会交往关系中行为主体应当遵循和恪守的道德规范,是现代市场经济乃至现代契约社会得以建立和有效运行的重要道德基础。诚信是人们对契约的践行及其在道德上的体现,是对他人人格的充分尊重,是对基本道德义务的自觉遵循。现代社会是一个契约社会,其需要法治的守护,更需要诚信的支撑。无论是个人还是对社会而言,诚信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诚信是人的一种内在高尚人格,是其得以安身立命的存在之本和成就良善生命的品质基础。诚信是一个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尺度,也是一个社会能否长久兴盛和繁荣的支撑点。然而,当前我国社会的诚信状况令人担忧,而之所以存在不讲诚信、背信弃义的行为,重要原因之一是失信成本过低,背信弃义的人往往能够在违背诚信的行为中获得巨大的私利,而其担负的成本则很少甚至没有。因此,诚信建设不能仅仅依靠道德教育,更需要社会舆论、技术手段的强力监督乃至法律层面的严厉制裁,大幅增加失信成本,构建起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让诚实守信成为一种自觉的内心道德法则乃至道德信仰。

5.批判消费主义,践履消费正义

绿色发展、生态道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因而我们要增强节约意识,树立健康的消费理念,并积极践行绿色的消费方式。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消费至上”的价值观念出现在了现代人的生活观念里,甚至有一部分人将其作为首要选择,盲目崇拜高消费的生活方式。由此导致的后果是,过度的消费欲望没有受到有效的限制,社会中出现了诸如超前性消费、炫耀性消费以及病态性消费等不健康的消费行为。此类消费行为不仅严重败坏了人们的消费道德文化,而且大量引发了诸如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危害社会良序的不正之风。同时,人类无所顾忌的消费行为极大地影响了自然生态环境,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危机和严重冲突,并不时遭遇大自然的严厉报复,严重危害人民大众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生活秩序、社会安定。因此,深入批判消费主义,严厉规制不道德的消费行为,成为新时代道德治理和道德建设中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为此,我们要大力倡导消费正义的价值理念,宣扬和营建理性健康消费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合乎经济理性、生态理性与道德目的性、价值目的性的消费正义观念和价值原则,规范和引导大众培育健康、合理、文明的道德消费行为,构建正义的消费价值理念和消费文化,营建与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相契合的道德理念和道德环境。

The Prominence of the Problems of Moral Governance in the New Era

and Its Counter Measures

YANG Yuan,MAO Letang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Law-Politics ,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Abstract: Moral governance is an organic component and important link of mor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governance. Its essence is to systematically rectify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the social moral field by using comprehensive means and taking comprehensive measures, and its purpose is to resolve moral crises and rebuild moral order. Moral governance is a historic social governance activity. A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ters a new era, the problems of moral governance in the new era has become an outstanding urgent realistic topic and ideological task. Effectively carrying out the work of ethical governance in the new era depend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vigorously regulating capital logic to reject profiteering, strengthening the rule of law to build moral protection, strengthening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to promote moral integrity, greatly increasing the cost of dishonesty to build a trustworthy society, and strongly criticizing consumerism to consciously practice consumption of justice.

Key words: new era, moral governance, civic moral 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