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学生文化自信评价及影响因素

2021-10-20 10:37
南京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被访者程度培育

邓 莹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200)

一、引言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文化自信的价值和意义。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学生在校生规模逐年扩大,他们在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上跟本科生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进入新时代,高职学生已逐渐成长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因此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为了使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就必须全面、深刻地了解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文化自信逐渐进入到研究者的视野,相关研究日益繁荣,研究成果日益丰厚。

大部分研究者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郑玲[1]调研了四川五所高校的情况,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总结了五种大学生常见的问题形态,包括认知高、情感消极、情感认同偏低等。刘丽敏[2]在研究中指出当代大学生肯定优秀传统文化但认识不足;认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但关注不够,呈现出认知和行为不协调的特点。薛玉成[3]的研究表明,总体来看,我国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盲目认同西方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等问题。

进一步将研究范围聚焦到“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研究者大多关注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方式研究,对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现状研究较少。罗晓珍[4]调查了武汉两所高职院的1600余名学生,从高职大学生文化认知状况、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态度与学习需求、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状况入手,指出了高职学生在文化自信方面的一些问题:如容易混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负;网络生活方式有待改进;学校教育未能满足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戴慧[5]在研究中提出,受到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高职教育价值取向、高职学生成长特点四方面影响,当代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呈现出突出特点:即理性与情感剧烈冲突,认知与行为不相匹配。具体表现在情感上高度认同中华文化,但理性认识不足,在实践方面更是严重滞后。

综上可见,对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研究并不充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考察的三个重要方面。现有论文大多仅对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现状做了一般分析,单一分析每个问题,对文化自信的三大内容没有进行整合分析,对培育文化自信的各个要素间关系缺乏必要的系统统计学研究。因此,本文将在调查问卷基础上,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高职学生文化自信三大组成部分的自信程度,同时搭建包含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的多维度研究模型,并重点关注学校教育,试图全方位了解当前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现状,为文化自信培育提供支持。

三、研究设计

为了解新时代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现状,本课题组设计了《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及其培育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包含学生基本信息、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现状、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现状。文化自信现状维度包括阅读优秀传统文化作品数量、是否认为革命文化具有时代意义以及是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11个问题。文化自信培育现状维度包括学校是否重视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家庭教育对文化自信影响程度等21个问题。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对南京3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开展调查。通过问卷星发放和收集数据。本文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进行可信度分析,对调查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均值检验、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

问卷设计完成后随机抽取48名学生进行试填写,对其中8名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并对可能引起歧义的语句进行了调整。通过信效度检验,其可信度为0.876,达到一般调查问卷的信度要求。经课题组最后审定,形成了调查问卷正式稿。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039份,其中有效问卷1039份,有效回收率达到100%。从样本分布来看,男生54.8%,女生45.2%;其中一年级学生占比72.4%,二年级学生占比17.2%,三年级学生占比10.4%;文管类学生占比24.8%,理工类学生占比59.7%,艺体类学生占比3.7%,医学类学生占比0.3%,不清楚学科类别的学生占比11.5%;家在农村的学生占比42.3%,乡镇的学生占比17.8%,县城的学生占比19.3%,城市的学生占比20.6%;在父母受教育程度方面,未接受过正式教育的占1.4%,小学为16.1%,初中为41.4%,高中为19.1%,技校中专为4.2%,大专为9.4%,本科为4.6 %,硕士研究生0.2%,博士研究生为0.2%,不清楚3.4%。

四、结果分析

(一)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现状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1道问题调查新时代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经过测算,可靠性分析系数为0.872,信度较高。进一步分析高职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程度,回答按照认可程度从高到低赋值1-5分,对分值进行汇总后取平均值。分值越小代表学生认同程度越高,自信程度越强。根据初步描述性分析,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程度最高,为1.8880分;其次是革命文化,分值为1.9689;相比而言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程度较低,为2.1248分。总的平均得分为1.9710,说明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程度较高。具体见表1。

