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育初中学生直观想象素养

2021-10-20 14:48秦玉红
考试周刊 2021年75期
关键词: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数学本质

秦玉红

摘 要:“将军饮马”问题主要利用构造对称图形解决求两条和差、三角形周长、四边形周长等一类最值问题,与直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抛物线等图形相结合,在近年的中考和数学竞赛中常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这类问题不仅考查学生综合实践、判断推理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抽象能力、直观想象能力和数学建模核心素养。

关键词:直观想象;数学抽象;模型思想;图形变换;数学本质

一、 引言

教育家张世钦认为,学生只有在充分的具体经验积累之后,才能逐渐领会其核心价值和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到兼顾核心概念的数学逻辑,还应注重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将军饮马”问题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原有的认知出发,结合教师创设的情境,引導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教学。其次落实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改变教师单方面掌控课堂的现象,从而极大地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基于以上思考制订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 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引导学生体验所求的点的存在性及做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2. 通过变化的背景引导学生利用图形变换等相关知识解决最短路径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的素养;3. 通过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帮助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通法。

二、 教学设计

问题1:如图1,牧马人从A地出发,到一条笔直的河边l饮马,然后到B地。牧马人到河边的什么地方饮马,可使所走的路径最短?

(一)辨析模型

1. 判断C点的存在性

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已有认知及这一内容对学生能力要求,找准学生思维的盲点。如图1,学生能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河流抽象成一条直线l,而学生的思维困惑是:如何在直线l上找到合适的C点,使得AC+BC的值最小。

师生活动:让学生先猜想是否存在点C,教师再进行几何画板演示,拖动C点向右移动,观察AC+BC值的变化情况,学生发现AC+BC的值先变小再变大。而拖动C点向左移动,AC+BC的值先变大再变小,则说明直线l上一定存在一点C满足AC+BC的值最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想AC+BC数值变化的过程,通过对数值的观察、比较,归纳出AC+BC的最值点C存在的确定性。

2. 展示学生作图

师生活动:出示学生依据垂最短所作的图,过点A作直线l的垂这类画法。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的错误思维,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思维历程,不但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锻炼,而且从学生认知冲突中奠定“以研定导”“以导促研”“导研耦合”的教学思维。

师生活动:制作几何画板动态演示。

拖动C向右移动,AC+BC值在逐渐变小,发现C在垂足时C1处时不能满足AC+BC的值最小。而向左拖动C点,AC+BC值在变大,同样点C在垂足C2处时,也不能满足AC+BC值最小。综上所述,过A点或B点作直线l的垂的方法找到点C,并不能使得AC+BC值最小。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展示学生利用“垂最短”解决和最小值的思维误区,使之在思维转变中感悟数学认知结构和改变解题策略,从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联想基本模型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发现可利用公理“两点之间最短”解决问题。

思考2:现在假设点A、B分别是直线l异侧的两个点,如何在直线l上找到一个点C,满足AC+BC的值最小。

学生很容易想到:连接AB,交直线l于点C,此时点A、C、B三点共线,AC+BC的值就转化为AB的长,依据“两点之间最短”的知识,学生很快得出点C满足AC+BC的值最小。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相应的情境与素材,将数学问题与实际情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必要性,从而自然而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教师结合实际问题探寻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关系,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寻找解题思路,由此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问题的探究中。

(三)难点突破

思考3:如果点A、B分别是直线l同侧的两个点,又应该如何解决所走路径最短的问题?

1. 学情分析:将同侧点问题转换为异侧是解决问题的难点。如何将点B转换到l的另一侧B′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以往的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通过做对称点来解决问题,回避了学生认知上的难点,可以进行以下的探讨:

师生活动:教师几何画板演示,引导学生观察:

(1)拖动点A,每一个点在直线异侧都有一个点与之对应的对应点。

(2)引导学生观察AC+BC的值与AB′长度的数量关系,在点A移动的过程中,它们数值始终相等,当AB′的长度最短时,AC+BC的值也最小,由此说明,要使AC+BC的值最小就得满足两个条件:①A、C、B′三点共线;②l上的点C使得BC=B′C。

(3)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要使BC=B′C,根据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可以得到C为BB′的垂直平分线上一点,拖动A到A′处,同样要使BC1=B′C1,C1也为BB′的垂直平分线上一点。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可以得到直线l是BB′的垂直平分线,即B′是B点关于l的对称点。

[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导,问题驱动的形式指导学生研究与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在直线异侧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真正理解作定点的对称点的本质意义,由同侧转化为异侧,探寻将军饮马问题的数学根源,给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逻辑思维。

(四)作法指导

寻找到C点的作法:

(1)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

猜你喜欢
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数学本质
精致数学概念设计,提升数学抽象素养
在概念形成中培养初中学生数学抽象
让直观想象根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充分发挥“直观想象”让解题更具韵味
紧扣数学本质 丰富学习方式
抓住问题本质渗透归纳类比数学思想
论小学生直观想象力的培养
数学抽象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用分析
数学教学中隐喻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