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2021-11-02 08:39王慧洁乔晓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1期
关键词:臂丛锁骨上肢

王慧洁,乔晓静

(锡林郭勒盟中心医院,内蒙古 锡林郭勒 012600)

0 引言

上肢骨折在临床骨科中较为常见,发生骨折后会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臂丛神经组织阻滞是临床上肢骨折手术主要采取的麻醉方式,其中,最为常用的是锁骨上路穿刺[1]。但该方式会出现阻滞不全现象,致使患者会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应激反应,对手术进程以及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因此,为上肢骨折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麻醉方式能显著改善麻醉效果,为顺利开展手术治疗提供保障[2]。此次研究针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展开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接受上肢骨折手术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41-67周岁,平均(53.8±6.4)周岁。研究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6-59周岁,平均(48.2±5.1)周岁。纳入标准:与上肢骨折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并确诊[3];年龄范围为36-67周岁;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器官疾病严重者;患恶性肿瘤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外周神经损伤程度严重者;实施阻滞处发生感染者;精神或认知障碍者;基本资料缺失者。两组基本资料的比较(P>0.05),经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常规解剖穿刺麻醉。将患者头部向患侧方向偏45°,寻找患者肌间沟路径并进行标记,垂直刺入穿刺针,将针头向前推进直至有异物感出现后停止推动,将针头固定,为患者注射1%浓度的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20065388,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以及0.375%浓度的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052690,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混合液15-25mL。

1.2.2 研究组

给予研究组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所用超声仪频率设置为10-14 MHz,常规消毒超声探头。自患者锁骨上窝向其头部探查,在患者锁骨中点1.5cm处颈外静脉找寻臂丛神经根,利用超声监视调整进针深度及角度,于探头外方进针调整针头,使其位于臂丛神经处,将5-10mL1%浓度的利多卡因以及0.375%浓度的罗哌卡因混合液注射于臂丛神经浅表神经束间,观察神经束分散后,进针直至患者锁骨下动脉旁臂丛神经下干神经间,局部注射后观察麻醉药物扩散范围,必要时可追加麻醉药物。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组麻醉效果

显效:患者术中肌肉的松弛效果理想,无需再次使用镇痛镇静类药物,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有效:有一定肌肉松弛效果,但存在牵拉反射,术中需为患者加用麻醉或镇静镇痛类药物;无效:肌肉松弛效果不理想,存在强烈牵拉反射,需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后实施手术[4]。麻醉效果=显效率+有效率。

1.3.2 对比两组基本麻醉指标

主要有完成麻醉所需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以及持续镇痛时间。

1.3.3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主要有患者呼吸困难、气胸、穿刺部位发生血肿以及误入血管等。

1.3.4 对比两组基本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于患者术前、麻醉完成5min后以及完成手术前对其心率(HR)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进行检测。

1.3.5 利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变化量表总分为100分,评估分数与患者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指标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

对照组麻醉有效率78.0%低于研究组92.0%(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效果对比[n(%)]

2.2 基本麻醉指标

对照组基本麻醉指标差于研究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基本麻醉指标对比(min,±s)

表2 两组基本麻醉指标对比(min,±s)

组别 例数 完成麻醉所需时间 阻滞起效时间 完全阻滞时间 持续阵痛时间对照组 50 8.7±2.3 5.8±1.4 14.6±1.5 329.8±15.7研究组 50 6.1±1.4 3.4±1.1 12.7±1.2 278.6±15.4 T/10.673 10.704 10.745 10.816 P/<0.05 <0.05 <0.05 <0.05

2.3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8.0%高于研究组16.0%(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4 基本生命体征变化

对照组基本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差于研究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基本生命体征变化对比(±s)

表4 两组基本生命体征变化对比(±s)

组别 例数 HR(mmHg) MAP(次/min)手术前 麻醉完成5min后 完成手术前 手术前 麻醉完成5min后 完成手术前对照组 50 68.3±10.2 60.9±10.4 68.1±11.6 72.8±10.3 64.3±11.7 70.3±11.0研究组 50 68.6±11.1 67.2±11.7 67.5±11.5 72.5±10.2 69.9±10.6 71.4±10.3 T/1.382 10.672 1.447 1.468 10.769 1.58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5 生活质量评分

对照组经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研究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s)

