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电场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初步临床应用∗

2021-11-06 00:58余锂镭王松云袁晓玲谢菁王卓陈卉赖燕秋王震潘宇宸胡慧慧江洪
关键词:左房肺静脉阵发性

余锂镭 王松云 袁晓玲 谢菁 王卓 陈卉 赖燕秋 王震 潘宇宸 胡慧慧 江洪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导管消融是治疗房颤的手段之一,以射频消融及冷冻消融为主,然而这两种消融方式缺乏组织特异性,且依赖于导管的贴靠力,可能对周围的膈神经、食管、冠状动脉等造成损伤。脉冲电场消融(pulsed field ablation,PFA)是一种新的消融方法,理论上可在不加热组织的情况下损伤心肌细胞,并具有细胞/组织选择性,保护周围关键结构[1-3],多项动物研究均证实了PF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4-7],但目前的脉冲导管设计多为单相或直流电,存在肌肉颤抖、大量微泡产生等副反应。LEAD-PFA 是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双相、交流电脉冲电场消融系统,目前动物研究结果已证实了其有效性及安全性[8]。笔者初步采用LEAD-PFA实施阵发性房颤的PFA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1年8月至2021年9月期间5例有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年龄均在18岁以上,且这些患者不能耐受I~IV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者对药物治疗无效者。受试者的左房大小均≤50 mm,左室射血分数>0.5。排除标准:①既往曾行房颤导管消融患者。②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凝血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③3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或进行开放性手术。④植入人工瓣膜、心脏起搏器或者心脏除颤器患者。⑤合并心房扑动、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需要行射频消融的患者。⑥慢性心功能不全且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的患者。⑦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术前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在术前完善肺静脉增强CT 扫描或者食管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以排除左房血栓。术前开始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片、利伐沙班片等,手术当天停用口服抗凝药,术后不间断服用华法林片、利伐沙班片等。术前至少完成1次24 h动态心电图评估有无其他需要消融的心律失常。

1.3 电生理检查及脉冲消融 经锁骨下静脉放置10极电极至冠状窦,常规经右侧股静脉经房间隔穿刺鞘行房间隔穿刺一次,经鞘管内注入负荷剂量肝素(100 U/kg),随后间断追加肝素,术中活化凝血时间维持至300~350 s。经鞘管将8F环形脉冲导管(PFA8D18LT,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含两种规格:直径为15 mm 的含7个电极,直径为18 mm 的含9个电极)送入左房,使用三维磁导航系统(LEAD-Mapping系统,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左房模型及电压标测。经鞘管进行双侧肺静脉造影,将脉冲导管送至肺静脉,并使用S1S1(短于正常RR 间期,400~600 ms;5~15 m A,每次以5 m A 递增)分别进行冠状窦电极和脉冲导管电极(均选取电位最大的电极)起搏,以此评估左房与肺静脉之间的双向传导及阻滞[9]。术中常规给予芬太尼镇静。使用心脏电场脉冲消融仪(LEAD-PFA,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及环形脉冲导管依次进行左、右肺静脉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PFA 时电压幅度为1 800 V,左肺静脉单次消融有效时间为150μs或400μs,右肺静脉单次有效消融时间为100μs或者150μs,每次间隔150 ms(图1A)。PVI后,观察20 min,再次采用上述方法分别在肺静脉和冠状窦起搏,再次评估左房与肺静脉之间的双向传导及阻滞,再次进行电压标测评估隔离情况(图1C)。术中记录总透视时间、总手术时间(从穿刺开始至消融导管拔出体外的时间),脉冲消融导管在左房停留时间,脉冲消融总次数。

图1 消融前后肺静脉电位变化图和左房电压图

1.4 安全性指标 消融前后取患者1个呼吸周期X线图,测量吸气相和呼吸相膈肌运动距离来评估膈肌运动情况,以此评估膈神经功能[10]。术中对患者疼痛程度采用NRS数字评分法进行评分(无痛为0分,轻度1~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10 分)。术后3 天内完善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MRI中两个序列即弥散加权成像(diffuse weighing imaging,D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评估是否有无症状性脑缺血(DWI阳性,Flair 阴性)或者无症状性脑损伤(DWI阳性,Flair阳性)事件[10-11]。

1.3 统计学分析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的采用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或率来表示。

2 结果

2.1 基线数据分析 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65.6±18.1)岁,左房(39.0±2.3)mm,左室射血分数0.59±0.02;合并高血压1 例,糖尿病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术前使用Ⅰ、Ⅱ、Ⅲ、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患者分别为1、3、0、1例。

2.2 消融即刻有效性 5例患者进行PVI后所有肺静脉均达到完全隔离。消融前肺静脉记录到清晰的肺静脉电位,消融后肺静脉电位消失(图1A)。与消融前(图1B)相比,消融后左房与肺静脉交界处电压明显降低(图1C)。消融前(图2A、B),5 m A、10 m A、15 m A起搏均可见左房-肺静脉间的双向传导,消融后均出现左房-肺静脉间的双向传导阻滞(图2C、D)。

