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在消化内镜医师结肠镜培训中的应用

2021-10-29 03:49匡晓琴郭风繁李卿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湖南郴州43000湘南学院临床学院湖南郴州43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20期
关键词:盲肠结肠镜结肠

匡晓琴,郭风繁△,李卿(1.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湖南 郴州,43000;.湘南学院临床学院,湖南 郴州,43000)

结肠镜为大肠疾病最直接、有效的检查方法,可在直视下探查结肠黏膜病变情况、切除病灶,满足大肠疾病临床诊断治疗需求[1]。但结肠镜检查操作专业性较强,若消化内镜医师专业技能不足,可影响单人结肠镜插入盲肠成功率,增加患者痛苦感受,严重者会引发感染、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需加强消化内镜医师结肠镜培训,以保证临床结肠镜检查质量。常规结肠镜检查培训,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观察老师操作等为主,但难以满足实际培训需求,影响培训质量。随着医学科技发展,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在临床消化内镜操作培训中,通过打印不同肠道模型,以保证模型个性化,提升初学者实操技能,提升培训质量[3-4]。为此,本次研究选我院2021年1月-5月期间38名参加我院结肠镜培训的消化内镜医师为研究对象,探究3D打印技术在其培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1月-5月期间38名参加我院结肠镜培训的消化内镜医师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19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3例,年龄21-40岁,平均(25.64±1.03)岁;学历水平:本科13例、硕士及以上6例;试验组男性19例,年龄22-38岁,平均(26.01±1.88)岁;学历水平:本科15例、硕士及以上4例;组间资料相近(P>0.05);研究经受训医师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21-40岁;②学历水平:本科及以上;③既往胃镜操作例数>100例。排除标准:①既往结肠镜操作例数>5例;②不能坚持模拟操作或结肠镜操作;③研究期间退出。

1.3 方法 两组受训医师入组后,前15d均接受结肠镜理论知识学习、观摩导师操作;16-30d接受不同训练;31-60d,在指导老师监督指导下,在患者身上进行单人结肠镜操作,每人限定20min,不能达到盲肠或造成患者痛苦,则交由上级医师完成操作;61-75d接受考核:均为临床实际检查操作,指导老师观察受训医师最初15例单人结肠镜操作,记录每次各项操作指标;考核中患者病例排除标准为年龄<18岁或>60岁,严重便秘、既往手术史、孕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对照组(常规训练):入组后16-30d,在导师帮助下,制定时间在患者身上进行单人结肠镜操作,每例患者身上操作时间≤15min,若不能达到盲肠,或造成患者痛苦,则交由上级医师接手完成后续操作。

试验组(3D打印模拟训练):入组后16-30d,接受3D打印模拟训练:①构建3D打印模型:对拟进行构建结肠模型患者检查前1d流质饮食,检查当日早晨6点服用2000m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液,患者解水样便、无粪渣后开始检查;检查前空气灌肠,实施CT断层扫描,后提取CT的DICOM格式文件,将原始数据导入CAD,整理数据建立3D模型,去除肠管内及肠管周围组织数据,依据肠管弯曲角度分型,使用3D打印设备以1∶1比例打印,获得不同行走实体结肠模型;②训练方法:每天每人接受3h单人结肠镜模拟训练,在打印的不同行走结肠模型上反复训练,首选开展肠管行走小弯曲角度模型上训练,依据受训者掌握情况逐渐增加弯曲角度大肠管模型训练。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单人结肠镜插入至盲肠成功率;②比较两组考核期间腹部按压、体位变换占比;③比较两组置镜操作时间,即达到盲肠所需时间;④比较两组进镜长度;⑤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感受,以VAS(疼痛视觉模拟法)表示,评分范围0-10分,分数高表示疼痛感受严重;⑥比较两组受训医师培训满意度,包括培训方法、培训质量、培训效果,总分为10分,<总分×60%为不满意,≥总分×60%且<总分×80%为基本满意,≥总分×80%为非常满意,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两者百分比之和;该量表为我院自制,Cronbach's α为0.81,信度良好。

