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I学生参与众包翻译情况调查及翻译人才培养启示

2021-11-06 06:53邓天文唐祉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译者素养学生

邓天文 唐祉祎

MTI学生参与众包翻译情况调查及翻译人才培养启示

邓天文 唐祉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本研究针对MTI学生参与众包翻译的情况进行调查,旨在了解MTI学生对众包翻译的态度与认知程度、经历、动机、遇到的问题以及高校引入众包翻译模式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的情况探讨众包翻译在质量保障、伦理道德、译者素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翻译人才培养提出了质量控制、维权管理、素养提升等对策,以推动众包翻译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打造众包翻译人才。

众包翻译;译者参与;调查研究;翻译教学

Web2.0时代的信息技术发展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翻译模式变革,众包翻译便是一种广受译界欢迎的新兴翻译模式。众包翻译(Crowdsourcing Translation)这一概念源于杰夫·豪(Jeff Howe)2006年提出的“众包”模式,即“将最初由专职译员完成的翻译任务以自由自愿的方式外包给非特定大众译员的过程”[1]。众包不同于外包,外包强调的是专业化分工,其对象是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而众包的对象是业余爱好者,其并非专职译者出身,却在从事翻译活动[2]。与传统翻译模式相比,众包翻译具有超大规模性、开放性、多样性、低耗高效性和便利性等五个优势。这些优势吸引了译者的积极参与和学者的广泛关注。

O' Hagan[3]、郝俊杰[4]等学者分析了众包翻译的概念特征、现状和教育价值;Fuente[5]、吕赛[6]等学者从译者视角和技术层面对众包翻译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针对MTI学生参与众包翻译的情况开展了一项问卷调查,剖析众包翻译存在的问题,结合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相应对策和解决方案,以推动众包翻译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培养众包翻译人才。

一 调查设计

(一)调查问题与目的

本研究旨在以问卷的形式,就MTI学生对众包翻译的态度与认知、参与平台或项目、时间、语种、领域、主要工作、动机、遇到的困难以及课程设置众包翻译模式的情况等进行调查,从中发现众包翻译普遍存在的问题,以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二)调查对象与方式

鉴于MTI学生已成为众包翻译活动事实上的主力军,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调查对象以在校MTI学生为主,年龄和语种不限。

本研究以问卷的形式展开进行。问卷于2020年10月28日发布于调查星,随后问卷链接被转发至多个高等院校MTI学生相关微信群和QQ群,以及带翻译相关话题的微博、翻译贴吧和豆瓣翻译论坛等。截止11月28日,共收集问卷101份,将3名非在校MTI学生排除后,有效问卷共98份,有效率为97.02%之后,笔者将问卷应答情况导入SPSS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由于众包翻译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翻译模式,为避免调查对象可能对众包翻译概念不熟悉而产生主观偏差,笔者在调查问卷中对众包翻译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与说明,以降低对调查数据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影响。

二 数据分析与发现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调查对象中,在校MTI学生共98人。从性别来看,男生18名,女生80名。从学缘结构来看,来自985学校的调查对象11人,来自211学校的调查对象40人,来自普通一本院校的调查对象47人;从英语水平来看,3人考过雅思托福,62人通过专业八级,12人通过专业四级,21人通过大学四六级。可见,大多数调查对象教育基础比较好,英语水平相对较高。

(二)MTI学生对众包翻译了解程度与态度

从MTI学生对众包翻译了解程度来看,63.26%的MTI学生对众包翻译有所了解或完全了解,36.74%的MTI学生对众包翻译尚不太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说明众包翻译得到了MTI学生的关注,但其影响力还不够。

表1 学缘结构与众包翻译了解程度差异性方差分析结果

*<0.05 **<0.01

由表1的方差分析可以看出,不同院校的MTI学生对众包翻译的了解程度呈现出显著性差异。从学缘结构来看,对于比较了解呈现出小于0.01水平显著性(=9.421,=0.000),具体对比差异可知,有着较为明显差异的组别平均值对比结果为:985院校高于211院校、高于普通一本院校。这说明:985院校的MTI学生对众包翻译的了解度高于211院校和普通一本院校的MTI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高校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从MTI学生对众包翻译的态度来看,73位调查对象愿意加入众包翻译,占74.49%;54位调查对象会选择众包翻译平台从事翻译活动,占55.1%,这说明众包翻译虽然是新兴领域,但大多数MTI学生对众包翻译充满了憧憬。

(三)译者参与众包翻译的经历

图1 MTI学生参与众包翻译的平台或项目

由图1频数可见,98位调查对象中,60位参与过众包翻译,占61.22%。在众包翻译平台或项目中,译者参与度最高的是翻译公司。据调查,与其他平台或项目相比,翻译公司在正规性方面就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宣传和服务方面都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MTI学生不仅可以体验优质的翻译课程,还能参与翻译活动。因此,翻译公司众包项目吸引了很多的MTI学生。同时,这也反映出众包翻译平台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还需完善众包平台管理体系和制度,促进各大众包翻译平台的共同发展,吸引更多译者的参与。

