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的单元教学案例
——以地貌单元为例

2021-11-04 11:26邵志豪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情境

刘 卓,邵志豪

(1.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2.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吉林长春130021)

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家莫里逊提出了单元教学法,旨在融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单元教学法使得教师立足于某个概念或某个主题之下进行完整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注重知识的前后衔接与融合、学科能力和学科思维的进阶提升。随着新课程、新课标的改革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目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地理学科特色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路径探索发现,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中运用单元教学可达成培养目标。在四大地理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以其所体现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为优势,与单元教学的结合更为紧密。

一、单元教学概念内涵

(一)单元教学

单元教学是指教师在整体思维的指导下,通过研读地理课标、教材以及结合学情,将所教授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与整合,形成适宜的地理单元,依据确定的单元进行动态教学。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立足于整个单元的视角组织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注重知识的前后衔接与融合,有利于学生综合、整体的认识世界。

(二)地理单元教学

地理单元教学是指教师在地理学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的指导下,通过对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以及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将所要教授的地理内容进行重构和整合,形成适宜的地理单元,依据确定的单元进行教学活动。地理学观察世界的视角是综合性的,思考地理现象时的思维方式也趋于系统化综合化,所以地理单元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关注学生认识世界时所运用的地理整体性原则以及综合思维,从地理的视角出发、以地理的逻辑思考。地理单元教学具有整体性、动态性、情境性的特征。

二、单元教学用于培养综合思维的适切性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中提出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结合地理学特征以及社会需求,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需要养成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包括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综合思维的培养于学生而言,不仅是强化地理思维的手段和方式,同时也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核心素养的落地并受到广大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重视,“如何在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受到高度重视。研究发现,单元教学具有整体性、情境性等特征,将其用于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适切性较高。

(一)从教学目标看,单元教学有助于综合思维的培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了各学科的教学逻辑起点是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所以相应的教学目标也应发生改变,由原来传统的片面教知识转变为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以及价值观念。这表明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不能只着眼于某个知识点或某节地理课程,要提升教学的视角,重新规划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单元教学具有整体的培养观念,在单元教学过程中也致力于构建地理学科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整体性思维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旨在使学生形成多角度、多要素的考虑地理事物,以全面的视角认识周边地理环境乃至地球。从两者具有相同点的教学目标考虑,以单元教学的手段促使学生形成综合思维素养是适宜的。

(二)从教学主体看,单元教学有助于综合思维的锻炼

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家莫里逊提出单元教学法,他指出此种教学方法具有双重重点,既关注学生兴趣又强调教师主导。这使得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任务更加明确:单元教学倡导教师在对课标、教材、学生充分了解的前提下,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中体现了教师对于课程整体的把握;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改以往的被动学习模式,单元教学所采用的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深入参与教学过程,成为课堂的参与者与建构者。地理学习课堂引入单元教学使得学生占据学习的主动权,逐渐建立清晰的地理学科逻辑,锻炼地理学科思维的运用。

(三)从教学内容看,单元教学有助于综合思维的渗透

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注重单课时的知识点传授,对于其中蕴含的地理方法、地理观念和地理思维等不能连贯系统地进行培养,地理学习内容呈现得较为碎片化,学科体系也不够完整。单元教学其独特的优势在于它将某一概念下的知识系统整合,形成闭合的知识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也会特别注意前后内容的衔接,使学生对于该部分知识有全面系统的认识。“综合思维”素养同样拥有全面性和系统性的特征,认识某一区域时需要全面考虑各个要素的影响,且要素之间既要整体看待又要注意个别差异,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要求,即具备综合性。利用单元教学的手段,将地理思维训练隐于日常授课中渗透给学生,使其可以运用地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这是地理学科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之一。

(四)从教学策略看,单元教学有助于综合思维的提升

单元教学在这些年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过程中,磨合了一些教学策略使其发挥优势。如情境性教学、问题式教学等。运用情境教学的首要前提是保证单元教学所选取的情境真实性,才能保证相应的教学效果。由于单元教学的情境力求真实,给学生创造正常应用地理学科知识的机会,这为评价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优良的平台。同样进行情境教学时,有助于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发展情况的评价与审视,真实情境的地理要素大多较为复杂,涉及多个角度,学生处理相应的问题时既能检查综合性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的运用程度,又能巩固培养整体和全面性的地理思维方式。问题式教学在我国学科教学的领域运用的也较为广泛,纵观各学科领域的应用成果,问题式教学适于对综合性知识的教授,其问题链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建立连贯、系统的综合知识体系,并且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学科思维的进阶发展。因此将问题式教学应用于地理综合思维的提升是可行且有效的教学策略。问题式教学能够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将学习活动、学习模块乃至学习单元进行串联整合,利于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体现。单元教学应用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对于单元的把握更加精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在地理教学中有助于学生综合思维的提升。

