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2021-10-28 01:07吴凡邓诗范
科技智囊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吴凡 邓诗范

摘  要:珠三角九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能力对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构建了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新增“创新效益”指标测算创新绩效,运用熵值法对2019年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将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能力分为3个梯队,并得出城市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显著相关、相互影响,创新成果产出与创新效益两者之间因果关联不强,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成果转化利用有待提升的结论。基于此,文章提出建立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协同机制,营造创新环境;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强化城市间创新发展要素支撑;积极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提升创新成果转化效益等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能力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能力评价;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9.2;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1.09.01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 Nine Citi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Wu Fan  Deng Shifan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Guangxi University,Guangxi,Nanning,530004)

Abstract:Nine citi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and their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play a key role in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Greater Bay Area. The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to build the city innovation 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of nine citi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the new“innovation”performance indicators to measure innovation,uses the entropy value method to conduct empirical analysis on city innovation ability of nine citi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of 2019 and divides them into three echelons,and conclude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nd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city innovation input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output and innovation benefit is not strong,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urban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in nine cities in the PRD needs to be improved. Based on this,the paper proposes to establish the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of urban innovation in nine cities in the PRD to create an innovation environment;increases investment in innovation resources;strengthens support for innovation development factors among cities and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novation capacity of nine cities in the PRD an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it will actively build a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and enhance th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Key words:Nine citi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Evaluation of urban innovation capability;High-quality development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强调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要求。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城市群的发展是区域经济的排头兵,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粤港澳大湾区由珠三角九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组成“9+2”城市群模式。国务院于2021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多次提及粤港澳大湾区,并明确提出要“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提升大湾区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打造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更好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近年来,城市群的研究兴起,粤港澳大湾区引起了更多学者关注,其中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视角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常常与高质量发展联系在一起。当前,对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大部分研究集中在科技创新和区域协同创新两个领域。在科技创新研究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的现状、趋势和未来走向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基本以实证分析为主,且多以“专利”为科技创新的核心指标。例如,Freeman等[1]提出技术可以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指标;王盟迪[2]使用万人专利申请授权量为因变量,采用泰尔指数的方法,运用相关软件得出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空间差异演变趋势图;李文辉等[3]选取大湾区合作申请专利指标,用SPSS软件对湾区协同技术创新的现状进行分析;覃成林等[4]将城市间发明专利联合申请量作为城市间协同创新联系的变量,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协同创新联系的网络特征、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陈岸明等[5]将国际三大湾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进行比较,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布局存在的不足,根据大湾区实际提出未来布局的建议。在区域协同创新研究方面,相对于科技创新,相关研究人员更关注区域整体的创新水平,研究创新范围更广且更全面。Bergman[6]从创新网络视角进行区域协同创新研究;Taylor[7]认为,城市地位的变化受复杂网络系统节点与其他节点间的相关性、流动性和密集性等影响,从行业发展视角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研究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视角。辜胜阻等[8]从协同视角建议推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刘雪芹等[9]认为,要从基础体系、运行支撑体系、演化引导体系3个方面协同推进创新生态系统建设。

珠三角九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湾区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研究和评价珠三角九市的城市创新能力,能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区域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特别是校准和协同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门的创新发展水平,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将构建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新增“创新效益”指标测算创新绩效,运用熵值法呈现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能力类型和分布特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珠三角九市创新协同发展,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

一、研究设计与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构建

(一)研究设计与指标筛选

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选取通常采用投入、产出与转化的指标进行测量,蹇令香等[10]采用2017年大湾区各地市统计年鉴,从科技创新研发投入、科技创新成果绩效、科技创新平台环境等三方面构建了12个二级指标,运用多维正态云模型,测算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度,对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锁箭等[11]在评价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创新发展水平的研究中设计了创新环境、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3个子指标及10个细化指标。杜德林等[12]在评价珠三角地区产业与创新协同度的研究中,基于“科教资源—知识产权—产业发展”的创新发展链条,构建了科教资源密集度、知识产权支撑力与产业竞争力3个目标层。

笔者采用文献法,参考《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19》中区域创新水平评价体系指标,综合考虑创新环境、投入、产出与转化4个方面,以及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4个主体,构建了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绩效3个一级评价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16个三级指标(详见表1)。

