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简便计算能力的思考

2021-10-21 03:04钟爱琼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0期
关键词:简便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钟爱琼

【摘要】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可以对较复杂的算式进行简便计算。人教版小学数学从四年级下册开始安排了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以及减法和除法性质的教学内容,内容全面,难度也较大。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轻松灵活地解决一些较复杂的整数四则运算,也为后续学习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而简便计算作为一种计算方法,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意识。因此,怎样提高简便计算能力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本文主要分析当前笔者所教的小学四年级学生整数简便计算的现状,并提出了有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便计算;运算定律;能力;策略

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基本内容,能够培养学生逻輯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人教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安排了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以及减法和除法性质等教学内容。其中,加法运算定律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运算定律有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还有连减、连除性质各两条,总共有九条。对于刚接触简便计算的小学生来说,难度还是很大的。根据笔者对所教学生的了解,他们主要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一、乘法结合律与分配律容易混淆

乘法结合律的定义是: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

c=a×(b×c);乘法分配律的定义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从定义上看,结合律和分配律是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学生往往在做题时容易混淆。例如,125×48,这道题比较开放,可以将48转化为6×8,也可以是40+8,目的都是要出现8。

125×48                            125×48

=125×8×6                       =125×(8+40)

=1000×6                           =125×8+125×40

=6000                                =1000+5000

=6000

显然,前者是乘法结合律的做法,后者是分配律的做法,都是正确的,结果都是一样。但是,有学生会这样做:

125×48                             或者  125×48

=125×(8×6)                       =125×(8+40)

=125×8×125×6                      =125×8×40

=1000×750                               =1000×40

=750000                                    =40000

很明显,这是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混淆。造成混淆主要还是对两个运算律的定义和特征理解模糊,单凭记忆,往往就觉得差不多。因此,在遇到这类开放式的题目时就容易乱套公式了。

二、对乘法分配律的概念理解不透彻

笔者认为,乘法分配律在众多的运算律中难度是最大的,不仅是它的公式最长,还在于它是最灵活多变的,而且公式两边的变化也是最大的。原始的公式是(a+b)×c=

a×c+b×c。还可以延伸为多个变形公式:(a-b)×c=

a×c-b×c;(a+b+d)×c=a×c+b×c+d×c;a×c+c=(a+1)×c,

等等。对于刚接触乘法分配律的四年级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些公式还是会很模糊。学生常会出现如下错误:

① 56×102        ②  35×67+35×34-35     ③  99×87

=56×(100+2)     =(67+34)35-35           =(99+1)87

=56×100+2            =101×35-35                  =100×87

=5600+2                  =3535-35                        =8700

=5602                      =3500

此外,还有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遇到这些题目时更是不知从何入手。对这些顺向的乘法分配律形式和变式题,出现这样的错误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只记住了部分形式,没有完全理解,对于题目的差别缺乏严谨的思考,导致运用时错漏百出。

三、减法性质特征不明晰

减法性质有两个,用字母表示分别为a-b-c=a-c-b,a-b-c=a-(b+c),对于前面一个性质,学生基本能掌握。但是,如果算式中还有加法的话,学生又会出错了。第二个性质出现的错误往往是忘记改变符号。常出现的错误如下:

① 672-36+64         ② 65+35-65+35            ③ 879-(379-236)

=672-(36+64)       =65+35-(65+35)         =879-379-236

=672-100                  =100-100                         =500-236

=572                          =0                                    =264

出现这样错误的主要原因还是对减法的性质掌握不够,对性质的基本特征不明晰,急于计算。例如,上面列举的① ②,学生一看到“36+64,65+35”就马上忘乎所以了,急于凑百,却没看到前面的“-”号,对题目的观察不仔细。

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错误,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笔者作了一些思考,并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几点策略:

策略一:巧记关键组合,帮助计算

众所周知,简便计算是为了将复杂的算式通过适当变形简单化,而简便计算的关键还在于凑整、凑百。记住几个关键的组合,25与4,125与8,50与2,会对解决乘法结合律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当看到125×64这个算式时,应当马上想到“125与8”是组合,因此,就想到在64里面能否变成与8有关的式子“8×8=64”。于是,写成125×64=125×8×8。这样,答案口算就能出来了。再如,16×25×5×4,看上去数字很多、很复杂,但是不要心慌,只要再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25与4是组合,相乘是100。那么,则可以写成:16×25×5×4=(25×4)×(16×5),那接下来的计算也是很容易的事情了。

策略二:借助数形结合,理解分配律的算理,构建模型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可以使抽象思维变成形象思维,使得某些抽象复杂的问题直观化、生动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在理解乘法分配律方面,我们也可以借助数形结合。

1.用组合图形的面积表示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如图所示:求整个大长方形的面积。

方法一:先分别求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再相加。

列式:a×c+b×c

方法二:先求出组合图形的长,即大长方形的长,再求大长方形的面积。

列式:(a+b)×c

因为两个式子都是求同一图形的面积,所以a×c+b×c=(a+b)×c.

2.用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乘法对减法的分配律

如图所示:

方法一:先分别求出大长方形面积和小长方形面积,面积差即为阴影部分的面积。

列式:a×c-b×c

方法二:先求出阴影部分的长,再与宽相乘,直接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列式:(a-b)×c

因为两个式子都是求同一阴影部分的面积,所以a×c-b×c=(a-b)×c

而对于另外两个变式,也是在以上等式基础上做变化的,可以对上图稍作变化,如下图,求大长方形的面积。

即得:(a+b+d)×c=a×c+b×c+d×c,而a×c+c=(a+1)×c,可以看作是(a+b)×c=a×c+b×c中当b=1的时候而成的。

数形结合能及时恰当地为学生提供形象材料,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策略三:结合生活经验,领悟减法性质

《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联系生活,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体现数学回归生活。例如,在理解减法性质时可以与买东西联系一起。

创设情景:你和妈妈拿着100元去文具店买东西,买了一个笔盒15元,你们先去付钱,还剩多少钱?列式是100-15=85元,但是你们没有马上离开,继续看了一下,发现一本很漂亮的笔记本,妈妈又买给你,笔记本售价5元。这时,你们还剩多少钱呢?列式是85-5=80元。综合算式为:100-15-5。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们回想整个事件,发现除了这样付钱,还可以怎样呢?学生很快想到,想买笔盒的时候可以先不用急着付钱,再逛一下,发现还想买本笔记本,然后两样文具一起付钱。商店老板肯定是算笔盒和笔记本的总价的:15+5=20元。所以,妈妈拿100元付钱,则列式为100-(15+5)。因此,我们得到了100-15-5=100-(15+5),即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用字母表示为a-b-c=a-(b+c)。减法性质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掌握了。这让学生体会了为什么加小括号,括号里面的算式要不要改变符号。

简便计算的样式多种多样,若想能正确解决,最主要还是要理解、掌握每个运算定律的特征和意义。巧记关键组合,借助数形结合、构建模型,结合生活经验、领悟性质等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这样不仅能灵活解决简便计算,也为后续学习的小数、分数简便计算做好铺垫。同时,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智力的开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参考文献:

[1]常淑莲.小学数学中简便运算的教学策略[J].新校园(中旬刊),2013(5) .

[2]陈婉华.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J].青年探索,2005(6) .

[3]施献慧.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學解题中的应用[J].云南教育,2003(35) .

[4]孙红梅.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简便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加强简便计算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发掘生活原型培养学生简便计算能力的研究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