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公平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Y高校学业奖学金政策为例

2021-11-06 06:52欧阳倩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奖学金公正学业

董 飞 肖 媚 欧阳倩

研究生教育公平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Y高校学业奖学金政策为例

董飞13肖媚2欧阳倩3

(1.湖南师范大学 党委宣传部,湖南 长沙 410006;2.中共邵东市委党校,湖南 邵阳 422800;3.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要求教育公平从宏观趋向微观、从起点公平走向过程公平,更加关注教育客体的公平感知。以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为例,通过公平感知量表分析,表明不同学位、年级、政治面貌等背景因素对研究生个体公正体验产生影响,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等过程因素也是影响公平感知的主要变量。高校政策制定者要着力构建全面导向、分级分类的评奖体系,提高奖学金制度的科学性;高校政策执行者应重视政策宣传、政策评价的功能作用,强化奖学金评定过程的合规性;高校研究生需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并加强心理建设,巩固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以评促学的实效性。

研究生;教育公平;奖学金评定;影响因素

社会公平是小康社会的“晴雨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测温计”。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关注教育公平不仅是民众需求,更是国家战略。近几年来,国家连出组合拳,保底线、补短板,一项项政策接连落地,直指教育公平的热点难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显然,促进教育公平既是明确的政治任务,更是有待深入研究的现实课题。

一 问题提出

教育公平既是宏观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又是制定微观教育政策的追求目标[2]。已有文献中,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多数关注政府在这一议题上的权威性分配,即教育公平政策。

关于大学生教育公平政策的研究,在关注“机会公平”和“权利平等”等客观层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受众对教育政策的公平感知等主观层面延伸,并针对大学本科阶段教育公平政策的评判指标体系、影响因素及重要意义进行深入探讨。教育公平就是要确保公平的事实基础和客观保障以及在客观事实基础上学生的主观感受[3]。此外,结果不公平与信息不公平是引起大学生公平感不高的主要原因,群体成员对于公平的主观感受容易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建设和价值观的形成[4]。

关于研究生教育公平政策的研究,集中在“招生政策”和“学费与资助政策”两大领域。“招生政策”研究内容多采用描述性分析,关注少数民族、师范生、推免生等在招生或复试环节的弱公平现状,并提出趋向公平的价值诉求和完善路径;“学费与资助政策”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3年之前为全面公费制、奖助并存和收费试点时期;第二阶段为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国研究生教育收费结束“双轨制”,进入全面收费的新时期。已有研究多采用定性研究方法,进行回溯性或描述性分析,探讨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历史沿革、存在问题和优化策略,但对奖学金评定中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过程未加详细探讨。

奖学金的评定工作既涉及高校教育资源的平均分配问题,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尤其是学业奖学金政策受益面广,牵涉利益多元,对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公平感知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一)基本情况介绍

Y高校学业奖学金从思想政治表现、学习成绩、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四个指标进行评定。其中,思政得分以研究生参与的政治学习、文体活动和日常管理的表现作为依据;学习成绩以上一学年所修课程平均成绩为依据;科研方面按照发表论文、主持课题、参编教材等数量和质量为依据;实践方面以担任学生干部、参加校级以上文体活动或社会实践调研获得的证明为依据。科学学位研究生各体系所占比重为20%、30%、30%和20%,专业学位研究生各体系所占比重分别为20%、30%、20%和30%。

(二)指标体系构建

文章将研究生公正体验的影响因素分为背景因素与过程因素:背景因素包括学位、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有无科研成果等个人因素;过程因素是指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的具体流程(如政策制定、执行过程、评估结果)中的影响因素,例如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政策制定阶段中学生对政策决策的参与程度、知情程度、合理程度等;执行过程阶段中机会获得、资源享有、差异化评审以及对学校管理者行为和态度的满意度等;评估结果阶段是指奖学金评定结果的公开性、透明性、奖学金数额下发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等。

(三)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次研究共发放32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315份,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筛选剔除,有效率为95.3%。问卷通过对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公平感进行重要性分析,提取项目并编制初始量表,共包含18个题目,问卷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由于在逻辑性核查当中常存在趋中现象,即被测试者在填写问卷时,无论测验的内容和情况如何,都会表现出一种比较固定的作答倾向或反应心向[5]。为确保此份文件的信度和效度,所有题目经过3-5位研究者的审定,最后构成修订后的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公平感问卷。结果分析显示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9,研究生公平感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

