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对影响力的提升

2021-10-22 13:37苏铭铭张怡莹
魅力中国 2021年30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心理学校

苏铭铭 张怡莹

(1.岭南大学;2.香港岭南大学)

今天的孩子已越来越没有自己的时间,很多家长实施的依旧是“棍棒式教育”,以为这样才能教育出人才,殊不知,这样反而会阻碍其天性的发展,阻断其前进的脚步,结果无异于“揠苗助长”。事实上,最好的教育应当是顺应孩子的天性与心理特征。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寻找最适合的教育策略。

一、因材施教要合理,别为学生贴标签

因材施教的本质是尊重每个人的自身特征,根据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才智,发挥自身优势特点,从而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教学十分热衷于给学生贴标签,例如好学生、差学生这样的标签。这种划分是不科学的,是不可取的,也忽视了学生的个人特质。在重复的教学模式下,个人才智得不到重视,只能机械式的学习。

举例来看,许多大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日复一日地上课、背单词,为即将到来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备战。长期以往,这种教学模式陷入了死循环,个人才智受到压抑,个性得不到释放,严重影响了未来的发展空间。

很多人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示理解和赞同,但也有不少人开始站出来反对,总体看,因材施教是最适合教育规律的模式,但实际上在操作中缺乏真正有效的贯彻,对于很多学生而言相当不公平。有的学生认为,班里都是成绩好的学生,这样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压力和动力,气氛也就更浓厚了;有的学生由于班里都是成绩差的人,根本激不起他们学习的动力,而且他们已经在无形中受到了“成绩差”的标签影响。

当然,老师们教学肯定是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这无可厚非。一些老师认为传统教学其实并不是在歧视成绩不好的学生,关键还是要看整体上的利弊评估。

心理学家克劳特作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一群参加实验的人对慈善事业做出一点贡献,再根据他们是否做贡献而将其评价为“慈善的人”和“不慈善的人”,另外还有一些人,他们没有被划入以上两个行列。一段时间之后,克劳特要求他们再次对慈善做一些贡献。结果这一次,被评价为“不慈善的人”明显没有之前贡献得多了;而被评价为“慈善的人”所做的贡献不仅比其他人要多,甚至还超过了他们上一次的贡献。实验的结果表明,一个人被贴上什么样的标签,他就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这是因为他们内心已经对这个标签进行了自我管理,尽管他们嘴上不愿承认,但时间长了,这种标签还是会在无形中对他们产生影响。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标签效应。由此可见,在上述案例中,即便老师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却忽略了一点,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二、罗森塔尔效应,正能量的接力棒

一个美好的信念和期待带给人的力量有多大。而今天,当我们站在教育心理学的角度上来审视这一问题时,便会发现,其实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道理也是一样的。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与他的助手一起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找到一所小学,并宣称要在这里进行一场“未来发展趋势实验”,他们告诉那里的校长和老师们,经过研究,他们发现了一批“最具发展潜能”的学生,然后把一份印有这批学生名单的文件交给了学校。临走前还特别叮嘱做好保密工作,以免实验的正确性受到影响。后来大约过了八个多月,再次进行测验时发现,那些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并且各个方面都很优秀。

实际上,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们撒了谎,那份所谓的“最具发展潜能”的学生名单根本就不是研究出来的,只是随机抽取出来的学生而已。但为什么在那些学生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奇迹照旧发生呢?很显然,因为罗森塔尔递交的名单对教师们产生了暗示作用,改变了老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看法,当老师们将自身的这种心理通过语言或肢体语言、情绪等不同途径传递给学生时,学生就受到了强大心理暗示的作用,比如“你很聪明,你最具发展潜力”“我十分看好你,你将来一定很有出息”等暗示,进而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充分信任和期待,逐渐变得有自信、自尊和自强,其骨子里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可见,当你向一个人表达出积极的希望时,这种积极的正能量便会使接收者取得进步;相反,如果你传递出去的是消极的信息,那接收到的人势必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和心态,进而自暴自弃,放弃前进。因此,如果希望孩子变好,那就多给出一点肯定和信任。

心理学家认为,家长或教师要想给予孩子最积极的期望,最好的办法不是过分赞美和毫无节制的关爱,而是要发自内心地相信孩子,并用你的信任改变他们的行为。因为你相信他们可以,他们就一定能够做到。

有一所中学,新上任了一位看上去很有威严的校长,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位校长上任后也开始了这样的举措,其中就包括更换学校大厅的大门。之前,大厅的大门总是遭到某些学生的暴力对待,他们不是用脚踢门,就是用身体用力去撞,久而久之,大门不是这里坏就是那里坏,连维修工人都觉得这门修得太过频繁了。

为此,学校的管理人员真是想尽了办法,甚至还曾在门边贴上各式各样的标识语,比如“禁止踢门,违者罚款”“严禁损坏公物”“请脚下留情”等字样,但最后门坏的次数却更多了起来。这件事引起了新校长的重视,他将此列为重点治理事项。