图2 肺静脉及冠状窦起搏评估左房-肺静脉间的双向传导与阻滞

2.3 其他术中参数 透视时间为(12.5±2.9)min,总的手术时间为(81.4±17)min,脉冲消融导管在左房停留时间为(59.0±11.6)min,总的脉冲消融次数为(71.6±17.6)次。表1。

表1 术中参数

2.4 消融安全性 术中有2例出现疼痛,评分分别为2分和3分,为轻度可忍受范围。5例疼痛评分0.0(0.0,2.5)。有3例进行右上肺脉冲消融时出现膈肌震颤情况,停止消融后消失。术中无导管相关血栓并发症,未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房性或室性心动过速,无心包压塞,无血管穿刺并发症等情况。5例患者膈肌活动幅度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在术后均未出现膈神经损伤。均未出现无症状性脑血管事件或无症状性脑损伤。

3 讨论

与射频及冷冻消融相比较,PFA 理论上具有以下特点[1-3]:①可在不加热组织的情况下损伤心肌细胞,可保持细胞外基质的完整性,避免冠状动脉、膈神经等临近组织的损伤;②心肌细胞消融阈值为400 V/cm,而血管平滑肌及神经阈值分别为1 750 V/cm 及3 000 V/cm,提示PFA 具有组织特异性,可选择性损伤心肌细胞,避免临近组织(食管、膈神经等)的损伤;③脉冲电场消融对导管贴靠力依赖性较小,无需通过大大增加压力以增加心肌损伤,可减少压力过高引起的心脏破裂、心包压塞等的风险;④PFA 消融速度极快,常以微秒、毫秒为单位。

随着PFA 非热能能量的初始应用显示出较优的临床效果以来,各类PFA 产品也纷至沓来,主要包括FaraPulse系统、PulseSelect系统、Lattice-tip系统、LEAD-PFA 系统等。

2018年Reddy等[6]应用FaraPulse系统的临床结果显示,PVI率可达100%,每根肺静脉平均隔离次数为3.26 次,总消融时间<1 min,透视时间平均为12 min,未发现相关并发症。2019 年Reddy等[10]再次发表了将FaraPulse系统应用于2个中心,共8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PFA 的结果,总放电时间≤3 min,透视时间为(13.1±7.6)min,总手术时间为(92.2±27.4)min,3个月肺静脉持续隔离率100%。术后120 天随访,除1 例心包压塞外未见其他主要不良事件,1 年随访房颤消融成功率为87.4%。初步结果显示了Fara-Pulse系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但有研究报道血管内心脏超声监测下可发现消融时可产生大量微泡,提示该系统存在潜在并发症可能。2021年Reddy等[12]发表了3个中心,共121 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FA 试验结果,即刻PVI率为100%,术后3个月PVI率84.8%,术后1年手术成功率为84.5%。此外,心脏延迟钆成像显示与冷冻/射频相比,PFA 可造成完整性、均质化消融,对周围食管、血管损伤小[7,13-14]。

2020年Reddy等[15]发表了集射频与脉冲于一体的Lattice系统的首批人体研究结果,该研究包括76例患者(55例阵发性房颤,21例持续性房颤),有40例使用了Lattice系统消融,PVI率100%,并对部分患者进行了线性消融,平均PVI时间为21.8 min,平均透视时间为4.7 min,未出现与消融相关的并发症。然而,该系统为射频及脉冲消融双导管,未能完全体现脉冲消融的优势。

LEAD-PFA 系统是一种利用双相交流电的环状PFA 系统,从理论上更具心肌细胞损伤特异性,对周围组织影响小,且引起肌肉颤抖等的可能性更小。近来,我们的前期动物试验验证了LEAD-PFA系统可明显降低上腔静脉电位,可达到上腔静脉隔离,降低右房与肺静脉间的电位[8]。本临床试验亦发现LEAD-PFA 系统脉冲消融可明显降低肺静脉电位,实现100%PVI,降低左房与肺静脉交界区电位,且不损害膈肌、不引起脑卒中、无需全麻,提示LEAD-PFA 系统PFA 治疗阵发性房颤有效且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局限性:LEAD-PFA 导管为非可调直径环状导管,难以到达部分解剖结构异常或存在凸起、凹陷的部位,可能导致消融不彻底或漏点的情况。此外,该临床试验为单臂、小样本、急性试验,尚需多中心、大样本、长期随访试验来进一步证实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猜你喜欢
左房肺静脉阵发性
左房低电压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四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单中心球囊冷冻消融术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标测和再消融治疗
阵发性高血压暗藏危机
心房颤动冷冻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婴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个性化方案治疗
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后超声心动图表现1例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高血压病患者房间隔厚度及其与左房功能的关系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估左房功能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