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10-30 06:06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26期
关键词:直肠癌切口腹腔镜

赵 昌 周 琼

1.武汉市第八医院肛肠外科,湖北武汉 430000;2.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湖北武汉 430000

结直肠癌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可经淋巴、血液流通等方式进行转移扩散,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故临床提倡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1]。现阶段,根治性手术切除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首选疗法,但传统手术创伤较大,导致患者预后较差,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可行性、有效性等均得到了临床广泛认可[2]。但结直肠癌作为消耗性疾病的一种,患者身体状况整体较差,且其发病部位为消化道末端,使得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仍较高。因此,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对于患者术后感染的防控及其预后的改善均有重要临床意义,而目前临床报道[3-4]指出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众多,包括年龄、基础疾病史、手术时间等,但尚无统一定论。故本研究以武汉市第八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300 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进一步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感染的防控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300 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5]中结直肠癌的相关诊断标准。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6]判定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切口感染,其中感染标准为:①切口内引流出脓性分泌物;②手术切口周围有明确的红、肿、热、疼等,同时出现一定量分泌物;③发热超过38.5℃,伴切口处压痛。记录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并据其分为无感染组(250 例)、感染组(50 例)。

纳入标准:①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且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结直肠癌;②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原发性肿瘤;④意识清楚;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无腹腔镜手术指征或采用其他方案治疗;②伴严重器质性病变(如心、肝、肾等);③肿瘤远处转移或伴其他部位肿瘤;④入院时已出现相关感染;⑤存在手术区域污染等。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根据我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情况、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正常(18.50~24.00 kg/m2)或异常(<18.50 kg/m2或>24.00 kg/m2)][7]、临床分期、腹部手术史、糖尿病史、手术时间、引流时间等;分析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

1.2.2 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吸烟、BMI、腹部手术史、糖尿病史、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的单因素分析[例(%)]

2.2 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的变量纳入并赋值(吸烟:1=是,0=否;BMI:1=异常,0=正常;腹部手术史:1=有,0=无;糖尿病史:1=有,0=无;手术时间:1=>3 h,0=≤3 h;引流时间:1=>7 d,0=≤7 d),然后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 异常、有腹部手术史、有糖尿病史、手术时间>3 h、引流时间>7 d为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OR >1,P <0.05)。见表2。

表2 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近年来,受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作息等因素的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相对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8]。现阶段,结直肠癌患者的首选疗法为根治手术切除病灶。腹腔镜术中可直观呈现病灶周围组织、神经、血管、输尿管等,有助于减轻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临床疗效显著。但结直肠癌患者容易受到自身疾病的影响,导致身体状况较差,降低了对手术的承受能力;且手术时肠内容物极易外溢而导致肠道病原菌错位定植,使得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9-11]。蔡尚党等[12]研究显示,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感染率达14.68%,本研究结果与之相似,300 例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治疗后,共有50 例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6.67%,进一步说明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较为严重,为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必须严格控制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而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则对及时予以相应的针对性防控措施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组吸烟、BMI 异常、有腹部手术史、有糖尿病史、手术时间>3 h、引流时间>7 d 者占比高于无感染组(P <0.05),提示吸烟、BMI 异常、有腹部手术史、有糖尿病史、手术时间>3 h、引流时间>7 d 与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进一步行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BMI 异常、有腹部手术史、有糖尿病史、手术时间>3 h、引流时间>7 d 为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OR >1,P <0.05)。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有腹部手术史的结直肠癌患者在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时不利于更加便捷地分离组织、器官等,容易增加手术难度而延长手术时间;而手术时间越长,患者机体能量的消耗越多,且其引发外源性感染的风险越高,进一步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风险[13-16]。有糖尿病史的结直肠癌患者其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相对降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后,手术创伤进一步加剧机体内糖代谢紊乱,促进炎症细胞向切口处移动,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而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风险[17-20]。术后引流时间延长容易导致周围组织感染病原菌、形成脓肿等而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21-23]。此外,BMI<18.50 kg/m2提示结直肠癌患者机体存在大量消耗,容易由于身体能量储备不足而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进而诱发术后切口感染;BMI>24 kg/m2提示结直肠癌患者存在肥胖情况,其腹壁脂肪较厚,容易增加手术操作难度而延长手术时间,进而增加术后切口感染风险,故BMI异常为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24-26]。

综上,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仍较高,且腹部手术史、糖尿病史、手术时间、引流时间、BMI 等均为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临床应密切监测上述指标,并据其及时予以针对性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而降低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但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临床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调查研究以明确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

猜你喜欢
直肠癌切口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