从参与时间来看,大多数调查对象从事众包翻译活动的时间都在一年以内,占59.18%,一年以上的有1位,占1.02%,这反映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部分MTI学生不能外出实习或工作,而线上的众包翻译平台或项目给译者提供了机会,这也是近来众包翻译迅速流行起来的原因之一;从语种来看,英语占绝大多数,占比68.29%。而翻译领域主要包括音乐影视、金融贸易、公益项目、软件与游戏本地化等,呈现出开放性与多样性的特点;从参与工作来看,63.27%的调查对象参与的都是翻译工作,少数调查对象接触到了审校(占比35.71%)、项目管理与协调(占比25.51%)、质检(占比1.02%)等工作,这说明了参与众包翻译平台的大部分MTI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协调管理能力还不够,间接反映出众包翻译的译者素养问题。

(四)MTI学生参与众包翻译动机

表2 MTI学生参与众包翻译动机

由表2可见,MTI学生的参与动机呈现出复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通过对比频率,可发现内部动机的提及频率高于外部动机和内化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三种动机类型中最重要的维度,其中“提高翻译能力”和“获得翻译实践量”被提及频率最高,这也说明了众包翻译能满足MTI学生的需求,因此众包翻译在MTI学生中最受欢迎;其次为“事业认同”,众包翻译为兴趣相同的爱好者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提升了MTI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再是兴趣与知识,这也证实了兴趣是MTI学生参与翻译活动的重要基础。动机分析揭示了众包翻译吸引大量MTI学生的原因,同时也为众包翻译设置激励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7]。

(五)高校MTI课程引入众包翻译模式情况

调查显示,只有6.12%的调查对象所在高校引入了众包翻译模式,且全部来自985高校。参与过众包翻译的调查对象认为众包翻译与高校课堂翻译最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质保和审校流程(占比66.33%)”“翻译项目管理与协调(占比62.24%)”“客户意见反馈(占比47.96%)”等方面,这也间接反映出部分高校目前的翻译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培养方式等在某种程度上与翻译现实脱节,翻译实践教学与信息技术联系还不够紧密的问题。已引入众包翻译模式的高校MTI学生反映,高校主要通过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将企业翻译任务融入MTI专业课程之中,以实现众包翻译模式与翻译教学实践的结合。但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出于对翻译质量保障和时间限制等方面的顾虑,它们通常很难放心把项目完全交付给高校学生,这也是众包翻译尚未能在翻译教学中普及和推广的原因之一。因此,翻译教学实践的创新和MTI学生的译者素养培养对众包翻译的发展至关重要。

根据上述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一方面众包翻译虽然得到了MTI学生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吸引了众多MTI学生参与,发挥着积极的社会效力;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众包翻译的发展。

三 众包翻译存在的问题

基于上述调查分析,以及图2译者所反馈的参与众包翻译平台遇到的问题中,可以折射出当前众包翻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图2 译者参与众包翻译遇到的问题

(一)质量保障问题

图2显示,“翻译质量不合格(占比52.04%)”是MTI学生参与众包翻译过程遇到的首要问题。由于众包翻译的大众化和译者的自发性,众包翻译的准入门槛较低,参与译者往往“良莠不齐”,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管与质量保障机制,翻译质量的把控主要依赖个别职业译者或管理人员,因此“机器翻译”“敷衍翻译”甚至“劣译”等现象在众包翻译中屡见不鲜。翻译质量低下直接影响了客户的满意度,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众包翻译的效率,制约了众包翻译的健康发展。

(二)伦理道德问题

调查显示,“规定时间内未完成翻译任务(占比37.76%)”“工作量与报酬不成正比(占比24.49%)”“翻译报酬难以提现(占比24.49%)”“合法权益遭到侵犯(占比2.04%)”等方面都体现了众包翻译的发展给翻译行业带来了职业伦理方面的问题,这也是众包翻译平台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众包翻译的伦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参与用户层面和平台方层面。

从参与用户层面看,第一,内容合法性问题。众包翻译平台没有严格的审核机制,用户可以发布任何类型的文章,因此这些文章可能违背公序良俗或法律法规。第二,著作权问题。客户未经原作者许可任意发布原作者作品,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权。第三,译者责任问题。由于众包译者多以匿名存在,极可能出现译者接受任务后随意放弃的情况;某些译者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翻译,存在使用机译、敷衍翻译或劣译等不负责行为[8]。

从平台方层面看,第一,劳动剥削问题。大多数众包翻译平台都存在译者翻译工作量大、报酬低等问题,且平台方可以无偿使用翻译成果,甚至将其用于商业目的。据调查,某些众包翻译平台借着翻译实习的名号,将翻译实践量和学生的相关收费关联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违背了众包翻译平台的初衷。第二,维权方式不明的问题。由于众包译者具有自发性,与任务发起者不构成雇佣关系,译者权益被平台侵犯后,维权难度大,责任难以追究。

