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学生消费观现状调查研究
——以常州开放大学为例

2021-10-20 10:37顾天竹邵馨雨顾锡宏
南京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消费水平消费观消费行为

顾天竹,邵馨雨,顾锡宏

(1.江苏理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2.常州开放大学,江苏 常州 213001)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1]。学生的消费行为具有阶段性、享受性等多元化的特点[2],因此引导学生这样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殊消费群体,自觉树立绿色消费的观念也具有其特殊的社会价值[3]。从积极角度来看,学生消费行为的多元化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的不断演变;但是从消极角度来看,由于学生群体对分期消费等超前性消费的接纳度较高,加之其风险意识低,相较而言,他们更易受到非法校园贷的迫害[4]。这种享受性的消费行为将不利于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形成,并容易使之产生从众心理,跟风消费,影响学业,不利于其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同时也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

再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动,新事物的引进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冲击着学生消费观的形成[5]。在新环境影响下的学生易受新鲜事物的影响并追求不适合自己的消费方式。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基于互联网而诞生的各大电商平台层出不穷,对于尚未形成健全消费观的学生来说,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其消费并影响其消费观的形成。另一方面,学生来自于不同背景的家庭,这也会带来学生消费观念的不同。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会倾向于选择价格较高的物品,一般家庭背景的学生有时是负担不起的。出于从众心理、攀比心理,一些学生会碍于“面子”选择超出消费能力的商品,导致错误价值观的形成。

有关大学生消费观的研究,一部分分析了网络消费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认为网络消费使大学生进入盲目超前消费、泛化娱乐消费等误区[6],另一部分以城镇差异为切入点分析城乡大学生在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理财能力方面的区别[7]。基于大学生自身消费行为探讨大学生消费观形成的研究较少。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常州开放大学学生(五年制大专)。常州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着力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高职教育,服务于常州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新型大学。本文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信息,回收有效问卷712份。本文将利用收集整理得到的有效问卷对学生消费行为的现状进行考察和分析。

研究从家庭背景开始,关注学生的消费水平是否趋近一致,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家庭背景的影响。本文调查样本的家庭背景趋近相同,家庭年收入主要集中于5-15万之间(见表1)。

表1 学生家庭年收入水平统计情况

(二)测量维度

本研究从学生消费习惯(月均总消费、月均餐饮食品营养消费支出、月均衣物服饰穿着消费支出、月均游戏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月均通讯交通差旅消费支出、月均教育培训学习消费支出、月均护肤美容健身消费支出)、奢侈品消费心理等方面分析学生的消费行为。

针对“消费习惯”的各类选题,本文的研究人员以月消费额度为切入点,设计了22个选项,分别为“几乎不花钱”“500元以内”“500-1000”“1000-1500”……“9500-10000”“10000以上”(每个选 项相差500元)。

三、学生消费习惯分析

(一)消费水平分析

针对“月均总消费”的选题(见表2),受调查学生的选择较为集中,不存在显著差异。样本学生的月消费水平集中于1500元以下,月消费500元以内的学生占23.31%,月消费在500-1000元的学生占29.78%,月消费1000-1500元的占18.26%;排除特例后可以发现随着月消费金额的增加,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且逐渐趋近于0。可见,在家庭经济条件相似的情况下,每位学生的月消费水平也接近相等。但是同时也可以发现,依旧存在高消费的学生,一方面可以猜测此类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另一方面或许是存在家庭条件一般却依旧选择高消费的情况,同时值得怀疑的一点是:是否存在四年级、五年级学生因考研等学习因素导致花费较高。

表2 学生月均总消费水平分布

从不同的年龄来看学生的消费趋势可见(见表3),随着年级增高,学生的消费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四年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水平介于2000-2500元;五年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水平也介于2000-2500元,但五年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要高于四年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远超表2统计的平均水平。由此可以推断,一方面由于学生尚未建立完善的消费观,因此随着与社会接触不断密切,许多人会受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影响进而追求相对高的消费;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学生会通过兼职获得额外收入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