(二)一级指标相关性分析

1.创新环境水平

创新环境水平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高质量发展是在现有发展基础上提升发展质量,优化现有的创新环境水平。笔者选取环境中可衡量的经济、教育与科研环境指标来进行评价。经济水平是创新环境的物质基础,经济方面主要选取了人均GDP来衡量;高等院校数量代表着一个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能力,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数体现了创新发展人才后备力量的储备水平,教育方面选取了高等院校数量和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数量两个指标;最后选取了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作为体现地区科研实力的指标。

2.创新投入水平

创新投入水平是影响创新能力的最主要的因素,另外投入影响产出,对创新投入水平的测算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创新产出水平结果。投入的人力、物力是笔者关注的两个主要方面,首先在物质投入方面选取R&D内部经费支出、R&D内部经费占GDP百分比(研发强度)、人均R&D内部经费支出、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百分比4个指标;在人力资本投入方面选取R&D人员数占当年从业人员数百分比、企业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两个指标。这6个指标均与创新投入水平成正比,在6个指标的选取中尽量选择百分比、人均指标,更好地体现相对规模水平,使对比更具有科学性。

3.创新绩效水平

笔者将创新绩效水平的衡量指标分为创新成果和创新效益两个二级指标,创新成果是投入的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创新效益是产出的成果得到有效的利用,转化为社会或经济效益。创新成果是对创新投入的产出过程反馈,选取了每万人专利授权量、人均新产品销售收入;创新效益水平的衡量指标是高技术产品产值、高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百分比、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个指标。

为了更好地检验指标设计的合理性,笔者运用SPSS对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一级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3个一级指标的设置合理性较高,与城市创新能力的综合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达到0.7以上,能较好地反映区域创新能力。(见表2)

二、珠三角九市创新能力评价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

数据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客观性是评价珠三角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笔者引用的各项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2020年广东省统计年鉴》《2020年广东科技统计年鉴》以及广东省大湾区9个地市的2020年统计年鉴等面板數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得到部分相对数指标。

(二)数据分析方法

笔者运用熵值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借助熵值法计算指标的权重可以有效避免主观的误差。熵值法假设评价对象为m个,评估指标为n个,形成原始矩阵(Vij)mxn。因各指标的量纲不同,会对数据造成差别影响,为了减少这种影响,增强数据结果的可信度,笔者采用熵值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熵值法中将数据进行标准化有两种方式,因所有指标都属于正向指标,故采用正向指标标准化公式,如下:

(i=1,2,3...n;j=1,2,3...m)(1)

通过标准化处理后,进行下一步熵值计算。通过熵值法得到各个指标的信息熵,信息熵越小,信息的无序度越低,其信息的效用值越大,指标的权重越大。在以下公式中,m为样本数,n为指标数。

计算第i年份第j项指标值的比重:

(i=1,2,3...n;j=1,2,3...p)        (2)

计算指标的信息熵 :

,其中                          (3)

计算指标权重Wi:

,其中                                   (4)

在公式中,Xij表示的是第i个年份第j项评价指标的数值,max{Xj}和mix{Xj}分别指的是所有年份中第j项评价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根据公式(2)(3)(4),计算出16个三级指标的权重。

(三)实证分析结果

根据已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各项指标赋权,计算出珠三角九市2019年城市創新能力综合评分(见表3)。从整体上看,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能力排序分别为:广州(0.7124)、深圳(0.5795)、佛山(0.2765)、珠海(0.2270)、东莞(0.2167)、中山(0.1258)、惠州(0.1196)、江门(0.0882)和肇庆(0.0342)。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分处于0.03~0.8分之间,其中最高分城市为广州市,最低分城市是肇庆市,广州是肇庆的20多倍,区域城市创新能力水平差异较大,阶梯式等级分布较明显(见图1)。

1.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能力聚类分析

根据综合评分结果并采用SPSS.21对珠三角九市综合评分做聚类分析(见表4),将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能力水平分为3个梯队。第一梯队城市有广州、深圳两市;第二梯队城市有珠海、佛山、东莞三市,第三梯队城市有惠州、中山、江门和肇庆四市。

