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段”促“篇”

2021-10-21 21:12许凤芝
启迪·中 2021年6期
关键词:作文教师教学

许凤芝

摘要:面对学生作文存在的普遍现象,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重点论述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进行不同形式的篇幅小的段的训练。立足于段的训练,培养写作能力,领会掌握段的组织规律,为谋篇布局打下基础,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段篇提高写作能力

目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 学生怕写作文,听到作文就头痛。愁眉苦脸,挖空心思,无话可说;取材陈旧,内容平平,雷同现象非常普遍,抄袭现象较为突出,虚拟情节,编造故事,移植思想和情感。这是令广大教育工作者头疼的一个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这些现象,许多教师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日常生活中片面加强学生篇的训练,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结果反而是欲速则不达。我国教育部制订的《全国制义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束缚,鼓励自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例题作文”。参考文献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我重点加强了段的训练,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认为篇幅小的段的训练,周期短,反馈快,难度低,即有利于教师教,又有利于学生学。因此,不失为进行日常作文训练的一条有效途径。立足于段的训练,可以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的基本功。同时,还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写好作文,提高写作水平,真正实现“学生作文就是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 ② (叶老语)的目的。

一、先摹后创,以段带篇,让学生扶着楼梯上楼。

“模伤是创作的基础,没有基础,就没有创作。”3小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无非两方面原因:一是无话可写;二是不知如何写。要解决这两个难题,教师是应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二是要为学生提供写作的范本,让学生先练习伤写。人类各项技能的形成都是从模伤开始的,学书法,要先描红,然后临帖;学绘画,要先用模里实物作临摹,然后去写生;学表演,要先模伤剧中人的音容笑貌,然后比着样子练表演……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人们学习的最初阶段。可以说,模仿是人掌握技能的一种普遍现象, 就像婴儿跟母亲学说话、学步一样。作文也是一项技能, 是用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种技能。所以初学写作文应先从模仿开始。

小学生作文的模仿应从段的模仿开始。人的认知过程和技能的形成过程,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客观规律。根据这一规律,我认为小学生的作文模仿训练应先模仿段,然后模仿篇,走以段带篇的训练路子。段的模仿篇幅小,难度低,符合由易到难的客观规律。

教师在指导学生仿段训练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仿写不是抄写。一开始可以只要求换些词,换些句子等,但这种训练不能长期使用,接下来,要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范段,指导学生了解这一段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重点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这种方法去写。二是要选范段。教师在选择范段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设计好学生学习这一段的什么写法,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去选段,即不过深过难也不过浅过易。三是先易后难逐渐由段向篇过渡。仿段可以是三五句话,接下来是含有比较复杂写法的小段,再接下来是大段仿写,这样逐渐向篇过渡,由仿段转成信篇,由仿写短篇变成仿写长篇。四是逐渐提高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仿写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心理特点,要求学生从大同小异向大异小同发展,然后就能扔掉拐杖走自己的路了。

二、以句带段,以段构篇,让学生步一个台阶上楼。

教育学心理学认为:“凡是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迁移。”。“教师通过探讨学习迁移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供促进学习迁移的.件...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就能使教育的效果从种课程最大限度地转移到其它课程。”教师在课文分析中常有抓中心句的做法,特别是在段略分析中,抓住了中心句,就抓住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或是主日。中心句往往是一段话的高度概括,教师先让学习了解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然后根据这个纲去分析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阐述的。如果把这种学习方法迁移到段的写作训练中去,将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迁移理论进行以句带段的写作训练,然后以同样的方式进行以段构篇的写作训练,从而达 到抓段促篇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是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之0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 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抓好分析这一环。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抓住中心句,理清脉络,看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句详细阐述和把事情的过程写出来的,写了哪几点,这几小点与中心句是什么关系。总之,教师的分析解要围绕写法来展开,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为下一步迁移训练,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二是迁移训练,让学生按照这种方法写一段文字。在这项训练中,教育要把握好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以句扩段的练习。

三、积沙成丘,以段促篇,让学生积细流以成大海

“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不可能毕其功于一一役,不可能一环接一 环地直线上升。在能力的形成过程中,要经过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螺旋发展态势。”"这就要求作文教学必须进行长时间多空间的各种内容和形式的训练活动。作文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积累的过程,通过知识积累、生活积累、感情积累和若干个不同内容的技能积累的过程,最终才能形成能力。段的训练是达到小学生各方面综合积累的有效形式,各种片断的练习,使学生熟悉,了解各种片断的内容和写法,各种片断都会写了,成篇的文章只是一个组合,即布局谋篇的问题。