表3 学生月均消费水平统计

(二)日常性消费支出分析

月餐饮食品营养消费分析。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求是最低级的需求也是人需求中最重要最有力量的需求,同时大部分学生经济尚未独立,因此在分析数据前首先猜测学生月均消费的很大一部分将集中于餐饮食品营养支出。通过分析学生月均餐饮食品营养消费的数据可得(见表4),大部分学生餐饮食品营养消费支出较多,花费在1000元以内的占70.09%。这表明对于正常家庭的学生,用于随意支配的剩余资金并不充足。

表4 学生月均餐饮食品营养消费分布

(三)其他消费支出分析

1.月衣着服饰消费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见表5),大部分学生衣着服饰上的花费在500元以下,22.33%的学生在衣着服饰上的花销为500-1000元,占比接近学生月均消费金额的一半。因此我们推测,部分学生由于追求外在美而选择高消费地购买衣着服饰。衣物等往往不是一次性商品,这从侧面反映出当代学生存在铺张浪费的消费现象。

表5 学生月均衣着服饰消费分布

2.月游戏娱乐消费分析。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1年2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其中学生占比21%,是最大的网络群体。因此,基于学生基本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此类消费支出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据调查结果可知,学生每月用于游戏娱乐的支出较少(见表6),其中39.61%的学生月均游戏娱乐消费为500元,在游戏娱乐上几乎没有开支的学生占36.24%。但是同时可以明显发现(见表7),随着年龄的增长,游戏娱乐上的消费也随之增加。自三年级开始,学生的月均消费达到了500-1000元,远超预计水平。由此可见,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学生在游戏娱乐上的开支变多,但与前文的月消费支出为1500元,月均餐饮消费支出为1000元产生了冲突。同时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理性消费者会为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而选择其他产品,但是调查对象大多每月生活费固定或并无明显上涨趋势,因此此类情况的出现值得思考。

表6 学生月均游戏娱乐消费分布

表7 学生月均娱乐消费统计

3.月均教育培训学习消费分析

从消费资料的角度看,月均教育培训学习消费属于发展资料消费。该消费程度的高低将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于自身内在价值提高的追求。因此,此类消费支出可以看作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而受调查的67.13%的学生在教育培训上几乎不花钱,16.57%的学生每月在教育培训上花的钱在500元以内,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每月会在教育培训学习上支出大量金额(见表8)。虽然同前文分析相比,学生每月在教育培训学习上的消费符合他们的消费水平,但此类高级需求较低从侧面反映出,学生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想法较少。这种不良风气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树立。

表8 学生月均教育培训学习消费分布

通过对学生月均教育培训学习消费统计分析(见表9)可以发现,三年级、四年级的学生用于教育培训学习的消费要高于其他年级。这或许是由于:一方面,迫于毕业及就业的压力,学生的焦急心理迫使他们离开舒适区;另一方面,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考研等重要考试导致支出较高。同时从整体看,此项消费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

表9 学生月均教育培训学习消费统计

4.月均护肤美容健身消费分析

从学生月均护肤美容健身支出来看(见表10),学生每月此类消费支出比教育培训学习支出额度稍低,因此也可以表明学生学习课外内容的欲望较低。

表10 学生月均护肤美容健身消费分布

通过对学生月均护肤美容健身消费统计(见表11)可以得出,年龄越大的学生在护肤美容健身方央的消费支出也越高。从一年级开始用于护肤美容健身的消费支出在不断增长。这或许是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消费观的改变。

表11 学生月均护肤美容健身消费统计

四、学生奢侈品消费心理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奢侈品是对其需求的增长高于收入增长的物品,是一种高档消费行为,因而对于奢侈品的消费态度也会对学生的消费观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奢侈品能够满足人自身的需求;另一方面,在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奢侈品的消费支出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消费观。因此通过分析学生奢侈品消费心理(见表12),可以得出大多数人对于奢侈品的看法持中立态度,而一部分人认为奢侈品消费是一种炫耀性消费。这种情况侧面反映了受调查学生在填写问卷时的消费心理是合理的,是一种正确的消费观。同时也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奢侈品消费越来越持中立态度。这表明人的不断长大,视野的不断开阔,将影响消费观的形成。