2 结果

2.1 考核结果 试验组单人结肠镜插入盲肠成功率较对照组高,腹部按压、体位变换占比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到达盲肠所用时间较对照组短,进镜长度较对照组长,受检查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考核结果

2.2 培训满意度 试验组培训满意度为94.74%(18/19),较对照组68.42%(13/19)高(P<0.05)。

3 讨论

结肠镜检查临床常用肠道疾病检查方式,而结肠不同部位弯曲度存在一定差异,置镜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对临床结肠镜检查培训质量要求相对较高[2]。目前我国传统结肠镜培训,多以“手助式”为主,即初学者学习相关理论及操作知识,后由经验丰富内镜医生操作教学、指导下完成患者身上实践操作,此种训练方式主要优势为,能够通过指导老师操作指导,增强受训医师形象记忆能力,提升其对实际检查中操作技巧掌握能力。但其缺陷为,不能对同一患者长时间操作,且患者随机性较大,无法满足受训医师检查中操作规律摸索,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受训医师实操能力,增加患者检查中痛苦感受,因此在培训中,应用可反复训练的模型尤为关键[3-4]。在结肠镜临床教学中,其主要优势为,可选择不同特征病例打印3D结肠模型,并将其依据肠道弯曲程度分类,满足难度梯度培训需求;同时3D打印出结肠模型可满足长时间训练需求,保证受训医师充足训练时间;3D打印技术可复制罕见、经典病例,整合单一知识点,促进各学科融合,提升受训医师临床诊断思维及诊断技能,满足培训需求[5]。

本次研究中,对试验组应用3D打印技术展开结肠镜培训教学,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单人结肠镜插入盲肠成功率较对照组高,腹部按压、体位变换占比较对照组低,考虑原因为,与常规培训办法相比,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不同患者结肠模型,可满足多个医师同时训练,将不同肠管走向模型分组后,先由小弯曲结肠开始训练,可帮助受训医师初步掌握结肠镜使用技巧,后结合患者结肠镜使用熟练度,逐渐增加结肠模型训练难度,可满足受训医师由简至难学习需求,以提升受训医师学习需求,使其准确掌握不同弯度、特征,将检查过程与相关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其掌握自身结肠镜使用技巧,提升其结肠镜使用技能,进而可提升单人结肠镜插入盲肠成功率,避免因置镜方向、角度等错误而增加腹部按压、体位变化占比情况,提升结肠镜插入成功率[6]。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到达盲肠所用时间较对照组短,进镜长度较对照组长,受检查VAS评分较对照组低,考虑原因为,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不同特征结肠模型中,因无模型或患者实体相关因素限制,可满足不同基础受训医师以模型演练用时,满足每人单次结肠镜检查时间需求,以提升受训医师培训质量,提升置镜质量,避免置镜不当而增加患者痛苦感受,提升置镜顺利性,进而可缩短到达盲肠所用时间、延长进镜长度,保证结肠镜置入质量。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培训满意度较对照组高,考虑原因为,常规培训中,在受训医师训练中,多在指导老师临床操作中观摩学习,实际操作中,置镜技术需结合患者临床实际情况摸索,影响置镜准确性、顺利性,增加患者痛苦感受,甚至引发相关并发症,增加受训医师心理压力,增加结肠镜培训应激情绪,影响最终培训满意度;而实施3D打印技术,可通过不同患者结肠3D模型满足临床实际置镜需求,提升受训医师临床操作技能,掌握置镜技巧,在实际临床置镜期间,可保证置镜质量,提升置镜顺利性,保证培训质量;同时顺利置镜可减少患者痛苦感受,降低受训医师心理压力,提升培训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消化内镜医生结肠镜培训中,与常规培训方式相比,应用3D打印技术,可提升置镜质量、提升培训满意度,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盲肠结肠镜结肠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心理行为干预和技术配合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意义评价
是否做结肠镜可以挽救生命?
新疆驴盲肠、腹结肠、背结肠固相食糜细菌多样性研究
改性纱布防止兔盲肠、子宫术后盆腔粘连的效果观察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隧道
一例猫巨结肠症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