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下中学语文课例研究现状与对策

2021-10-25 10:56罗燕明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课例研究学科核心素养中学语文

【摘要】本文针对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学语文课例研究的现状和问题,从建立制度、营造氛围,增强意识、提高素养,研读课标、提升理念,理解教材、用好教材,课例研究实践和名师骨干引领等层面进行中学语文课例研究实施策略分析,以行动研究提高教师语文素养和专业技能,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中学语文 学科核心素养 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60-03

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人员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描述或其中若干教学环节的描述,使之形成个人反思的对象、理论研究的素材或他人学习的范例。课例研究为教师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共同改进教学提供了平台,为深化教学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完成课例研究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中学生正处于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和培养,尤其是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突出的学习成果,还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提供必要的支持。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应鼓励教师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积极开展课例研究;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立足学生实际,不断总结反思,归纳课例教学研究成果,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安排,积极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一、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学语文课例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部自2014年提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界开始了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学语文学科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将重新制订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为此,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评价方法也将发生相应的改变。课堂教学改革中,课例是主要的课堂教学研究载体。课例研究是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合作确立主题、设计教案、上课观课、评价与反思以及分享成果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循环过程。自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顾冷沅教授提出以“课例研究”为中心的教师研修新模式以来,这十多年国内各地以课例研究的形式来探索学科教学知识、技能的研究日渐增多,但是在偏远地区深入到具体学科、学段的研究不多见。2018年至2019年,笔者所在市级教研团队在此方面进行调研,发现:

(一)学校对开展课例研究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

主要表现在大多数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案例研究无规划和计划,无成果呈现,缺少激励制度;普遍进行的是常规教研和青年教师备赛促教研工作。如“您所在的学校有计划进行课例研究和建立激励制度情况是     ”的调查数据显示,10.35%的学校是有主题、有计划地开展课例研究,有成果,有特色,有相应的激励制度;33.56%的学校能做到有常规教研活动计划、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有研究成果或文字材料,有一些激励措施,但缺乏课例研究意识,不能系统性、规范性地组织开展课例研究并形成特色成果;48.65%的学校有常规教研工作计划,但不能按计划开展,不能形成系统的文字材料,缺乏激励措施;7.44%的学校无规划和计划,无成果或纸质材料呈现,无激励措施,几乎不组织开展课例研究。

(二)教师的案例研究和课例研究意识不高

主要表现在相当多的语文教师在案例研究方面无计划、无成果呈现。如“据您了解,语文组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研究或课例研究并能形成研究成果的情况是     ”的调查数据显示,24.26%的语文组组织教师进行个别自主研究,并能形成文字材料;32.35%的语文组定期组织教师研究,并形成课例研究成果或文字材料;32.72%的语文组经常组织教师研讨,但不形成文字材料;10.67%的语文组几乎不组织教师研究。

(三)教师的学科教学素养有待提高

1.参与问卷对象的主要特征体现为农村教师,年龄段多为30~49岁,使用统编教材年限多为1~2年,对自己目前的教学水平自信心不足,自评为一般及不满意的教师达到54.42%的比例。

2.教师的课外阅读量制约着学习理念、教学理念的更新。在每学年自主阅读教育教学专著或教育类杂志方面,能读上3本或3本以上的教师占23.16%,明确读了2本的比例为22.43%,能读1本的人数最多,比例为39.34%,还有15.07%的教师从不读教育教学专著或杂志。此外,问卷调研了每学年教师阅读名著的情况,结果也很不乐观。初中学段对学生的要求是至少读6本名著,可是仍有19.85%的教师没有读过名著,能读1本的有28.68%,2本的有23.90%,3本或3本以上的有27.57%。

3.对课标的要求和新教材体系的认识还有待提高。首先表现在过半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阅读教学的课标要求。在“通过课堂观察,您认为语文组对初中学段‘阅读的目标与要求的理解程度如何?”方面,数据显示,能充分把握的只有11.40%,能较好把握的也只有34.93%,能基本把握的有47.79%,不能准确把握的人数仍有5.88%。其次是逾一半的教师不太了解统编教材编排体系。在“通过课堂观察,您认为语文组教师对统编教材‘三位一體的阅读教学体系了解吗?”方面,数据显示,非常了解的有4.78%,了解的有34.56%,基本了解的有47.43%,不了解的有13.23%。

同时,笔者通过多年的课堂观察发现,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课例研究方面的实践经验较为缺乏,而以课例研究的形式来探索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语文学科教学知识及技能形成的研究有待深入。语文教学现状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还存在重视度不足的问题,不少教师不注重对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存在缺失,将会影响今后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对学生的知识理解、生活和工作等方面产生制约。结合当前语文素养的发展需求来看,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重大课题。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作为设计教学的目标指向和组织教学的重点。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学语文课例研究实施策略

