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户外游憩空间环境对居民幸福感影响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

2021-10-28 09:21梁志华程小康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苏州河奉贤黄浦江

梁志华,程小康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 201418)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是对生活客观条件的一种事实判断,也是对生活主观感受的一种价值判断。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人民大众对幸福感的追求逐渐增强,城市居民幸福感指数关注程度逐渐提高。十九大报告中着重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成为当代社会如何建设绿色优良生态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首要任务。以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为指导,通过研究上海在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变化的差异,探究城市化水平、政府政策对生态环境与居民幸福感的相关关系,为城市基础建设、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有力依据,助推上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以上海市“一江一河”和奉贤区绿化公园附近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访谈与统计分析法,将有良好信效度的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性分析,以确保能科学地通过数据严谨地支持结论。问卷调查共发放690份问卷,除去部分无效数据,回收有效问卷65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35 %。

二、研究对象特征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特征如下:1.性别:女性358人,约占55 %;男性293人,约占45 %;2.年龄:30岁以下156人,约占25 %;30~40岁183人,约占28 %;40~50岁195人,约占30 %;60岁以上117人,约占18 %;3.教育程度:研究生及以上143人,约占22 %;专科或本科学历312人,约占48 %;初中学历183人,约占28 %;小学学历13人,约占2 %;4.婚姻状况:已婚371人,约占57 %;未婚170人,约占27 %;离婚52人,约占8 %;丧偶58人,约占9 %;5.年收入状况:10万以上189人,约占29 %;年收入在5~10万240人,约占37 %;3~5万元111人,约占17 %;3万以下111人,约占17 %。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 单因素差异分析

通过对研究对象特征进行单因素数据检验发现:①在性别上,黄浦江、苏州河两岸居民总体幸福感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sig=0.183,sig=0.13),奉贤休闲公园总体幸福感在性别上有差异(0.010.05)。⑤在年收入上,黄浦江、苏州河两岸居民年收入不同与居民的总体幸福感明显存在差异(sig=0.000154,sig=0.000363);奉贤休闲公园总体幸福感存在差异(sig=0.027)。

(二) 生态环境与居民幸福感交叉分析

1.居民总体幸福感情况。在上海城市生态建设过程中,通过对总体幸福感、生态环境、环境影响三个维度的居民幸福感检验发现:在总体幸福感方面,奉贤地区最高,幸福感均值为3.94(满分为5分,以下相同);在生态环境方面,黄浦江周边最高,幸福感均值为4.014 4;在个人维度方面,黄浦江周边最高,幸福感均值为3.984 5。

2.生态环境的优化促进居民的个人发展。通过下列表格可知:不同环境影响下,“一江一河”和奉贤休闲公园附件居民幸福感指数均值都高于3.7分,说明生态环境的优化有利于促进居民的个人发展。通过调查发现:生态环境维度下,“一江一河”及奉贤休闲公园附件居民对生态环境变化带来的幸福感指数分别为:黄浦江平均值为3.67,苏州河平均值为4.02,奉贤休闲公园平均值为3.67。从中可知,苏州河两岸居民在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带来居民幸福感提升的感受最大。

表1 不同生态环境下对居民幸福指数

四、研究结论

(一)黄浦江、苏州河两岸居民总体幸福感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奉贤休闲公园总体幸福感在性别上有差异从调研数据可知“一江一河”两岸居民总体幸福感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而由于奉贤休闲公园调研数据中女性样本占比较多,占比为58.06 %,造成奉贤休闲公园总体幸福感在性别上呈现出差异性,说明女性居民对幸福感感知更强。

(二) 苏州河与奉贤休闲公园总体幸福感在年龄状况上无显著差异,黄浦江周边总体幸福感在年龄状况上明显存在差异从调研数据可知苏州河与奉贤休闲公园总体幸福感在年龄上无显著差异;而黄浦江周边总体幸福感在年龄上明显存在差异。这可能由于黄浦江两岸受访者以30岁以下的居民居多,占比约为50.46 %,且黄浦江两岸有外滩、陆家嘴等深受年轻人喜欢的景点,因此出现这种差异情况较为合理,说明上海年轻人幸福感体验相对较高。

(三) 黄浦江、苏州河两岸居民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居民总体幸福感明显存在差异,奉贤休闲公园总体幸福感存在差异通过分析得出:由于奉贤区教育资源相对丰富,有多所高校,受访者学历在大专及以上学历相对更多,因此差异性不强;而教育程度为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居民总体幸福感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学历的居民,原因可能是该群体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更高,能接触到更多元的文化和信息,对生活和环境方面也有更加深刻的见解和更理性的选择。

