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指握力球运用于ICU 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1-10-30 06:06姚丽娴陈美扬唐雯琦章左艳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26期
关键词:脱机握力手腕

姚丽娴 陈美扬 唐雯琦 章左艳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上海 200233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机械通气患者病情通常较为严重,身上管道多,患者可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将身上的管道拔除,引发非计划拔管、坠床等不良事件发生,影响进一步的治疗,甚至危及生命[1]。因此,为保证ICU 机械通气患者安全,防止不良事件发生,医生通常会开具保护性约束医嘱,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约束带或约束手套作为常规肢体约束工具,可约束患者的腕部,减少非计划拔管、坠床等不良事件发生,但由于患者的手指灵活性未受限制,躁动或意识障碍患者可发生自伤事件[2-3]。分指握力球是一种手部抓握训练的干预方式,可增加患者上肢静脉回流及手部力量,具有固定牢固、不易移位的特点[4]。由此,推测分指握力球运用于ICU 机械通气患者中可获益,但目前相关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将重点观察分指握力球运用于ICU 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纳入2018 年7 月至2019 年1 月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00 例ICU 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50 例。纳入标准:①机械通气时间≥48 h;②躁动镇静评定量表(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RASS)[5]评分在-2~1 分;③留置气管插管,且同时留置中心置管、导尿管、胃管、腹引管其中任意2 种以上管道;④医嘱需实施保护性约束。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②合并肺部损伤;③约束部位皮肤红肿、破损或有皮疹;④ICU 机械通气期间发生谵妄;⑤心肺复苏术后;⑥入住ICU 时诊断为肺部感染;⑦合并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常规组男31 例,女19 例;年龄50~73 岁,中位年龄52.00(50.00,54.00)岁;泌尿生殖系统疾病6 例,心血管疾病8 例,神经系统疾病5 例,呼吸系统疾病7 例,消化系统疾病4 例,骨科多发伤创伤7 例,心外科术后7 例,普外科术后6 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eⅡ,APACHEⅡ)[6]15~32 分,平均(19.23±1.02)分。试验组男29 例,女21 例;年龄50~70 岁,中位年龄[53.00(51.00,55.00)]岁;泌尿生殖系统疾病7 例,心血管疾病7 例,神经系统疾病4 例,呼吸系统疾病7 例,消化系统疾病5 例,骨科多发伤创伤6 例,心外科术后8 例,普外科术后6 例;APACHEⅡ评分16~33 分,平均(19.56±1.22)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审核本研究方案,并批准实施。

1.2 研究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干预,试验组采用常规干预+分指握力球。

1.2.1 常规干预方法 在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做好患者口腔护理及手部卫生;抬高床头30°~45°;同时在机械通气期间维持气囊压力在25~30 cmH2O(1 cmH2O=0.098 kPa),每4~6 小时监测气囊压力一次,每7 天更换一次呼吸机管路,每天唤醒、评估患者能否脱机拔管;同时进行外科ICU 护理干预,具体方法:采用普通布艺约束带约束手腕,并固定于床栏上,限制其手部活动,若患者情绪躁动,可根据医嘱实施镇静治疗,维持患者RASS 评分在-2~1 分,固定导管,若胶布松脱、污染,及时更换。

1.2.2 分指握力球 于接班时,责任护士评估患者,同时使用分指握力球、手腕约束带对患者进行约束,分指握力球加强患者的手部约束,先放置球体在患者掌心,再采用魔术贴分别将球与五指固定,并采用绳带将魔术贴系于手腕约束带上,预防握力球脱落。再对患者翻身时,注意对患者手指部位魔术贴进行检查,使其位于手指近节指骨,确保固定效果;患者手握住握力球,将握力球捏小至1/2 大小的力量紧握10 s,松开10 s,共20 s,连续25~30 次为1 组运动,每天坚持训练2 组直至成功脱机。

1.3 观察指标

①脱机时间:统计两组脱机时间(转换成闭环通气模式至撤机时间)。②舒适度:于拔管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约束舒适度,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7]进行评估,满分为10 分,其中0~3 分为非常舒适,4~7 分为舒适,8~10 分为不舒适,总舒适度=(舒适例数+非常舒适例数)/总例数×100%。③不良事件:统计两组手腕约束处红肿(手腕约束处的皮肤明显肿于约束部位上方皮肤)、手腕约束处皮肤损伤(手腕约束处的皮肤出现水疱或有破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lism,VTE)。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全部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 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符合偏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或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脱机时间比较

试验组脱机时间[2.00(2.00,3.00)d]短于常规组[4.50(4.00,5.0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968,P <0.001)。