很快,学生们发现,大门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一道闪闪发亮的玻璃门,阳光洒在上面分外的好看,旁边墙上的标语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都不见了,每个人走到这扇玻璃门的前面时,总是忍不住停下脚步,并悄悄地对着玻璃欣赏里面的自己。很久之后,大家似乎才反应过来,原来这扇大门自从装上去的那天起就没有再换过。

这位新校长装上去的并不只是一扇玻璃门,更是一颗信任的心,当学生站在这扇信任的门前,有谁会忍心去破坏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三、讲究因材施教,“急火”不如“正心”

有经验的老师应该了解,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其独特的气质和性格特征,教育中讲究心理技巧,更讲究心理影响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当选用正确合理的教学手段,其实这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种。

(一)教师要具备“知识+能力”思维

在学校里,教师更看重的是那些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品学兼优。一提到这些学生,老师们基本上都会赞不绝口,因为他们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遵守纪律,几乎不会给老师惹麻烦。但实际上,任何学生都有缺点,也会犯下错误,如果老师们真的是为他们好,就不能对其另眼相看,甚至有"特殊照顾",而是应该更加严格地要求他们,积极、正确地引导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教师要具备“知识+能力”思维。“知识+能力”不仅仅是教学操作层面的含义,同时也是一种思维,而且首先要培养相关人员具备这种思维。当前许多学校都忽视了这种思维的培养。第二,提高教师作积极性,通过技能培训增强教师教学素质,建立教师培训体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学校还要建立健全约束和激励机制保障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提高工作积极性,有利于促成“知识+能力”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形成规范、持久的执行力,最终顺利完成转型任务。要通过强化面向学校普及综合知识培训,帮助提高学校适应市场需求能力、学生职业规划能力。

(二)教师要采取间接批评等迂回方式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更愿意接受间接的批评。所以,教师们不要急着批评学生如何如何不知进取,而是应讲究策略,从侧面敲响警钟。

首先,教师可以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利用学生渴望被赞同和表扬的心理,直接表扬那些表现出色的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与对方之间的差距,进而激发其上进心理,主动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国内许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素质很大程度决定了这方面的效率和质量。当前国内许多学校既有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培养教师间接批评能力对于国内学校良好教育环境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当前国内许多学校教育管理人员要么具备电脑操作知识缺乏现代教育管理知识,要么精通教育却对信息技术应用陌生。能力不全面影响了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正确把握。通过对国内许多学校当前教育人才素质方面的了解,主要体现为:管理人员对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是非常了解的,虽然有着多年的丰富的教育心理管理经验,但是对现代管理技术应用却十分困难,缺乏对系统的了解,对心理安全风险隐患的意识把握,无法做到综合全面的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在精确度和深度上面有待提高。

再次,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和研究学生的心理和真实想法,不要将眼光始终放在他们所犯的错误上面,而是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和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反思空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寻找恰当的机会展开心理说教工作,激发学生表现自我的积极意识。另外,在线上交流方面,一些教师很难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当前学生都喜欢线上交流沟通,如果教师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就会失去关爱学生的难得机会,无法与学生在线上互动。教师不管在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其目应当是一致的,那就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应当有不同的应对策略,所谓心理影响技巧,只不过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而采用的迂回技巧罢了,更重要的还是要适合,能够找到一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对于那些行为散漫的学生,教师们可以采取故意忽视的方法。不管他们做什么,如何做,教师都不给予任何回应和评价,在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不予理睬,进而降低他们狂妄的“热度”。心理学家认为,人人都希望自己受到关注,假如学生感受不到来自老师的关注和重视,心中便会产生失落之感。所以,老师在故意对这类学生忽视一段时间之后,再寻找时机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效果会更好。

(三)教师要从职业技能角度对学生给予帮助

近年来市场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学校作为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的机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作为国内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已经走向由过去的单一型技能教育转变为“技能+知识”的综合教育路径。“技能+知识”的综合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为市场培养更多的全面型人才。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对高校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要想顺利实现“技能+知识”路径,就必须正确面对和处理信息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当前高校在因材施教过程中,面临许多发展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加强和改善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质量进行探讨。

另外,还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要经常组织各分校、处室负责人到各地学校参观考察,多选送学校环节干部到党校学习,选送部分教师到各地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安排全体班主任赴优秀高校参加培训。通过考察培训,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还要举办多种形式交流、比赛,促进教学水平提升。学校应该组织教师读书交流会、外出培训心得体会报告会、青年教师“两笔一话”等技能比赛等活动,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学校教学教研学术氛围。学校还要召开技能大赛研讨会,教师要踊跃发言,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想出办法,力争今后取得更好成绩。制定《加强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组织管理的意见》,逐步使大赛的选拔、培训、管理更科学、更规范、更高效。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从教育心理学视角出发,对高校教学影响力和实施问题展开研究,一方面填补此类问题的理论空间,另一方面结合相关理论对高校教学管理能力提升提供指导。在当前信息化发展背景下,为了满足学校发展壮大的需要,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利于保证因材施教的顺利实施,便于为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推进和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为重大教学决策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心理学校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学校推介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