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因素对整体发育迟缓患儿的语言及情绪-社会性的影响

2021-10-29 03:49陈白云尚清石立业韩亮高超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20期
关键词:环境因素管教社会性

陈白云,尚清,石立业,韩亮,高超(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整体发育迟缓为神经发育障碍病症,于临床常见,专用于5岁以下的患儿[1]。其与智力障碍(≥5岁)有所差异,少数整体发育迟缓患儿可不进展为智力障碍。不过一旦患有此类疾病,因体征表现多样,且遗传、环境影响所体现的异质性,其诊断仍欠缺规范,尚存在薄弱环节[2]。此外,若未行有效治疗,可致使儿童残疾情形发生。由此,明确其起病因素、作用机理,分析语言及情绪-社会性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改善患儿整体发育迟缓情况,并于最短时间内开展有效治疗。而以语言形式、家庭结构、管教策略等家庭环境因素作为主导此类疾病发生的关键外在指标所涉研究较少[3]。基于此,笔者旨在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整体发育迟缓患儿的语言及情绪-社会性的影响,以期获得良好结果,现收效尚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拟纳入2018年9月-2020年9月整体发育迟缓患儿10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00例健康非整体发育迟缓患儿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0-5岁;均龄(2.35±0.42)岁;对照组中男47例,女53例,年龄0-5岁,均龄(2.33±0.43)岁。以上两组统计一般资料呈均一性,可实施对比。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童智力障碍或全面发育迟缓病因诊断策略专家共识》中整体发育迟缓诊断标准[4](Ⅰ、于发育阶段产生;Ⅱ、总体智能缺陷;Ⅲ、适应功能缺陷,以上三种均符合);②年龄0-5岁;③此研究自招募起所纳入受试者均在其父母授权下自愿参与,已由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议执行;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填写不全;②神经系统病症;③遗传代谢病症。

1.3 方法 两组家庭环境情况遵照家庭环境量表(FES-CV),以组织性(家庭分工时组织结构明确程度)、知识性(文化、社会、政治等活动兴趣程度)、亲密度(家庭成员帮助、承诺及支持程度)及矛盾性(家庭成员矛盾、攻击及愤怒程度)四个维度加以评测,分析两组管教方式(亲代、隔代及其他)及相处时间差异(≥8h、<8h),语言发育水平按照Gesell发育诊断量表中语言能区DQ值加以判定,≤75计作存在语言发育问题,75<DQ≤85计作疑似语言发育问题,DQ>85计作无。情绪-社会性在Margaret J.B等教授制定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基础上由王慧珊等改进修订而来,以外显行为域、失调域、内隐行为域及社会能力域四方面加以评测。前三个方面所述问题域与评分呈负相关,即评分愈高,问题愈严重,以问题维度T分>63分计阳性,问题存在。社会能力域则分值愈高,社会能力愈佳,以能力维度T分<37分计阳性,问题存在。所发放问卷均有受试者家属如实完好填写清楚。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经SPSS22.0软件作统计处理,以“%”作计数资料表达形式,以“±s”作计量资料表达形式,行t或χ2检验,若P<0.05,即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家庭环境因素情况比较 观察组家庭环境因素中组织性、知识性及亲密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矛盾性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家庭环境因素情况(±s,分)

表1 两组家庭环境因素情况(±s,分)

组别(n=100) 组织性 知识性 亲密度 矛盾性对照组 7.54±1.26 6.37±1.13 7.36±1.54 2.01±0.14观察组 5.51±1.25 3.78±0.64 5.41±1.16 4.32±0.87 t 11.438 19.944 10.114 26.214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管教方式及相处时间差异比较 观察组管教方式中亲代53.00%、隔代44.00%,其他3.00%,较之对照组的86.00%、12.00%、2.00%,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相处时间≥8h占比为60%,远低于对照组的92.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管教方式及相处时间差异比较[n(%)]

2.3 两组语言能区DQ值及其构成比较 观察组语言能区DQ值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语言能区DQ值及其构成

2.4 两组情绪-社会性比较 观察组问题维度T分(71.26±5.13)远高于对照组的(37.26±2.58),差异显著(P<0.05),能力维度T分(28.94±2.10)较之对照组的(42.36±6.14)更低,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整体发育迟缓是以儿童较为好发的学习认知功能异常及社会适应能力受限,据有关研究显示[5]:我国0-6岁儿童整体发育迟缓约1.33%,且呈逐年递增趋势。此类疾病不仅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还可给患儿造成终身痛楚。因此,明晰其起病机理尤为关键。考虑到其不仅受遗传因素影响,还与环境有莫大相关,尤以家庭环境因素最为典型。有关研究表明[6]:所营造的家庭环境质量好坏关系到儿童正常生长发育。若儿童家庭环境处于较差水平,其营养不能及时保证,早期学习时间匮乏,家庭互动缺乏,营造环境氛围欠佳都会直接导致儿童发育潜能受阻。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家庭环境中组织性、知识性及亲密度评分均不及对照组,且矛盾性评分更高。可知整体发育迟缓患儿家庭较正常家庭亲密度、知识性及组织性更差。具体分析其原因[7]:即家庭成员间相处氛围不甚融洽,沟通较少,由此患儿视听刺激和模仿、学习能力降低,且受儿童父母文化程度、认知水平等制约,其无法有效与患儿互动。由此丧失早期学习机会,可导致子女发育潜能减退。从管教方式及相处时间来看,亲代管教及相处时间长亦可有效避免整体发育迟缓发生。除此之外,从语言及情绪-社会性方面分析,观察组语言能区DQ值为(70.25±4.36)分,低于对照组的(94.64±12.45)分,整体发育迟缓中仅有6例语言发育未见异常,至于情绪-社会性问题维度T分达(71.26±5.13)分,超出临界值近10分,且社会功能T分达(28.94±2.10)分,亦低于37分正常值。据此分析:整体发育迟缓患儿其语言及情绪-社会性均表现不佳,外显行为域、失调域、内隐行为域中不良行为及反应较为严重,且社会功能减退,极不利于患儿自身成长。循其原因,可能与父母间争吵及家庭不和睦所导致的家庭环境质量差有密切关联[8]。对此,增强亲子间的互动联系,巩固良好家庭环境,施以亲代管教方式,加强呵护陪伴,并合理实施早期教育,可有效防止整体发育迟缓。

综上所述,整体发育迟缓患儿语言及情绪-社会性受家庭环境因素影响明显,应着重于家庭环境质量维持,保证患儿正常生长发育,可作借鉴参考。

猜你喜欢
环境因素管教社会性
坚持“五结合”,创新学校安全管教模式
“社会性死亡”:青年网络暴力新趋势及治理路径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理查德·罗杰斯:建筑是最具社会性的艺术
空间环境因素对西北地区电离层空间特征影响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本科课堂中的正面管教策略研究
the Walking Dead
管教权,让教育更有力
免耕播种实践及其对小麦生产环境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