2.2 两组约束舒适度比较

试验组约束总舒适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约束舒适度比较[例(%)]

2.3 两组不良事件比较

试验组手腕约束处红肿、手腕约束处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VTE 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事件比较[例(%)]

3 讨论

ICU 机械通气患者大多存在恐惧或严重不适感,不愿配合相关治疗和检查,坠床、抓伤、非计划拔管等发生风险高,不利于疾病的治疗[8]。目前,肢体约束、镇静镇痛治疗及导管固定是预防ICU 机械通气患者坠床、抓伤、非计划拔管的主要方法,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是肢体约束[9]。约束带作为常规的约束工具,可有效约束患者的手腕,减少坠床、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10]。但在采用约束带时,患者因手部被约束带固定于床栏上,处于下垂状态,加上血压测量、血糖检测等,可加重手部肿胀,且患者约束肢体处于约束状态,活动较少,导致舒适度较低,易引起患者躁动情绪,不利于疾病的进一步治疗[11-12]。机械通气患者长期处于完全或几乎完全制动状态,生理功能下降,营养状况较差,影响肌肉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更易发生肌肉衰弱,短期内可延长脱机时间及入住ICU通气时间[13-14]。分指握力球是将球体置于患者的掌心,利用魔术贴将患者五个手指的第二指间关节固定于球体上,即可限制患者手指掌曲抓物能力,又对约束肢体进行功能锻炼[15]。由此,猜测分指握力球运用于ICU 机械通气患者中可获益。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脱机时间短于常规组,约束总舒适度高于常规组,手腕约束处红肿、手腕约束处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说明分指握力球可缩短ICU 机械通气患者的脱机时间,减少ICU机械通气患者手腕约束处红肿及皮肤损伤发生,提高ICU 机械通气患者约束舒适度。分析原因如下:

研究指出,机体上肢部分肌肉如肱二头肌、三角肌等具有辅助呼吸和保持上肢姿势的双重功能。运动可以使这部分肌肉的功能得到锻炼,增强这部分肌肉辅助呼吸,提高呼吸效率[16]。患者在使用分指握力球进行干预时,患者的各个手指均可自由活动,不会影响指关节的活动,既可有效控制手指的活动范围,又可进行约束肢体的功能锻炼,有效增加上肢血运,改善肌肉力量,提高血氧水平,进而缩短脱机时间[17-18]。常规约束带约束限制ICU 机械通气患者手臂的自由活动,使被约束手臂长期处于同一种姿势,降低患者的约束舒适度,造成患者不满,易激发患者的抗拒心理,出现躁动现象,严重可导致约束并发症发生[19-20]。而分指握力球最大的特点是患者的双手可自由活动,使患者没有被束缚的感觉,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理念,且球体置于掌心,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同时分指握力球的球体为海绵组成,柔软不失弹性,5 个手指的魔术贴固定带选用柔软透气的丝绒面料,带上后患者的舒适性好,有效减轻患者抵触心理,提升患者约束舒适度[21-22]。研究指出,肢体约束相关不良事件有皮肤红肿、擦伤、肿胀等,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创伤,严重的患者常合并神经肌肉并发症,表现为肌萎缩、轻瘫等,可导致撤机困难,不利于患者的预后[23]。而ICU 机械通气患者通过分指握力球的握力锻炼,可加强前臂外侧肌群和手内在肌群训练,扩张内皮依赖性血管,增加前臂血流速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及血肿内皮组细胞,降低肢体肿胀发生[24]。同时患者掌心握有握力球,可增强其安全感,且手指关节均可自由活动,避免指关节僵硬、疲劳、指端肿胀等不适,减轻患者恐惧及抗拒心理,增加患者对约束的配合度,减少无意识的抓物及拉扯行为,减少约束带引起的局部皮肤损伤[25]。

此外,本研究仅限于留置中心置管、导尿管、胃管、腹引管4 种管道,对于ICU 患者其他留置管道及对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后续研究应增加入选病例数,进一步分析分指握力球预防ICU 机械通气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效果。

综上所述,分指握力球可提高ICU 机械通气患者约束舒适度,缩短脱机时间,减少手腕约束处皮肤损伤及肿胀发生。

猜你喜欢
脱机握力手腕
巧练握力益康寿
两种握力计测量社区中老年人握力值的一致性评价
浅快呼吸指数相关指标预测脱机结局的价值分析
现在,为手腕减点负
改良程序化脱机在老年患者呼吸机撤离中的应用
不容忽视的握力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机械通气患者脱机过程中的意义※
扳手腕
掰手腕
能锻炼握力的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