三、单元教学实践案例

(一)确定单元

笔者选取了人教版(2019版)选择性必修一《地表形态的塑造》的内容结合部分人教版(2019版)必修一《地貌》的内容组成“地貌”单元。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必修一阶段接触地貌时只需要识别地貌并对其景观进行描述,而对于地貌的成因内容并未过多涉及,这部分内容在选择性必修一进行细致讲解。在宏观介绍完地球运动之后,缩小地理视角介绍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系统。“地貌”单元则充当了使学生了解岩石圈其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以及地貌过程的“教学角色”,是学生认识地球自然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教材分析

结合课标对于这部分的要求以及地理学科知识,可以梳理出本单元所包含的基本概念、规律、观念以及基本思维方式。

表1 地貌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单元内容整合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给出一定的内容结构分析,从而使得本单元的学习切实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成为素养落地的抓手。地理单元的建构首先要符合地理学科的学科逻辑,其次要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遵循以上观点,笔者对“地貌”单元进行梳理,得出如下单元内容结构图。

图1 地貌单元内容结构图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本单元内容中蕴含了有关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如在学习“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时,厘清循环过程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关注“过程”的起点、终点以及过程中的顺序,这不仅需要从空间尺度判断过程的发生情况,更需要从时间尺度审视循环过程,在这部分内容中可以向学生渗透时空综合的观念。本单元介绍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两大要素——岩石和地貌,有助于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三)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的意图不仅在于将有关内容进行统筹优化,以凸显方法或价值观目标,同时将目标进行分层、分水平系统设计,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目标分层设计的前提是对单元知识进行内容进阶分析,然后进行目标进阶的撰写。

通过对“地貌”单元涉及的课标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存在较为明显的内容和能力上的进阶关系。从素养落地的角度看,地貌单元对于地理核心素养之一的“综合思维”的培养同样存在进阶的培养层次。地表形态的变化可以从不同的尺度视角进行分析,首先从全球大地构造而言,有大陆和海洋两个地貌单元;从区域大地构造而言,一般为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在此基础上再叠加外营力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地表形态。

单元内容进阶是单元教学目标分层设计的支撑,单元教学目标可以按照综合思维的水平划分为四个层次。

表2 地貌单元目标分层设计

(四)单元教学策略

单元教学策略的运用旨在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辅助单元学习,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培养学科能力、提升学科思维。以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单元教学可以运用情境教学、问题式教学、合作探究学习等教学策略作为单元教学的教学手段。将其进行融合,创设适于本单元各模块的教学情境,以问题链的形式作为引导,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

1.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单元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适合该单元所含内容的情境,这样的情境从中既能强调知识的学习又能锻炼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单元教学中嵌入的情境可以处理为一个情境或多个情境贯穿,情境的连贯性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该事件所包含的地理内涵,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对于某个区域可以从多角度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形成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的地理学科特有思维方式。其次一个单元中的情境随知识的提升也会呈现进阶的效果,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也是从低水平的单要素综合进阶到高水平的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三者融合。

表3 地貌单元情境创设

2.问题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是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它重点关注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及其在解决过程中对思维的训练。关键之处在于“问题”的设计,教师要注意各问题的设计起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储备知识相适宜,结合具体创设的情境,形成不同层次的问题链条。单元教学中每个模块均可以运用问题式教学进行模块的架构,以期达到对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较好培养效果。

表4 地貌单元情境问题创设

四、教学反思

总结而言,从单元教学的目标、主体、策略等方面来看,单元教学对于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是可行且有优势的。单元教学目标系统、动态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方式,与目标吻合度较高,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避免了传统的零散课时以及知识结构不严谨的弊病。单元教学策略的选取有利于单元教学发挥最大优势,落实对综合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但是单元教学的架构并不是现代中学地理的主要学习方式,课程开发设计对教师的要求略高,未必适用所有教师。而且就目前的考察测评方式来看,单元教学不易推广的另一大原因是单元教学采用的表现型评价较为广泛,与以往的考察方式出入较大。地理学科单元教学用于核心素养落地及综合思维建构还需进一步斟酌。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情境
【学科新书导览】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