三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公平感状况及其差异分析

(一)科学学位研究生公正体验指数高于专业学位研究生

对比科学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公正体验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公正体验=-0.291,<0.01,所以研究生的学位与公正体验存在显著相关性,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负相关。学位与公正体验交叉分析(表1)可以得出科学学位的公正体验高于专业学位。其原因是两个不同学位在评奖评优相关文件规定和奖学金指标分配上存在巨大差异。学业奖学金文件中规定了档案不在本校的研究生原则上不得参与评选,造成科学学位的奖学金在指标分配上通常高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这种参评资格上的限制导致科学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公正体验存在差异。

表1 学位与公正体验交叉分析表

(二)硕士研究生公正体验指数随年级增加而降低,而博士研究生随年级增加而增加

相关性检验分析表明,硕士研究生的公正体验指数与年级显著负相关(公正体验=-0.168 ,<0.01) 。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公正体验则随年级增加而降低,学业奖学金是对上一年度学习情况的评比,硕士一年级学生不参加评比而直接定为三等奖,体现为绝对公平。但是随着硕士研究生年级增加,科研成果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对评审结果的影响越来越大。此外,硕士生学业奖学金评定为差额评审,毕业、择业或升学等竞争压力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硕士生对评奖重要性的认知,从而更加关注评审结果;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公正体验指数随年级的提高而增强,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是无差额评审,符合基本参评条件的博士研究生即可实现奖学金全覆盖,且部分博士研究生为半脱产或不脱产攻读学位,经济较稳定,就业压力较小,在奖学金评定中公正体验更高。

(三)学生干部占分比重对学业奖学金的影响程度越高,研究生的公正体验感越弱

将学生干部占分比重对学业奖学金的影响程度作为连续变量与公正体验指标做单因素检验,发现公正体验指数呈现显著差异(公正体验=53.876,<0.05),说明学生干部占分比重对奖学金的影响程度大小使得学生公正体验存在显著差异。根据皮尔森(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公正体验=-0.390,<0.01,研究生学生干部占分比重的影响程度与公正体验存在显著负相关。由此可知,研究生的学生干部占分比重对学业奖学金的影响程度越高时,研究生的公正体验感越弱,这可归因于相对剥夺感[6]。由于担任学生干部在同等情况下评奖评优明显占优势,综合加分额度较高,导致其他部分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消极感或不公平感。

(四)科研项目数量与研究生公平体验成正相关

单因素检验(表2)发现科研项目的有无与研究生公正体验指数上存在较显著差异(公正体验=66.326,<0.05),相关性检验(公正体验=0.694,<0.01)发现研究生的科研项目影响程度与公正体验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且随着科研项目影响程度的增强,研究生公正体验的均值也随之提高。综合来看,有科研项目的研究生公平感比没有科研项目的研究生强。原因在于高校研究生奖学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强调科研成果,在奖学金细则中突出科研项目的硬性分值,主持过课题项目或发表过科研文章的研究生往往更易获得奖学金,具有高显示度科研成果的研究生更易获得奖学金一等奖。

表2 有无科研项目的影响程度对研究生公平指数的影响

四 政策执行过程对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公平感的影响

(一)政策执行过程因素是影响研究生公正体验的重要因素

通过表3过程因素与公正体验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执行过程(公正体验= 0.878,<0.01) 与研究生公正体验之间极强相关,说明在学校学业奖学金评定的执行过程中,机会获得、资源享有、差异化评审以及对学校管理者行为和态度的满意度等因素会显著影响研究生的公正体验。根据调查发现公正体验较好的研究生个人,通常在奖学金评选时能更好、更快地获悉评奖政策细则,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学习研究,使得各项成果较高程度地吻合评奖细则的各类加分项目。其次学院是否能够依据研究生的能力实施分类评审,较好地权衡研究生学业成绩、科研成果、思政教育、社会实践等不同维度的比重,对提升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的公平感起到重要作用。

表3 过程因素与公正体验的相关性分析

(二)政策制定是影响研究生公正体验的一般因素

在影响公正体验的所有过程因素中,政策制定(公正体验=0.746,<0.01)与研究生公正体验强相关。在学业奖学金政策的议程和规划阶段,研究生对学校相关政策决策的参与权与知情权、奖学金政策制定内容的针对性和全面性、奖学金指标设计的合理性等因素会影响研究生的公正体验。其一是高校管理者对奖学金政策制定的方案较少要求研究生代表出席或采纳学生建议,研究生的诉求得不到重视,在奖学金评定时处于被动地位;其二是奖学金政策内容未与学科特色结合,评审指标与权重设置缺乏针对性且硕士研究生的评奖覆盖范围相对较窄,受限条件多;其三是不同研究生分别在科研成果、实践成果、学习成绩等发展方面会有侧重,现有的奖学金政策未对研究生能力发展综合权衡,奖学金评分占比合理性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以上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公正体验,因此合理的学业奖学金政策应是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类别与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制定。