小学生片段训练要逐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技能形成的规律,教师在设计和布置各片段练习时,要有周密的计划,根据练习的不同特点和难易程度作出适当安排,使练习的顺序和内容符合科学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具体地说,辆是要把握好五个原则:是定 向原则。就是要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无论是模仿还是中心句扩段,都要有训练的目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还是按空间顺序状物:是练描写还是练抒情:是练人物的肖像描写,还是练人物的动作描写等,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最好目标单一发兴 因为是片段练习,目标过于繁杂,反而都练不好。例如,-位教师在四年级片段练习中,让学生用一段话写自己的爸爸或妈妈,要求有人物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还要尽量在描写中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这样的练习如果放在六年级本也无可厚非,但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繁杂的练习,无疑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二是定序原则。教师在设计段的训练时,应充分考虑练习的顺序,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特点,均衡地把各训练目标分散到整个小学阶段,而是要有序进行,先练什么,后练什么,哪些需要反复练,哪些需要重点练,都要安排有序,颠倒了顺序就违反了规律,违反了规律就达不到效果。三是定度原则。就是要注意好难与易、深与浅、密与疏、快与慢、扶与放和段与篇的辩证关系,有适当的度,即照顾多数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又要一定的难度、深度和跨度,努力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四是全面性原则。在整个小学阶段,要完成《课标》要求的各项训练指標,重点是记叙文写作。所以段的训练应围绕记叙文的要求去进行,如各种记叙文开头的写法,结尾的写法,景物描写,环境描写、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等。都应该让学生练一练。五是段的训练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原则。阅读教学是基础,一些写作知识、技巧、方法等都是通过课文这个载体来体现的,教师应抓住阅读教学这一基础环节, 引导学生在课文和其它阅读材料中去吸取精华,把知识转化成技能,这样才能为段的练习提供范本。

四、以段行篇,巧练布局,提高学生驾驭篇的能力

在整个小学作文教学中,段的训练应贯穿始终,而篇的训练也应贯穿始两者即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段的训练显然是基础,度的训练都完成了,再进行篇的训练,把布局汉你告喝,但绝不是把所有作为单独的课来训练,把与路制是开米,那样就割裂了段与篇的关系, 不怕业不到提高学生作文工平的民口师马法政的现价点又感失去了,在十几年的软事民学生作文出了些的训练与篇的训练的经验现那以是抓段促钻把篇把段与篇的训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步推进,但是各有侧重。

余文森在《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中说:“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我理是个从微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即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力的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基本甚至完全的独立。”段与篇的结合性训练,也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過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把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化整为零教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获得学习吸收这些方法的能力,学生在形成写段能力的同时,也形成了作文的能力,因为写段与写篇本质的差别不大。例如用段的形式按时间顺序写事情发展的过程,与作文《一件小事》或《记一件事》大同小异,只是篇幅长短而已。再如,在段的练习中,集中三五天的时间分别练习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然后再练篇作文 《我的xX》,学生由段到篇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只是教师在指导布局谋篇上需要花些功夫。

段的训练必须围绕篇的训练进行。段是零件,篇是成品:段是建筑材料,篇是大厦。螺栓应该与螺母拧在一起,基石与房瓦的位置不能颠倒,在段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这个段的练习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是进围绕篇来练段,并不断把段和篇的练习交互进行,让学生熟悉、了解、掌握段在篇中的位置作用。同时还要经常把扩段练习作为谋篇的手段,让学生在扩段中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把材料合理地组织起来,连缀成一一个言之有序、有机统一-的整体。教师在段和篇的结合上,要找准结合点,包括材料的先后顺序、主次详略、层次段略开头结尾、衔接照应等。在林学高年级阶段,段的训练就该向篇上靠,这种靠指的是缩小段与篇的差距,在段的训练中巧妙地带着谋篇。也就是说,在段的训练中也应确立主题、选择和提炼材料、考虑人物活动和事件进展布局等,还要考虑这一-段的结构把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立足于先摹后创、以句带段、广泛积累和巧练布局,以段带篇、以段构篇、以段促篇、以段行篇,不仅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能培养学生学习写作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注释:

①转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17页。

②转引《沛县教育》《沛县教育》编辑部2006年第3期第35页。③廖华主编《小学语文教学心理》第126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④章志光主编《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迁移与知识运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⑤同④

⑥同③第128页。

参考文献:

①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②廖华主编《小学语文教学心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⑧章志光主编《小学教学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作文教师教学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