(一)建立激励制度,营造课例研究氛围

校本研究以“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人的终身发展”为重要目标,与课例研究有共性。学校开展课例研究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确立主题、设计教案、上课观课、评价、反思以及分享成果等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此过程中,实现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个人成长,教师不断提高专业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对课例研究应大力倡导并给予支持,建立激励制度,提供经费和时间保障,组织教研团队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可以将课例研究和校本教研结合起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部门和学校应依据激励制度,做到管理科学、组织有力、措施得当、表彰先进,确保课例研究顺利、扎实、有效地开展。课例研究使课堂成为教师成长、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帮助教师团队形成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团队氛围、团队行为模式,促进整个教师团队的内涵发展及教师专业成长。

(二)增强课例研究意识,提高教师语文素养

学校和教研部门首先要多方位、多形式地唤醒并培养教师的自我定位意识,使其清醒地认识到本人在校本研修中“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教研”。其次,通过学习意识、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增强研究意识,搭建研究共同体,营造学术氛围,从而提高教师语文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提出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素养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没有固定的传递模式,教师可以通过情绪感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培养。教师作为语文素养培养的关键者,应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并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教师应该对课程标准和统编版教材的理念、体系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熟悉教材,还要阅读大量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能够从容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边学习边实践,以提高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能运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一方面,会于无形之中对学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教师个人魅力,树立良好的师者形象,加强师生日常沟通,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敞开心扉,让学生尊重和认可教师,认同教师传授的知识、方法和观念,并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三)研读课程标准,提高理论水平

基于团队调研现状,学校首先应组织语文教师全员学习、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以下简称“课标”)。其次,学校应组织教师以集中学习的方式深入研读课标。如新入职教师培训、教师继续教育集中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组织开展“沙龙”“论坛”“专题研讨”“在线研讨”“学习随笔”等课标研读活动。再次,以赛促培,以课堂教学活动促实践。教师有了理论的储备与提升,需要在日常教学和教研活动中依托课标理念和要求,进行教学设计、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反思和评课议课等,提高教师依据课标备课、上课、评课、议课的意识。在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优质课比赛、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比赛等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中,发挥以赛促培的作用,强化参赛教师和研修团队的课标意识。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技术培训、备考主题研讨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研讨活动中,强调依据课标的重要性,不断强化课标意识。最后,提倡积极实践课标理念和要求,规范课堂教学,力求做到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学习目标清晰、教学内容精准、教学方法科学。

(四)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统编教材在“教什么”“用什么教”“怎样教”这些关键性问题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厘清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以及课程实施之间的关联。2017年秋季期,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的起始年级使用。从团队调研情况看,广大一线教师需要更进一步地理解并用好新教材。为帮助教师全面、准确地理解统编语文教材,使教学更有效,笔者专注于帮助一线教师理解并把握统编语文教材的创新点,理解教材理念,明确教材编写意图,了解教材特点,以及如何建构知识体系,尤其是教材中“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建构和“双线组元”的编排方式。笔者通过新教材培训、集体备课、主题研讨、区域教研、专题讲座和送教下乡等形式帮助教师理解和用好教材。

(五)开展课例研究实践,名师骨干引领

贺州市由市(县、区)教研员牵头,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通过学科中心组、特级教师工作坊、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形成合力,组成“五级联动”优质研究团队,对课例研究的组织和实施进行优化设计,以区域教研、主题教研、城乡骨干教师培育计划等带动课例研究实践。教研员带领团队骨干成员率先研读教材,分析课例研究现状,准确把脉问诊,有主题、有目标、有计划,分阶段实施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例研究,在教学中关注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提升、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等语文素养的提升。教师通过一系列教学实践——找准问题、提炼主题、集体备课与评议、教学反思,对教学设计优化整改,打磨优秀课例,形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辅助手段清晰、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课例,形成课例研究报告、论文集等,创建优质课程资源库。在课例研究实践中形成伙伴互助、全程参与的局面,发挥团队引领作用。通过研究团队的专业引领,促进教师理性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通过课例研究的实践方式,搭建合作研究平台,增进合作研究意识,促进教师研究共同体的建立,促进教师探索语文教学知识,提高教学能力,提升专业素养。

要提高学科核心素养下中学语文課例研究的成效,需要从学校发展、研究团队组建、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四个层面考虑,扎实开展中学语文课例研究。同时,为了保证课例和教学研究的有效性,教师必须从语文核心素养构成出发,确立教学研究主题,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以营造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利用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和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体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能力素养训练,整体性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语文课例研究”(立项编号:2019B18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罗燕明(1976— ),女,汉族,广西贺州人,高级教师,广西教育教研院初中语文兼职教研员,广西中学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现任贺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初中语文教研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初中语文课例研究及初中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课例研究学科核心素养中学语文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