表1 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现状描述分析

(二)高职学生文化自信方差分析

在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相关研究中,首先考虑性别因素,男生文化自信均分为1.8802,女生文化自信均分为2.0809,从分值看男生自信程度略高于女生。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学生文化自信均分为1.9752,乡 镇 为2.0482,县 城 为1.9625,城 市 为1.9036,可见城市和县城学生的文化自信程度略高于乡镇和农村的学生。考虑年级差异,一年级文化自信均分为1.9165,二年级均分为2.1067,三年级均分为2.1254,一年级同学文化自信程度最高,其次是二年级,最后是三年级。从学生所学专业来看,文管类学生文化自信程度得分2.0856,理工类1.8924,艺体类1.9856,医学类2.0303,不清楚自己专业类别的学生2.1242分。可见理工和艺体类学生文化自信程度稍高。最后考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未受教育、小学、初中、技校、高中、大专、本科各组得分为:2.2182,2.049,1.9643,1.969,1.9725,1.8952,1.7727。可见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文化自信程度越高。随后对分组进行均值检验,其中性别变量下F值为36.636,显著性为0.000;年级变量下F 值为14.197,显著性为0.000;所学专业变量下F值为8.851,显著性为0.000;父母受教育程度变量下F值为2.704,显著性为0.004。以上数据表明,在此4个变量下学生文化自信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他因素如家庭所在地,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距。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高职学生文化自信方差分析

(三)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相关分析

为进一步验证相关因素对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程度的不同影响,本文从个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不同因素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

个人因素从阅读书籍和个人主观因素两个变量进行分析。询问被访者是否会通过阅读提升文化素养,答案赋值为:“经常会1分”“比较会2分”“一般3分”“不太会4分”“不会5分”。询问被访者自身因素对文化自信的影响,回答赋值为“影响很大5分”“影响较大4分”“影响一般3分”“影响不大2分”“没有影响1分”。

学校教育方面,从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和校园文化活动两个方面进行变量分析。通过询问被访者思政理论课对文化自信培育的效果,来测量思政理论课教学,回答赋值为:“非常好1分”“比较好2分”“一般3分”“不太好4分”“很不好5分”。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询问所在高校是否会组织读书节、诵读比赛、参观红色景点等活动进行测量,回答赋值为:“经常组织1分”“偶尔组织2分”“一般3分”“不太组织4分”“从不组织5分”。

通过询问被访者家庭教育对文化自信的影响程度来探讨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回答赋分为:“影响很大5分”“影响较大4分”“影响一般3分”“影响不大2分”“没有影响1分”。

社会因素从多元文化环境和网络环境两个变量分别进行分析。询问被访者多元文化环境对文化培育的影响,回答赋分为:“影响很大5分”“影响较大4分”“影响一般3分”“影响不大2分”“没有影响1分”。询问被访者网络环境对文化自信的影响,回答赋分为:“影响很大5分”“影响较大4分”“影响一般3分”“影响不大2分”“没有影响1分”。

表3数据显示以上因素都与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程度相关。思政理论课教学、校园文化活动、阅读书籍、个人主观因素与学生的文化自信程度紧密相关,说明学校教育、个人因素对文化自信有较大影响。为进一步揭示学校教育、个人因素、家庭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对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程度的影响,本文将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表3 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相关分析

(四)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设置文化自信为因变量,而学校教育、个人因素、家庭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为自变量,取得3个模型,具体数据见表4。模型1包含学校教育,模型2包含学校教育和个人因素,模型3包含学校教育、个人因素和社会环境。在模型计算过程中排除了家庭教育变量,模型1中R方值为0.474,模型2中R方值为0.499,模型3中R方值为0.505,说明在这4个因素中学校教育和个人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对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影响较大。单独测算被排除的自变量家庭教育R方值为0.134,可见虽然家庭教育对文化自信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不显著,学校教育、个人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对文化自信的培养影响更大。

表4 回归模型分析1

接下来重点研究高校学校教育对文化自信的影响,设置文化自信为因变量,高校文化自信培育方式方法等7个因素为自变量,最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计算去掉了诸如学校是否重视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思政理论课的教育等变量,留下5个模型,详见表5。模型1包含一个变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自信提升有帮助吗?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您对高校采取的一系列文化自信的培育方法是否满意?模型3在前两个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变量:您所关注的校园公众号、微博会向您推送关于文化自信方面的消息或书目吗?模型4在前3个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变量:您认为学校目前开设的人文社会学科课程(非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吗? 模型5在前4个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变量:您所在的高校是否会组织读书节、诵读比赛、参观红色景点等校园文化活动来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育?模型1中R方值为0.397,模型2中R方值为0.464,模型3中R方值为0.472,模型4中R方值为0.479,模型5中R方值为0.482。随着变量的加入R方值逐渐增大,说明这些变量对文化自信的影响正相关。通过模型我们可以发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文化自信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学校采取的文化自信培育方法、人文课程的开设、文化知识的传播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与学生的文化自信程度相关度较高。