(三)评奖结果有限影响奖学金评定的公正体验

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导致教育的结果很难实现绝对平等,评估结果(公正体验=0.523,<0.01)与研究生公正体验存在中等程度相关,说明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结果的透明性、公开性、奖学金金额下发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等对研究生的公正体验影响较低。原因在于:首先,样本选取的高校数额有限,选取的高校在奖学金结果公示方面工作效率高,学院辅导员能及时在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及各年级交流群等平台公布评奖结果的相关信息,并对落选学生进行恰当的解释与心理辅导。其次,高校对于学业奖学金的发放能做到按时且准确。最后,由于结果公示之前总分排名的既定性与客观性,研究生通常不会对最终结果产生较大的关注,总体的公平感较强且差异小。

五 建 议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是一项重要、严肃且复杂的工作。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公平与否,直接关系着研究生成长积极性的激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过程的公平感知体验,其正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如同一堂思政课所能达到的效果。结合调查分析,本研究针对高校学业奖学金制度中的各类政策主体,提出如下建议:

(一)高校的政策制定者要着力构建全面导向、分级分类的评价体系,提高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制度的科学性

在奖学金制定的过程中,要坚持全面导向原则,尽可能将彰显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已有奖学金申报条件中尚未涵盖的各项标志性条件全部列入评审细则中,特别是学科、学位点评审所要求填报的研究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各方面的评审指标纳入评审要素范围,发挥学业奖学金评估对人才培养的正导向功能,体现前瞻性;要坚持分类评审原则,在学业奖学金评审指标与权重的设置上充分照顾不同学科、年级、类型、层次研究生的特点,评分标准要充分结合学科特色设定,再根据参评的具体成果内容来确定不同学科的占比,提高针对性。

(二)高校的政策执行者应重视政策宣传、政策评价的功能作用,强化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过程的合规性

评审前,管理者应通过多渠道立体式宣传,帮助研究生知悉评审细则和整个评选流程,评审中要吸收学生代表参加评审会议,做到信息公开,公正透明,评审后要及时将评定结果公示,并设置意见反馈渠道。例如在每年开学时集中征求研究生意见,可派代表出席学业奖学金评分细则征询会,或以班级、导师为单位逐层汇总至研究生办,让研究生真正参与到评定标准的制定中;此外管理者要加强对重点个体的心理辅导,部分研究生在评奖失利后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是学业奖学金评定过程不合理、不公平或运气欠佳等,研究生管理者和导师应及时辅助学生进行原因分析和价值引导,通过思想教育工作减少研究生的消极情绪。

(三)高校研究生需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并加强心理建设,巩固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以评促学的实效性

政策对象应进一步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本专业高水平的论坛讲座、学术研讨、学术沙龙等学术活动,提高专业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积极参与导师相关课题、发表高质量刊物,增强科研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党建与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相关活动竞赛及调研实践,提升思想素质与社会实践能力。此外,政策对象要加强自身心理健康建设,对学业奖学金评审结果进行合理归因。学业奖学金评定中的过程因素和背景因素都会对研究生的情感体悟与行为选择产生影响,研究生应正视自身条件与所处客观环境,提高心理调试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评奖结果进行理性归因,减少主观因素对评奖评优的公正体验的影响程度。

[1]孙在丽.新时代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9.

[2]李海萍.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基础教育公平政策的推进策略与演进逻辑[J].全球教育展望,2019(7):72-86.

[3]蒋艳菊,陈欣.大学生教育公平感的结构及问卷编制[J].心理研究,2018(4):370-375.

[4]杜志强,董方.大学生学绩公平感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南昌高校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6):60-63.

[5]周春梅.家庭资本、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公平感——基于福建省六所高等院校的实证调查[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54-59.

[6]熊猛,叶一舵.相对剥夺感:概念、测量、影响因素及作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6(3):438-453.

[7]杨小微,李学良.关注学校内部公平的指数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6(11):5-12+21.

[8]朱嫚嫚.教育公平视角下研究生资助政策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7.

[9]杨安琪.高校奖学金功能的教育社会学分析[J].现代交际, 2019(3):148-152.

[10]刘乾.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公平性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020-08-20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湖南省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内涵式提升的理路探析”(项目编号18C0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董飞(1990-),男,河南鹤壁人,硕士,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负责人,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公共政策。肖媚(1995-),女,湖南湘乡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欧阳倩(1997-),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G643

A

1673-2219(2021)04-0088-04

(责任编校:呙艳妮)

猜你喜欢
奖学金公正学业
第21章 艰难的抉择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Chapter 21 A dilemma 第21章 艰难的抉择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阐释、构成与超越
名家谈教育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业精于勤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