表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认知领域 躯体领域 角色领域 社会领域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72.4±3.9 84.3±5.1 75.5±4.8 87.2±4.0 77.9±5.1 90.8±2.6 86.7±4.3 92.4±5.4研究组 50 71.9±4.6 89.4±3.7 74.2±6.7 91.6±5.5 78.4±4.8 95.7±3.6 87.2±6.0 96.7±2.2 T / 1.507 10.722 1.478 10.685 1.364 10.784 1.406 10.903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如上肢骨折患者年龄较大,给予其常规保守治疗则无法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内固定术在近几年的进步及发展,使得其适应范围不断扩大,手术安全性也不断提高,逐渐被临床广泛应用于骨折患者的治疗当中[5]。对于老年骨折患者而言,舒适度、能够进行自主呼吸、可保留意识以及不会过多干扰患者循环系统是实施麻醉需要优先考虑的项目。上肢骨折需要较长的手术时间,因此需要给予患者良好麻醉效果,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影响其治疗及预后效果。

针对上肢骨折患者,临床主要将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作为常用的麻醉方法[6]。该方式可在较短时间内发挥药效作用,有着较强的预见性,能够处理能够对交感神经进行阻断,也能够阻断上肢受感染的运动神经,以便于手术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成功进行臂丛阻滞麻醉的关键在于准确定位神经[7]。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没有一个较为客观的定位指标,单单利用解剖结构进行定位,无法确保定位的准确性,不能在理想位置注入局部麻醉药物,无法使神经组织完全被麻醉药物浸润,成功率较低,致使神经阻滞不全等情况发生[8]。除此之外,常规方式进行定位需要反复进针,直至出现“异感”时结束定位过程,在使患者痛苦程度增加时,也会增加患者发生局部麻醉药物中毒、气胸以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效果。

神经刺激器也是用于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机器,与常规穿刺方式相比,其能够有效提高阻滞成功率[9]。但该仪器仍然是将解剖定位作为工作原理,无法避免阻滞失败情况的发生,同样不能避免对患者相关神经及血管造成损伤,应用效果不理想[10]。

超声定位技术在近几年的不断进步及广泛应用,使得常规穿刺方式逐渐被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所替代[11]。超声能够将臂丛神经以及周围的组织结构实时显示出来,治疗医师能够通过超声图像仔细地观察患者臂丛神经的具体位置,从而进行定位,实施准确的穿刺;利用探头对穿刺针的移动位置进行直观了解,对穿刺针角度进行及时的调整,躲避周围重要的血管及神经,使穿刺盲目性能够最大程度地下降,尽量避免对患者机体进行重复穿刺,手术操作更加细致,大大降低误穿血管以及患者出现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2]。除此之外,超声探头还能够针对患者神经内的局部麻醉药物具体扩散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并反馈,使治疗医师能够更好地观察麻醉药物的分布以及浸润情况,使手术的麻醉效果得到增强[13]。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麻醉有效率78.0%低于研究组92.0%(P<0.05);对照组基本麻醉指标差于研究组(P<0.05)。从中能够看出,实施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优于常规穿刺麻醉,治疗医师能够利用超声定位将麻醉药物注入至患者臂丛神经,使麻醉完成的时间以及起效时间得到缩短,有效延长麻醉药物的药效时间,麻醉效果更加理想。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8.0%高于研究组16.0%(P<0.05);对照组基本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差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经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研究组(P<0.05)。从中能够看出,给予上肢骨折患者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使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降低,不会对患者正常机能产生太大干扰,使患者生命体征在术中保持平稳状态,安全性较高,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质量,帮助患者取得理想的预后效果。与常规穿刺麻醉相比较而言,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患者手术过程中的优势更加显著,治疗医师能够更加直接地观察神经干及血管周围的组织,掌握麻醉药物在患者体内扩散情况;同时,该麻醉方式能够维持相对较长时间的麻醉效果,使有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下降[14]。除此之外,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使治疗医师对于患者锁骨动脉下的具体情况进行更好的分辨,利用超声图像辨识其胸膜顶以及第一肋骨的具体情况,以便在进行穿刺时躲避患者的锁骨下动脉以及胸膜结构,防止发生误穿血管等不良事件,避免患者术后恢复只能够出现不良反应,对其预后造成不良影响[15]。

但此次研究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研究所选取的病例数相对较少,其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情况可能会导致研究所检测的数据存在偏移,无法准确判定研究检测的结果。除此之外,此次研究属于回顾性分析,各项检测数据在时间方面同样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能够通过采取样本的前瞻性研究,为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与完善性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缩短麻醉药物的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防止患者正常生命体征出现太大的波动,使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大大下降,提高患者生活及预后质量,改善其预后效果,可在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臂丛锁骨上肢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锁骨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