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马西平联合地西泮治疗脑梗并发癫痫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10-29 03:49申少飞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河南安阳4564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20期
关键词:卡马西平脑梗癫痫

申少飞(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河南 安阳 456400)

脑梗指的是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者是软化,疾病的病因大致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以及小动脉闭塞。由于脑梗存在局限性神经损伤情况,也使得常合并一些脑血管并发症及精神病症,常见合并疾病为癫痫[1]。脑梗并发癫痫的表现丰富,同时还有较大治疗难度,因此治疗上需要特别的谨慎,应用合理的方案进行干预。脑梗的治疗通常是针对有适应证者予以及时的溶栓治疗,主要经溶栓方式开通梗死血管,促进血液流动,此外予以吸氧、降糖及降压等。而对癫痫干预主要采取用药干预,常用治疗药物是卡马西平,该药物属于一种抗惊厥药,常用于控制癫痫发作,而研究显示采取卡马西平对于进入缓解期的癫痫干预存在一定局限性,使得干预效果不佳[2-3]。地西泮是一种苯二氮卓类药物,有较强镇静催眠、抗焦虑及抗惊厥作用,辅助对癫痫缓解期有一定价值,但是因相关研究报道较少,使得联合用药干预仍旧存在一些争议。本次研究中,纳入40例研究对象,探讨使用卡马西平联合地西泮对脑梗并发癫痫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满足研究标准的患者,患者均是脑梗伴癫痫者,选择的病例数量40例,入组时间取区间2020年1月-2021年1月。纳入标准:①脑梗死的诊断,参照的是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所制定的标准,并且经脑电图检查确诊。并且经病因检查、CT及MRI检查同时合并癫痫。②意识清楚及精神状态良好,可正常进行沟通交流。③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癫痫发作史的患者。②对研究使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③中途转院治疗或者自行退出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各组资料如下:观察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52-74岁,平均(62.13±2.24)岁;梗死类型:血栓性脑梗死7例,栓塞性脑梗死6例,腔隙性脑梗死4例,多发性脑梗死3例。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1-75岁,平均(61.98±2.29)岁;血栓性脑梗死7例,栓塞性脑梗死7例,腔隙性脑梗死4例,多发性脑梗死2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是给予脑梗常规治疗,主要针对具备良好指征的患者即刻行溶栓介入治疗,对无溶栓指征者则是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同时给予患者应用神经保护类药物(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碱等),给予吸氧、降压、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若是大脑半球的大面积梗死对无禁忌可实施开颅减压术。

而在癫痫治疗上,对照组的患者仅是给予卡马西平片治疗,在药物的应用上控制用量,具体是初始给药量为100-200mg/次,1-2次/d,在给药1周后,可逐渐地增加用药剂量,最佳用药量为每次400mg,每天2-3次,一些特殊患者应加量到每天1600mg。而观察组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的使用基础上,给予患者加用地西泮注射液治疗,具体用药上,主要是将100-200mg的地西泮混合500ml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应用静脉给药的方式。

两组患者均是持续治疗14d。期间注意做到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提高认知及缓解不良情绪;告知需注意休息并且避免重体力劳作,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生活自理训练。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前存在的各项症状在结束疗程时均消失,颅脑CT检查可见脑部循环大幅度的改变或者恢复正常,睡眠质量好;有效:症状发作频率明显降低或者症状变得轻微,睡眠质量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将显效与有效综合占本组总例数占比为总有效率。②治疗前后,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患者心理健康程度,量表包括感觉、情感、思维、意识等10个因子,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NIHSS分值范围为0-42分,得分情况若是低则提示患者的神经功能也越好;借助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自理能力评定,评定的项目为基本行为,包括穿衣洗漱等,评价项目共计10项,采取的是百分制的评分方式,分值同生活能力呈正比。③观察癫痫控制情况,主要是统计发作频率、持续时间。④统计各组治疗的安全性,具体对包括恶心呕吐、头痛、失眠不良反应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19/20),高于对照组的70.00%(14/20)(P<0.05)。

