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鲍威尔批判的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解析

2021-11-03 01:47王劲坤马毓新
西部学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布鲁诺历史唯物主义鲍威尔

王劲坤 马毓新

摘要:对鲍威尔的批判是马克思由哲学批判转向现实批判的关键环节,正是在这一阶段他抓住了批判的本质,即走向现实的批判才能使人真正摆脱宗教神学的精神统治。对以鲍威尔为首的自我意识哲学批判的完结,是马克思解开人的解放关口的必要选择,同时也标志着现实批判领域大门的开启。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路径对鲍威尔的唯心史观进行了批判,明确指出意识是人类在社会存在的精神产物,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却只是作为形而上学上的功用。马克思指出了历史的发展进程,使群众作为历史发展的主导,成为主体自身思想的创造者,而鲍威尔仅将群众看作是自我意识创造出来的傀儡。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彻底地批判和超越了青年黑格尔派的群众观和历史观,同时对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做了彻底的清算。

关键词:西方哲学史;马克思;布鲁诺·鲍威尔;历史唯物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9-0005-04

通过解析马克思对布鲁诺·鲍威尔(以下简称鲍威尔)哲学批判的历史唯物主义路径,从而阐述鲍威尔对黑格尔在哲学上的继承关系、鲍威尔与施特劳斯的批判思想比较,以及马克思通过对青年黑格尔派的鲍威尔因素的扬弃来实现其自身的哲学变革的思想历程,进一步揭示批判思想在生产力维度下历史性生成的原因,并对马克思早期批判思想的形成过程进行探析。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深刻地批判了以鲍威尔为首的自我意识哲学,指出只有将思想的批判在现实中得以实践才能真正实现人的“类”本质的解放,过度地依赖自我意识只能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封锁在精神的幻想领域。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彻底批判和超越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历史观,为对资本主义市民社会以及生产方式的研究奠定了历史观上的基础,同时对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做了彻底的清算。

一、批判的预备——从伊壁鸠鲁到黑格尔

西方的宗教批判自古希腊伊壁鸠鲁开始绵延不息,直到马克思为止才得到了最为彻底的真正的批判,这一过程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发展以及由此而来的在思想领域的反作用而导致的。伊壁鸠鲁作为传统西方哲学视角下的宗教批判的开端,从一开始就把将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作为自己哲学至高无上的任务和使命。伊壁鸠鲁生长于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的古希腊时期罗马帝国的统治下,社会环境错综复杂,当时的人们开始关注如何使自己的内心世界获得安宁和完满,由于人们没有战胜自己身外世界的力量,因此他必须从自己的内心世界着手。在伊壁鸠鲁看来,人的最大幸福的标准便是快乐,而快乐则时常受到命运的操控,快乐的出现毫无定数可言。在当时的环境中,人们很容易受到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给予的恐惧,由此转化为对诸神的膜拜和信仰。伊壁鸠鲁的宗教批判,起源于他对人的恐惧和对初期古希腊诸神的神话产生的分析。在他看来,要打开人们对诸神的无所知的恐惧,必须消除人们对超自然现象的焦虑和不安,打破对不可看见的诸神的畏惧,从而获得内心的安宁与平静。正是这样,伊壁鸠鲁学派对古希腊诸神进行了批判,开启了西方宗教批判的大门。理论领域的预备会在实践领域条件成熟之时激发出现实的力量。

以亨利八世为代表的英国宗教改革运动使西方宗教批判在现实领域向前推进了一步。由于英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资产阶级的发展,社会各阶层反对宗教神学的情绪不断高涨。同时,英国国王的王权也在逐渐强大,其试图摆脱罗马教权桎梏的倾向也愈加强烈,使得英国的宗教改革无可避免地发生了。不仅如此,在欧洲大陆,反对宗教的势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升也愈发明显,以胡斯为代表的捷克人在英国宗教改革的积极影响下投身于教会改革事业,对当时混乱的宗教斗争以及罗马帝国的残酷统治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胡斯在任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期间,积极地投身于教会改革以及捷克民族主义运动,当时的罗马教会和世俗统治者对胡斯采取残酷的手段进行迫害,而胡斯的死在整个捷克产生了剧烈的反响,以此引发的胡斯战争在整个欧洲历史上给了罗马教廷统治以沉重的打击,胡斯作为这一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深刻地影响了马丁·路德。公元1517年到1546年,马丁·路德发动的宗教改革运动激烈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使各国的王权得到了加强,同时也使欧洲各民族国家得到了更为有利的发展,并在经济上使资产阶级获取了大量原属于教会的财产,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本主义得到进一步的阐发,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为英国经验派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英国经验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培根、霍布斯、洛克、休谟等,他们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序幕时期的哲学家,虽然持着不同的哲学立场,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他们都承认知识和观念起源于经验这样一个原则,在这样的原则下,他们形成了反对理性主义派别的一致立场。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力量,认为要服从自然、认识自然,就要破除束缚人心的种种错误观念,首当其冲的便是各种虚无的宗教神学思想。洛克主张政教分离,提倡赋予人们宗教信仰的自由。由于这一时期自然科学大跨步地发展以及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明显地动摇当时的宗教神学的统治地位,在英国经验派的批判和抨击下,占据欧洲大陆传统统治地位的宗教教会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英国经验派的哲学家们在西方宗教批判的历史上做出了自己的重要贡献。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的德国古典哲学,其批判的道路始终是唯心主义的。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批判显得更为理性和富有逻辑。康德进行了深层次的理性价值研究,将宗教信仰与科学进行了范畴的划分,将整个基督教置于他的道德观念之上,以传统的道德律令来代替基督教繁杂晦涩的教义,将道德意识作为基督教信仰的基石。康德的哲学成功地将上帝从现实的经验世界中分离了出来,认为上帝只是人主观思维世界里所认识及追求的现实,是现实的感性世界中的先验对象,只有在实践理性中的道德实体才应是人们所追求的。在康德的道德观念的领域里,上帝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强道德观念的效力,康德的实践理性在道德领域上重新恢复了上帝的位置,而这样一来道德与规律则不再来源于上帝,上帝便成為了道德意识及规范中所衍生出的一种概念。可以说,康德在很大程度上将宗教限制在了其道德理性的范围之内。与此同时,康德提升了人的地位,他试图唤醒人们心中自觉的道德律,以此来代替上帝的命令与约束。

猜你喜欢
布鲁诺历史唯物主义鲍威尔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历史唯物主义的五种西方重构模式解析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正义观再思考
布鲁诺
只画圣诞老人的人
只画圣诞老人的人
记者的时代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平衡
小布鲁诺的疑问:爷爷究竟在哪里?
美国第一位黑人三军主帅——鲍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