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综合难度比较研究

2021-10-20 16:20杨稳民孙美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赋值试题考查

杨稳民 孙美平

[摘   要]文章以2018—2020年高考文综全国Ⅱ卷地理试题(必做题)为研究对象,利用综合难度模型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三套试题在背景材料、认知水平及推理水平方面难度有较大差异,而在设问方式和知识含量方面难度相当,并基于此对我国高考地理试题命制和教师教学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高考;地理;试题;综合难度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8-0092-03

新时代我国高考地理命题正在由“知识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旨在提升地理学科考试质量,助力高中地理育人方式改革[1]。分析近年高考地理试题,对推进我国高考命题改革和中学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鲍建生教授的综合难度模型[2]对2018—2020年高考文综全国Ⅱ卷(地理必做题)进行难度分析,一方面为高考命题人员提高试卷的设计质量提供建议,另一方面为一线地理教师把握高考命题的方向和趋势提供思路,更好地发挥高考对教学的导向功能。

一、地理试题综合难度模型的構建

最初由鲍建生教授提出的综合难度模型是应用于数学课程中进行习题难度的比较,后来由王宇[3]首次将其运用于地理学科,并将该模型依据地理试题的特点进行了调整,分5个难度因素,每个因素分别有若干个水平层次来确定其难度(见表1)。

地理试题综合难度模型的构建具体分以下三步:

第一步,根据每道题目的5个难度因素的水平,对每个难度因素的3个具体水平按照从低到高的等级进行变量的赋值,依次赋值1、2、3。

第二步,按照鲍建生教授的综合难度计算公式计算试题组的加权平均,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di =[jnijdijn]([jnij=n];i =1,2,3;4;5; j =1,2,3)

公式中,di( i= 1,2,3,4,5)分别表示背景材料、认知水平、推理水平、设问方式和知识含量5个难度因素的值,dij为第i个难度因素中的第j个水平的权重(例如d11、d12和d13分别赋值为1、2、3),nij则表示这组题目中属于第i个难度因素的第j个水平的题目的个数,n代表题目总个数。

第三步,按照第二步计算得到的5个难度因素的值,绘制地理试题综合难度雷达图,并根据图形的特征分析试题的综合难度。

二、2018—2020年高考试题样本分析与统计

1. 样本分析

本研究选取了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Ⅱ卷地理试题选择题部分中的第三个题组(6~8小题)作为样本,根据评价试题难度的5个难度因素15个水平层次对每个小题进行分析,并根据赋值标准进行赋值。

[原题呈现]

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6~8题。

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试题分析]

从背景材料来看,本题组以文字材料的形式呈现,文字材料较为简单,因此属于单一材料,6~8题在背景材料维度均赋值“1”。

从认知水平来看,第6小题需要学生通过获取并解读地理信息,分析积云的空间分布特征,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属于认知水平中的“理解”,赋值“2”;第7小题,学生只需要具备基本的地理知识就可以解答,该题主要考查气温的水平分布特征,侧重对区域认知的考查,属于认知水平中的“领会”,赋值“1”;第8小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基本知识阐明事物变化规律的能力,属于认知水平中的“理解”,赋值“2”。

从推理水平来看,第6题需要学生将材料中的地理信息以及积云的形成原理等作为背景知识,分析积云的空间分布特征,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因此属于推理水平中的“中等推理”,赋值“2”;第7题考查的是简单的区域认知能力,学生只需要根据已知信息推断出“近地面越热,气流越容易上升,越容易形成积云”,即可判断出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因此属于推理水平中的“简单推理”,赋值“1”;第8题考查的是气温的垂直分布特征和气温的日变化,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并且还要以题干信息为背景材料,因此学生在解答这一问题时,不仅需要联系地球运动中太阳辐射的日变化的知识,还需要将其转化为日气温的变化,再结合“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才能得到低值经常出现的时间,所以该题属于推理水平中的“复杂推理”,赋值“3”。

从设问方式来看,这3道题均为单一设问方式,故而均赋值“1”。

从知识含量来看,第6题考查积云的空间分布特征,赋值“1”;第7题主要考查气温的水平分布特征,赋值“1”;第8题考查的是气温的垂直分布特征和气温的日变化,赋值“2”。

2.试题的难度分析

统计表明,2018年、2019年和2020年高考文综全国Ⅱ卷地理试题总难度分别是9.00、8.42和8.50,即2018年的试题难度整体要比2019年和2020年的大,其主要凸显在“背景材料”和“推理水平”上,2019年和2020年的试题整体难度相当。三套试题的各难度因素比较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在背景材料上,2018年和2020年的试题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而2019年的要求相对较低;在认知水平上,2019年試题要求更高一些;在推理水平上,2018年试题考查难度更大一些;在设问方式上,2018年和2019年的试题难度水平都比2020年的高些;在知识含量上,三套试题的差别很小,且多以单个知识点为主。

三、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为更好地发挥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以及正面导向功能,同时考虑到教学要满足高考的需要,本文提出以下两方面建议:

(一)试题命制方面的建议

三套试题在题型与结构、呈现的形式与风格等方面,基本上延续了前些年的特点,虽然能让考生有熟悉感和亲切感,但也体现出试题缺乏一定的创新。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创新性”考查要求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4]。因此,笔者建议高考地理试题应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方面的考查,例如提高试题在推理水平、设问方式等难度因素上的水平,以鼓励学生勇于摆脱思维惯性束缚,大胆创新。

随着以大数据、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起,数字地球和3S技术在科学研究、工程建设和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处理和应用能力非常重要。建议在高考命题中多加强对数字地球和3S技术应用等相关内容的考查,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方面的建议

高考地理试题命制强调基础性的考查要求,所以建议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视课本在教学中的地位。夯实基础是学生在高考中取得胜利的保障。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进行技能训练,加强地理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过试题分析可以发现,地理试题的背景材料绝大多数都是来自真实的生活情境,因此,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选取贴近时代的、贴近生活的、具有探究性的、真实的、具体的案例材料,而少用“某区域”“某城市”“某地区”的案例。要帮助学生在学与用之间搭建桥梁,避免学习和社会实际脱节、考试和考生生活脱节。

综观三套试题,每套试题都会对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故建议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整理所学知识,利用变式训练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这样有利于学生搭建起自己的知识框架,进而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4]  史辰羲.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中国考试,2019(12):65-70.

[2]  鲍建生.中英两国初中数学期望课程综合难度的比较[J].全球教育展望,2002(9) :48-52.

[3]  王宇.基于综合难度模型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以2016—2017年新课标高考文科综合Ⅰ卷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7(10):48-55+47.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赋值试题考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算法框图问题中的易错点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抽象函数难度降 巧用赋值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