2.2 两组SCL-90、NIHSS、MBI评分 比较各组在治疗前的各项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SCL-90评分与NIHSS评分均是降低,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BI评分提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CL-90、NIHSS、MBI评分比较(分,±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CL-90、NIHSS、MBI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n SCL-90评分 NIHSS评分 MBI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0 72.12±5.22 47.52±4.46* 26.11±4.31 12.13±2.03* 61.23±6.21 77.41±5.23*对照组 20 71.89±5.17 58.12±5.03* 25.89±4.27 17.02±2.86* 61.14±6.14 71.02±5.07*t - 0.198 9.424 0.230 7.646 0.065 5.636 P - 0.843 <0.001 0.819 <0.001 0.948 <0.001

2.3 癫痫发作情况 治疗前,各组癫痫发作频率以及持续时间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发作频率均降低,持续时间缩短,观察组显著低/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情况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n 发作频率(次/月) 持续时间(min/次)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0 3.25±0.51 0.85±0.12* 5.12±1.03 1.21±0.41*对照组 20 3.31±0.52 1.62±0.31* 5.14±1.04 2.26±0.68*t-0.516 11.108 0.086 6.905 P-0.608 <0.001 0.931 <0.001

2.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各组不良反应的情况,观察组主要发生1例恶心呕吐及1例头痛,总发生率10.00%(2/20)。对照组恶心呕吐、头痛、失眠各1例,总发生15.00%(3/2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8,P=0.633)。

3 讨论

脑梗作为临床中常见脑血管疾病,疾病高发群体是中老年。因为脑梗神经系统损伤,使得患者容易合并各种并发症,其中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类型主要是癫痫,脑梗合并癫痫常表现局限性运动发作,患者在神经系统以及大脑组织上均可见巨大损伤,如果病情危重还可造成患者死亡[4]。所以需要积极的干预脑梗,并且也需重视预防癫痫发作,而针对脑梗的干预上,常提倡实施溶栓介入及药物干预方式,而对癫痫则是用药干预。

对脑梗合并癫痫,针对癫痫的干预,强调的是有效预防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损害情况,同时也需要注意疾病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的干预,借助合理的神经功能调节促进功能的提高,同时也应纠正机体异常代谢及清除氧自由基,活化脑细胞以及降低死亡率[5]。对癫痫干预上,常是给予卡马西平药物干预,该药物是一种二苯并氮杂类抗癫痫药物,对癫痫发作期的干预有良好效果,药理作用特点主要是对稳定细胞膜具有积极意义,降低神经细胞对钠离子与钙离子的通透性,此外也对细胞兴奋性抑制作用突出,相关不应期也延长;此外卡马西平在抗惊厥的机制上,主要是可抑制突触部位强直后期强化,限制引起癫痫病灶发作异常放电的扩散。但是单用卡马西平,作用的有效期是癫痫发作期,对进入缓解期的癫痫情况改善效果往往不佳,因此需采取更为合理的治疗方式。地西泮是一种苯二氮卓类药物,有很强的镇静催眠、抗焦虑、肌肉松弛及抗惊厥作用,对治疗癫痫有一定效果,进一步配合卡马西平对癫痫缓解效果突出。本次研究中,就采取联合给药对疾病治疗的价值评价,结果显示经过14d的治疗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在SCL-90、NIHSS、MBI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癫痫症状发作上,均表现为两组治疗在发作的频率上降低,持续缩短,且均是观察组的变化更为明显,表明采取联合用药的方法对疾病干预效果满意。且研究观察各组不良反应情况,显示两组总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提示联合治疗方式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针对脑梗合并癫痫,应用卡马西平联合地西泮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癫痫发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治疗安全性也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卡马西平脑梗癫痫
脑梗患者应知晓的几个事
卡马西平用久了,别忘检查血常规
卡马西平用久了,别忘检查血常规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疗效
画圈测脑梗存在片面性
本报与BTV科教《健康北京》联动 六次脑梗之谜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的监测及合理用药分析
耳鸣和脑梗有关吗
癫痫共患ADHD儿童的生态学执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