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
——基于高职扩招的视角

2021-10-28 09:20刘美丽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三教改革院校高职

刘美丽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 上饶 334000)

2020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明两年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可见,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应用型职业技能人才缺口较大的背景下,高职扩招是缓解就业问题、推动经济发展的应然之举。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普通本专科共招生967.45万人,其中,高职院校招生496.21人。以高职扩招100万人来计算,高职院校招生人数将增加20.1 %。在高职扩招背景下,如何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三教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满足“高职扩招”不同生源的知识能力需求,实现“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逻辑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简称“MOOC”)是一种面向社会公众的开放教育资源。在我国,大规模在线课程建设始于2003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该种课程已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深刻改变课堂教学生态。2019年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并要求“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融合”。无疑,MOOC课程具有互动性强、视频短小精悍、开课时间灵活等优势,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深度契合,必然发挥显著的育人价值。

(一) 外部驱动:教育信息化趋势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构建一个以信息技术媒介为载体的“互联网+”时代,并深刻改变教育发展生态。无论是国内抑或是国外,都围绕信息技术发展推动教育改革,以激活人才培养动能。近年来,我国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呼声愈发强烈,国家层面相继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文件,对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资源海量化、个性化学习、互动性强、拓展性学习等优势,在信息技术加持下,已然深刻改变教育生态。

(二) 内生动力:高职教育改革契机

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委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攻坚行动,并强调要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2.0建设行动,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以激活教育教学改革动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一方面是技术赋能,以技术优势来推进高职教育教学的变革和创新;另一方面是理念创新,通过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弊端,通过个性化资源推送、泛在化学习构建,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动能[1]。在“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要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载体,强化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的深度整合,增益教育教学改革,以实现内生式、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三) 变革应然:满足学生多元需求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蔓延、愈演愈烈,彻底打乱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计划,为实现人才培养的顺利推进,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要求,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教学是应然之选,也倒逼着高职线上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对于这些年扩招的考生,如何创新教学形式、满足多元化学习需求,实施高质量教学,是摆在高职教育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无疑,高职扩招的生源存在知识结构、能力层次、学习需求等多样化的特点,一方面要求高职院校采用现代学徒制、学分银行、弹性学制等多种教学形式;另一方面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开展优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学生呈现、高质量、系统性、结构性学习资源,以满足其知识能力成长的需求,提高学生在劳动力市场的整体竞争力[2]。

二、“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建设:高质量课程较少

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主要分为两种类型:自主开发建设和校企合作开发[3]。一般而言,由于高职院校缺乏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经验、技术和人力,多倾向于校企合作开发的方式。然而,由于企业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了解不够,导致仅能开发通识教育课程,而专业课程建设显得极为单薄。数据显示:96.2 %的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采取企业购买的方式,且集中于通识教育课程的视频教学[4]。无疑,质量是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生命,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存在类型单一、针对性弱、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质量。同时,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存在片面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的问题,导致课程建设形式大于内容,造成课程建设的信息垃圾。因此,如何打造高水准、高质量的在线开放课程成为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 课程设计:内容为王失位

高职院校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强调“技术赋能”,建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性学习、深度学习[5]。从本质上而言,技术仅仅是一种手段,内容才是根本。然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却存在“技术大于内容”“新技术老课堂”“课堂教学变成技术表演”等弊端。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忽视“内容为王”的教育本质,使信息技术充斥课堂教学,占据教学主位,课堂“有趣好玩”“天花乱坠”却失其本质,学生过目即忘、获得感弱。因此,如何从学生知识能力、认知规律、知识需求等方面出发来进行在线开放课程设计,而不是仅仅以技术来吸引眼球、刺激感官,成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焦点。

(三) 教师能力:信息能力缺位

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关键在于教师。对于教师而言,不仅仅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能力需求来整合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同时,还要求教师具备厚实的信息能力、信息素养,善于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挖掘、整合、推送,凸显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能力。然而,在审视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能力时,情况不容乐观。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在信息技术掌握和运用上明显优于35岁以上的教师;部分教师对于教育信息化的理念、意识和态度相对滞后;部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的动力不足。总之,教师作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核心变量,深刻影响着课程建设的质量,决定着高职教育核心变革的厚度。如何建设一支“双师型”高职教师队伍,依然是摆在高职改革面前的难题。

三、“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 建设教学相长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学相长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是高职院校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基础系统,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奠定基础。针对高职院校高质量在线开放课程较少、类型单一的问题,搭建功能齐全、开放共享、便于学习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是重要的解决方案。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如图1所示)应具有在线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双重功能,主要包括教学平台、移动教学系统、教学资源平台等三个部分。从在线学习的层面来看,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应设置课程查询、线上学习、线上交流、学习笔记、资源获取与学习等功能,为学生创设泛在化、个性化、自主化学习环境。从混合式教学的层面来看,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应设置线上备课、资源推送与反馈、师生互动、教学任务布置、教学流程管理、课堂教学评价等功能,以方便教师课前布置教学任务、后台管理教学资源。同时,移动教学系统与手机APP客户端相互联通,学生只需要通过手机登录,就可以实现课堂签到、随堂测验、课堂评价、投票、多屏互动、随堂讨论、课堂报告等操作,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知识传授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图1 高职院校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

(二) 多渠道打造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

教育资源建设是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针对课程建设、课程设计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必须要坚持“内容为王”的根本原则。对此,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坚持自主开发与校外引进相结合的方针。“校内开发”要建立科学的开发流程,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以打造精品课程为根本目标,通过建立“引导建设→立项扶持→评优选佳”的工作机制,强化校内教师与校外信息化制作团队的融合,以规避校外制作团队对专业课程教学不了解的弊端,实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优质化、高端化。同时,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完成之后,开展专家审核、学生评选、教师互评等评选活动,对高质量在线开放课程给予相应的物资和精神奖励[6]。“校外引进”要选择具有教育影响力的教育资源,包括MOOC中国、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超星慕课、名校通识课、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等,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选择与职业化、技能化人才培养相耦合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知识和能力学习的教育资源储备。

(三) 全方位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教师为要。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三教改革”内容。针对高职院校教师信息能力缺位的现状,高职院校必须实施“互联网+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通过多种渠道来提升教师的信息能力,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一是校企共育、进阶培养。强化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力度,遴选骨干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参加教师基本功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等,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践中来,不断提升信息能力、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专家指导、实践提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教学名师、课程专家、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到高职院校开展培训、交流和实践指导,改变高职院校教师“互联网+教学”在观念上和实践上的偏差,使教师能围绕行业人才需求、学生知识学习需求、信息化教学需求等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实施“名师+专家”工程。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本意,就是要提高育人质量,基于高职院校技能型、职业化人才培养的特点,高职院校要建设“名师+专家”“双师型”师资队伍,这就需要通过引进行业专家、聘请高端人才、遴选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配备现代信息技术教研人员等方式,组建“名师 + 专家”双师型的课程创新团队,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厚实根基。

猜你喜欢
三教改革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财务管理教学发展的趋势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借扩招契机促办学改革
找准症结破解难题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