2.第一梯队城市创新能力分析

广州市与深圳市位于第一梯队,分别高出综合平均分0.4518和0.3189。从总分看,广州市高于深圳市,并遥遥领先其他城市。从城市创新能力驱动力来看,高分的两个城市有着不同的驱动源,广州主要来自其良好的创新环境,创新环境指标得分位于九市首位,且是第二名深圳市4倍多。其原因有三:(1)广州市作为省会城市,经济基础较好;(2)广州教育资源基础好,拥有高等院校81所,教育环境和人才储备基础实力基础雄厚;(3)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数量遥遥领先科研环境实力领先其他地市。此外,广州市的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得分也相对较高。深圳市综合得分位于第二,其创新投入一级指标得分排名第一,深圳市主要依靠其相当于广州2倍多的创新投入驱动城市创新能力。深圳市为改革开放创新示范区,重视创新发展并体现在创新投入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上,其经济基础实力雄厚GDP总量为26927亿元,R&D经费内部人均支出为91.04万元,约为广州市的3倍,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比排在九市中首位(12.05%),工业企业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也位于第一(25.02万人年)。从城市创新绩效看,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呈现正向相关关系,深圳市城市创新绩效水平位于九市中的首位,主要得益于政府对创新投入的重视;深圳在教育环境仅为广州市十分之一,科研环境约为广州市四十分之一的情况下,仅凭借人力资本和物资资本的大投入,深圳市获得了广州近2倍的创新绩效,遥遥领先广州市。

3.第二梯队城市创新能力分析

珠三角九市中城市创新能力位于第二梯队的是佛山市、珠海市与东莞市,3个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分差距不大,基本在综合平均分(0.2606)上下。从城市创新能力驱动力来看,排名第三的佛山市与第一梯队城市深圳市非常相似,政府治理以创新投入为主、创新环境建设为辅的管理策略,其创新投入接近广州水平。而排名第四的珠海市,城市创新能力建设相对较均衡,创新环境建设、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均表现为中等以上水平,属于联合驱动型。排名第五的东莞市,城市创新能力驱动力也是来源于创新投入,并取得较好的综合得分,实现了第二梯队城市中最高的创新绩效。此外,创新环境因素给东莞市带来的创新阻力较为显著。

4.第三梯队城市创新能力分析

城市创新能力位于第三梯队的是惠州市、中山市、江门市与肇庆市4个城市。从综合评分方面,这4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得分都在平均分以下,城市创新能力也存在两极分化,城市间差距较大。从城市创新能力驱动力看,第三梯队的最高分中山市创新环境好、创新投入高,因此创新绩效也高。此外,惠州市和江门市创新驱动力主要来自创新投入。肇庆市城市创新能力驱动主要来自教育环境的支持,取得了较好创新效益,但是弱经济环境和低创新投入给其带来了创新阻力。总体来说,第三梯队城市创新能力提升任重道远。

三、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珠三角九市创新能力困境与提升策略

(一)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能力发展困境分析

1.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协同发展受阻

珠三角九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9个城市中,城市创新能力差距非常大。从3个梯队的城市创新能力评分看,综合得分最高的第一梯队城市和第三梯队城市综合得分差距明显,高分城市与低分城市最大差距近20倍,第一梯队城市创新能力得分远高于得分均值,而第三梯队城市创新能力得分远低于均值。在同一个城市群中,九市城市创新能力的鲜明等级分布会给城市群协同发展带来阻力。

2.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能力马太效应会加剧城市发展差距

由表2得出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两个指标相关系数为0.954,二者具有强相关性。此外,进一步探究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见表5),调整R方为0.897,即两变量相互影响程度达0.897,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显著相关。存在创新投入越多,创新绩效越好,而创新绩效越好,又会投入越多的良性循环,创新投入少则会陷入另一个反面。因此,9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发展存在马太效应,让高分城市更强,低分城市更难追赶,进一步加剧城市创新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3.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成果转化利用有待提升