表12 学生奢侈品消费心理分布

通过对学生奢侈品消费心理统计(见表13)的分析可以发现,不管是一年级的学生还是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奢侈品的态度普遍介于日常性开销与中立态度。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奢侈品呈中立态度的人不断变多。这表明,新入校的学生存在控制不住过度消费欲望的问题。对已基本建立起自己消费观且对奢侈品普遍持中立态度的五年级学生的分析表明,随着人眼界的开阔,判断事物的标准也从原先的单方面思考转变为多方面思考。

表13 学生奢侈品消费心理统计

总结上述表格可见,几乎每一项都存在月消费支出超过10000的现象。对于此种情况,综合前文中家庭年收入存在为100万元以上的数据,可以推测出,这些便是年收入为100万元的家庭,因此他们的消费支出也要远高于其他人,进而整体分析时,本文排除了这一干扰项。

五、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调查取得的712份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由于五年制大专是招收初中生、实行五年制的高等职业教育,因此学生年龄普遍较小,相较于普通大学,存在更多未满18周岁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刚进校的学生年龄普遍为15岁左右,处于青春期,应把握该年龄阶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2.学生消费观受消费习惯、家庭经济条件以及消费心理影响。3.相较于四年级、五年级的学生,新入学的学生由于刚从初中毕业,健全的消费观尚未形成,因此更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产生从众心理。4.学生每月用于衣着服饰类及游戏等娱乐类支出过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支出也不断增加。5.相较其他支出,学生每月用于教育类支出较少,即学生课外学习的欲望较低,而15-20岁正是学习的黄金年龄,此类现象值得反思。6.大多数人对于奢侈品的态度普遍介于日常性开销与中立态度。

(二)对策建议

1.加强家庭建设。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注重培养子女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条件一般的家庭,要客观地同孩子说明家庭的真实情况,避免孩子盲目自信进而形成不适合自己的消费观。同时家长要对子女在校情况进行客观分析,给予子女适当的生活费。再者由于五年制大专学生大多尚处于青春期,此阶段的孩子追求自我、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同时他们迫切想要摆脱家长的束缚,逆反心理较强,因此家长在教育时要注意措辞,不能一味责骂或批评。家长应从客观实际出发,在给孩子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尊感和自信心。当孩子做出不合理行为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制止,不能迁就。

2.加强学校引导。五年制大专学生年龄较小、可塑性强、有效教学时间长,因此学校不仅要提供专业教育,也要重视对相关金融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不贪图享乐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避免学生养成超前消费习惯、产生攀比心理。同时年龄较小的学生由于与外界接触的时间较短,极易被不法分子盯上,学校也应帮助学生识别虚假信息,避免其上当受骗。

3.学生要合理消费。五年制大专学生年龄较小,金钱观念淡薄。对于尚未拥有独立资金来源的学生,首先要让他们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进而避免铺张浪费。同时学生还要积极形成正确的消费观,认真学习学校开展的相关金融知识课程,以纠正自己不正确的消费观,学会对贪图享乐现象敬而远之。最后由于此阶段的学生自尊心较强,情绪容易两极化,往往会为了“面子”问题随波逐流,因此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会选择、取舍与拒绝。

4.加强对游戏行业的监管。基于互联网的推动,游戏行业也在不断发展。虽然游戏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经济发展,但是正由于大多数五年制大专学生尚未成年,辨别事物的能力较弱且模仿能力较强,往往无法区分游戏与现实世界的界限并想将游戏中的内容在现实中实践,而这往往会给他们带来巨大伤害。同时沉溺于游戏将影响学生学习的动力进而影响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反噬经济,因此国家需加强对游戏行业的监管。

5.营造积极向上的消费风气。由于从众心理的存在,积极向上的消费风气将对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重要的消费影响。因此,社会要重视舆论的引导,对于正确消费行为要持鼓励态度,对于恶意浪费等行为要严厉打击。

6.加强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虽然5G时代的来临在各方面给人们提供了便利,但是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威胁,比如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变得更加层出不穷。未成年学生大多涉世不深并缺乏辨别能力,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往往会盯上他们。近几年,学生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频发。为保护学生免遭不法分子侵害,需不断加强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从源头上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消费水平消费观消费行为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正确认识消费
大众滑雪消费行为的研究——以万龙滑雪场为例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中国人均消费世界排名与增长预测研究
——基于指数增长模型
“90后”消费观
消费观
《巴萨罗缪集市》中的市场消费行为与社会流动性焦虑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