表5 回归模型分析2

(五)文化自信培育问题与培育方式分析

学校教育在文化自信培育的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高校文化培育的问题十分必要。当问及被访者高校文化自信培育存在的问题,57.78%的被访者认为教学方法单一,老师经常在课堂上灌输理论,实践活动不足;55.68%的被访者认为文化活动宣传力度不够,相关文化活动信息不易获得;48.72%的被访者认为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脱离学生实际;34.71%的被访者认为学校不够重视,没有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课程和文化活动;30.04%的被访者认为教师照本宣科,课堂气氛不活跃。

被访者对高校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方法也有所期待。77.38%的人认为要将思政理论课与社会热点相结合,增强课堂教育实效;69.87%的人认为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多多举办诸如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经典著作诵读活动;68.86%的人认为应改革现有教学体系,增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66.21%的人强调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认为应当开展红色文化之旅、历史人物故居采风等社会实践活动;63.46%的人期待学校能举办更多的文化专题讲座和报告会;54.03%的人高度认可新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认为应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开辟网络学习渠道;49.91%的人看到了自我教育的意义,认为应注重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

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以及自身四个因素的配合程度对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程度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相关性为0.590,属于高度相关。其中有39.65%的被访者认为四个因素的配合非常好,38.64%的被访者认为配合得比较好,19.78%的人认为配合度一般,1.1%的人认为配合度不太好,另有0.82%的学生认为配合得不好。可见在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以及自身四个因素的配合程度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五、结论与讨论

研究发现,新时代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程度较高,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同学文化自信程度存在显著的群体性差异。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程度最高,其次是革命文化,最后是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教育、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程度的重要因素。具体考察各个因素对学生文化自信程度的影响,发现学校教育、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对文化自信影响程度较大,其中思政理论课教学、校园文化活动、阅读书籍、个人主观因素、多元文化环境和网络文化环境与学生的文化自信程度紧密相关。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特征以及培养模式特点,研究结果启发了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方式方法。

第一,高职学生存在情感上高度认同,实践上相对滞后的矛盾。这种矛盾在高职学生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上表现得最为明显。超90%受访者比较认同民族文化价值,但是仅有20%左右的受访者阅读了较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50%左右的受访者会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这种情感和实践的矛盾导致了高职学生从思想认识到实际行动的转化率不高,内化程度不深,也对高职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造成了影响。高职学生之所以对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程度较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低,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在培育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思想到实践的转化,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实践技能课程与活动丰富的优势,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实践。

第二,本研究表明,高校的教育培养对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作为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主要阵地,要承担立德树人的责任,坚持“三全育人”的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水平。一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避免灌输式教育,提高学生课程参与的积极性,提升思政理论课的育人实效。要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育人效果,通过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二是大力增设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学等主题的文化素养课程。中华文明传承至今,是烙印在民族魂上的优秀基因,高校有责任传承文化和文明。在传统办学理念中,高职院校将知识和技能摆在首位,但也不能忽视自身在文化传承方面的责任,应当开设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及文化素养课程,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认同。三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讲座、参观、社会实践、文化教育类活动等方式浸润学生心灵,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四是加强文化阵地的宣传效果。高校应当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官方号等新媒体的宣传作用,占据舆论主阵地。同时充分利用校园里的宣传栏、大屏幕、标志牌等营造良好氛围。五是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文化育人体系。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学生实习和实训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培养步骤。作为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在文化育人方面的合作,将企业文化、优秀地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生实训、实习的全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第三,家庭、社会、个人、学校四方联动是培育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调查数据表明,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子女文化自信程度成正比,家庭文化氛围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社会层面上看,当今社会,西方不断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全球兜售所谓“普世价值”,这对学生的思想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因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谐的社会环境,形成育人生态系统,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有着积极意义。大学生作为文化强国的中坚力量,一定要有意识地加强自我学习,通过阅读、实践等方式不断提升文化自信水平。作为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应当承担起更多的主体责任,要提高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视程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不断提升学生文化自信水平。通过家庭、社会、个人、学校四方联动,形成教育合力,不断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程度,培养新时代“四有”青年。

猜你喜欢
被访者程度培育
被访者驱动抽样法在中国退役运动员群体调查中的应用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日语程度的类型与程度副词的对应关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
幸福的程度
北京近八成公众支持补贴换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