(四) 不同收入居民总体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黄浦江、苏州河两岸居民不同年收入居民的总体幸福感明显存在差异,奉贤休闲公园总体幸福感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年收入更高的居民所居住的周边环境会优于其他居民,能够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更有利于居民幸福感提高。

(五) 从总体幸福感、生态环境、环境影响三个维度来看,上海居民幸福感指数均较高总体幸福感方面,奉贤地区最高,说明该地区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相对均衡,且奉贤区受访者学历水平相对较高,对幸福感与环境认知更清晰。生态环境这方面,黄浦江周边最高,说明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最好;这是由于在一江一河战略中突出治理了黄浦江,属于上海市政府重点规划区,对生态环境建设相对领先。居民在个人维度方面,黄浦江周边最高,这是由于黄浦江两岸30岁以下居民样本量最多,说明在个人维度方面上海市年轻居民有更独到的见解。

(六) 生态环境的提升能促使幸福感提升优美的生态环境能够吸引居民们走出家门或是进行体育锻炼,这样不仅有利于居民强健体魄,更有利于形成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从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大部分居民认为上海城市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较大,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得越好,越能够给居民带来幸福感的提升。

五、对策建议

(一) 增强人民主人翁意识,促进城市生态良性发展人是城市的主体,市民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共发展,人民对城市的感情推动城市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城市成就了居民,居民也在成就城市。上海是一座包容性的都市,吸纳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民,城市因人而盛,也会因人而衰,如果只是一味从城市索取而没有把自己放在城市主人翁的位置去自觉建设城市,城市也会走向衰亡。增强人们的主人翁意识,要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自己属于这座城市,同时也是这座城市的主人,有权利且有义务促进城市更美好的发展,用手机、相机等电子设备记录下这座城市点滴,形成自觉维护城市美好的力量,以网络等渠道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问题,为将上海建成生态之城、人文之城添砖加瓦。

(二) 组织参观,大力宣传,增强老年群众环保宣传力度积极组织群众尤其是曾受到严重污染河道沿岸居民前往参观河道治理的重要枢纽,在居民记忆与现实映像间形成反差,更能使人感受到生态环境改善对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性,使不同年龄阶段群众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尤其是老年集体,以苏州河为例,重要参观地点有:苏州河河口、铁路桥、曹家渡、吴淞路闸桥、彭越浦泵闸、木渎港、新泾港等。在宣传上,可以通过微视频、宣传手册,进行社区宣传,增强生态环境差异带来内心冲突感。

(三) 政府制定保护环境的福利优惠政策,提高居民环保积极性保护环境是我国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是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保护环境也是在保护人民的幸福感;环境质量的下降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生产活动、生活质量带来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在保护生产力,生产力有保障,城市生命力就有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非常普惠的民生福祉。因此,为激发群众积极性,政府可以制定保护环境的福利优惠政策,例如居民实行垃圾分类,可以获得津贴等经济类奖励。

(四) 优化红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设施建设上海是党的诞生地,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上海红色旅游开发和发展正在逐步完善,促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承,如四行仓库纪念馆、人民英雄纪念塔、中共二大会址、宋庆龄故居等开发。在红色旅游开发基础上,上海更应该将红色文化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在上海市各辖区大中小型公园设置不同规模的红色文化流动书屋,优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地域组合。不仅如此,上海也是一座颇有历史古韵的城市,周边古镇众多,历史悠久,古镇园林以及苏州河航运历史也是重要的休闲旅游资源,应该积极开发该类休闲资源。由调研可知,居住区域休闲锻炼场所的环境对人们的幸福感影响极大,现代人追求绿色环保的意识增强,人们更愿意走进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开展休闲活动。

(五) 完善绿化设施,推进新绿化建设通过调研发现,苏州河沿岸地区的绿化面积及质量相较于奉贤区和黄浦江沿岸还存在一定差距,水体环境和沿岸自然景观的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加强。首先,扩大河流沿岸绿化面积并保持绿化带及周边环境的干净整洁;其次,严格把控污水的治理和排放标准,减轻河流水体发黄暗沉的状况;最后,居民住宅区附近应扩大绿地面积。绿地面积的增加有利于消音降尘,更有利于居民身体健康;上海部分地区还需进一步推进绿化建设,完善绿化设施。

猜你喜欢
苏州河奉贤黄浦江
苏州河,悲莫悲兮奈若何
奉贤第一水厂生产废水处理特性研究
黄浦江航行船舶生活污水排放的治理及监管
苏州河
为全球城市建设奉献奉贤新高度
黄浦江边的“引力波”
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黄霑感叹黄浦江的浪
我的家乡叫奉贤
苏州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