从表6可以看出,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成果和创新效益之间的关联度不大,这说明从总体看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成果转化为创新效益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将创新成果与创新效益进行相关分析(见表6)发现相关系数为0.7,但是在表6的回归分析中,调整的R方0.417<0.5,两个变量的相互解释程度都未达到一半,说明两者之间有相关,但是可能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果关系并不显著,即创新成果产出多,但是不一定创新效益好;创新效益好,不一定源于成果产出多。这意味着珠三角区域成果产出和成果利用之间转化效益并未达到最优,创新成果并未得到有效转化,科研成果产出和利用的空间仍有待提升。从二级指标创新成果和创新效益的得分表可以看出,创新成果得分中佛山市排名第五、广州市排名第六,其创新成果也就是将资源转化为成果的数量得分是较低的,在九市中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但是在创新效益也就是将成果转化为经济与社会效益时得分佛山市排名第三,广州市排名第二,转化效益较好;反而珠海和中山三市在创新效率得分较高,分别位于九市中第三、第四,但创新效益得分不高,中山市创新效益得分处于九市中最低位置。

(二)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能力协同发展路径

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保障,是构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为了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战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及其周边城市高质量发展,并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以下珠三角九市创新能力提升以及创新能力协同发展建议。

1.加强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协同,营造良好创新发展环境

城市群的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城市间的协同合作。创新环境作为城市创新能力发展重要因素,在珠三角九市创新能力评分中,创新环境得分差距最大。因此,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应当充分利用9个城市的优势资源,增强区域间创新合作范围,缩小城市差距,营造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坚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世界一流创新经济湾区”的目标,不断在各产业的发展中贯彻实行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经济环境方面,重视资源禀赋与产业引领促进创新发展;在教育和科研环境中,重视地市间合作与省内对口支援,特别是珠三角九市中高校数量和人才储备较多、科研基础较雄厚的城市,应加强与基础弱的城市多维度合作,增加人力资本和经济要素流动,带动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城市不断融入珠三角区域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2.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强化创新发展要素的支撑力度

创新资源投入是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且与创新绩效息息相关。珠三角九市政府都应鼓励个人、社会和企业创新能力发展,全方位强化对创新发展的要素支持,特别是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城市要进一步深化创新发展意识,多渠道加大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强化创新发展的要素支撑力度。一方面可以增加R&D内部经费支出,增加地方財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珠三角九市城市创新能力第三梯队城市,其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在4%以下,远低于位于深圳、广州、佛山(占比超过8%)三市;另一方面加大人力资本投入,第三梯队地市的R&D人员数占当年从业人员的比重很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与深圳市差距巨大。因此,第三梯队城市重点加大人才政策力度,增加引进创新人才数量,创建人才培育平台,积极培育储备本土创新人才。

3.积极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提升创新成果转化效益

科技成果转化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优化珠三角九市城市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建议珠三角九市政府积极搭建九市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创新平台,加快制定创新成果转化服务政策和奖励政策,提升创新技术吸收能力,更好地为社会、个人和企业提供区域协同创新技术价值优化服务,提升高质量创新成果的效益,推动更多的创新成果转化在九市中实现,促进珠三角九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升和高质量的区域发展。

参考文献:

[1] Freeman Chris,Soete Luc.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M].London:Routledge,1997.

[2] 王盟迪.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空间结构演变与影响因素探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8):1-10.

[3] 李文辉,李青霞,丘芷君.基于专利计量的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技术创新演化研究[J].统计研究,2019,36(08):74-86.

[4] 覃成林,黄龙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协同创新联系及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6):56-65.

[5] 陈岸明,魏东原.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的优化分析——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国际经贸探索,2020,36(10):86-99.

[6] Edward M.Bergman.Embedding network analysis in spatial studies of innovation[J].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2009,43(03):116-117.

[7] Peter J Taylor.Regionality in the World City Network[J].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2004,56(181):361-372.

[8] 辜胜阻,曹冬梅,杨嵋.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思考[J].中国软科学,2018(04):1-9.

[9] 刘雪芹,张贵.创新生态系统:创新驱动的本质探源与范式转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20):1-6.

[10] 蹇令香,李辰曦,曹卓久.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研究[J].管理现代化,2020,40(01):16-20.

[11] 锁箭,汤瑞丰.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创新协同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24):46-53.

[12] 杜德林,王姣娥,焦敬娟,等.珠三角地区产业与创新协同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20,40(10):100-107.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
关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加快建设适应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工业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种植业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大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制度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