(三)译者素养问题

“译者素养”指的是译者在特定社会、文化情境下创造性地求解翻译问题、生成翻译产品所需的自主意识及其实践,是翻译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指向[9]。“团队间产生分歧和矛盾(占比2.04%)”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译者素养问题的影响。由于众包翻译去职化,译者素养各不相同,部分译者缺少翻译过程中的探究、思辨和创新训练,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信息素养,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职场能力,在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处理上难免会出现意见分歧的情况。译者素养问题间接反映出目前的翻译教学实践与翻译现实脱节的问题。因此,高校对MTI学生的素养培养和人才培养对众包翻译的发展至关重要。

四 对策与启示

众包翻译在质量保障、伦理道德和译者素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关乎着众包翻译的健康发展。鉴于MTI学生译员占众包翻译活动主体的大多数,要想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须建立动态质量等级体系,把不同等级的译员与适应的翻译项目或任务予以科学匹配;另一方面须在MTI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上,加强对学生翻译能力、伦理道德和众包翻译模式的教育与培养。

(一)建立动态的质量等级体系,科学匹配译员与任务

从平台的角度来说,众包平台首先应建立一套监督和管理机制,严格监管翻译各个环节;众包平台还可以设置不同级别的过滤参数,根据译者翻译的准确度、速度、专业度甚至美感进行等级划分,从普通译者到半专业译者再到专业译者。以动态化的质量评估筛选不同等级的译者,既可以让译者在能力范围之内完成翻译任务,又能满足需求方的要求尽快索引到合适的译者。同时,等级制度下的译者管理还能促进产业新的译者角色定位和分工:业余译者将更多地从事文本的翻译转换,而职业译者则充当审校、评估等质量管理的角色[10],切实解决众包翻译的质量保障问题。

(二)培养学生译员的维权意识,完善平台管理制度

翻译人才培养高校应对学生加强版权意识、职业规范、合理回报等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如客户上传已出版的书籍作品或者文章,须事先取得原作者的同意或签署书面文件或协议,以保证原作者的著作权;译者在上传译文时,明确自己的译作署名权,对译文进行版权声明。

众包翻译平台也有义务就相关的职业要求和伦理道德对译员进行关卡式的提醒、提示、告知或警告。第一,众包翻译平台应设置严格的审核机制,加强用户保证内容的合法性;第二,明确内容责任制,平台方可以明确规定客户上传内容的合法性问题由客户自己承担,提醒责任和风险,由译者或浏览者进行监督;第三,提高工作透明度,对试译译文进行版权声明,以防商用,且规定不得非法收取译者费用;第四,调整和优化提现标准,解决劳动剥削或合理回报问题;第五,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调动用户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励更多的用户参与,以推动众包翻译平台的发展。

(三)将众包翻译模式引入课程教学,提高译者素养

翻译人才培养高校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的翻译实践项目引入课堂。将众包翻译模式引入到笔译工作坊、翻译项目管理等专业课程中。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将学生带入具体项目所设置的情景之中。在这一模式下,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小组协商、师生教学以及与外部资源的互动,注重“译者素养”的培养。

信息时代下,机器翻译、项目创建、翻译记忆和术语管理等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专业的翻译项目也都借助计算机辅助翻译完成。可见,培养译者的数字素养是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发展译者能力的重要环节。将众包翻译引入翻译技术课程中,教学内容更多地体现应用性和实操性,提高学生的翻译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构建能力,有效地培养信息时代下的众包翻译人才。

结 语

综上所述,众包翻译是Web2.0时代下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众包理念在翻译领域中的渗透和应用,吸引了众多译者的关注和参与,但毕竟众包翻译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影响力还不够大,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希望在高校、译者、平台和技术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本研究的调查数据、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对策能推动众包翻译健康有序的发展,更好地打造高质量的语言服务人才,为新时代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Howe,J.The Rise of Crowdsourcing[J].Wired,2006(6):1-4.

[2]陆艳.众包翻译模式研究[J].上海翻译,2012(3):74-78.

[3]O’Hagan,M.Massively Open Translation: Unpack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and Transl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016(10):929-946.

[4]郝俊杰.众包翻译的伦理探索[J].上海翻译,2016(4):43-49.

[5]Fuente,L.C.de la.Motivation for Collaboration in TED Open Transl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eb-based Commu- nication,2015(2):210-229.

[6]吕赛.基于复杂适应性系统的众包翻译平台的模型与仿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5(2):7-13.

[7]陆艳.基于质性研究的众包翻译译者参与动机分析[J].翻译界,2020(1):87-99.

[8]张慧玉,杨晰雯.众包翻译平台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多案例对比研究[J].中国翻译,2020(4):118-126+192.

[9]李瑞林.从翻译能力到译者素养:翻译教学的目标转向[J].中国翻译,2011(1):46-51+93.

[10]胡安江.数字化时代的“众包”翻译模式及其相关问题探讨[J].外语教学,2017(3):86-90.

2021-01-05

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20JGZD040);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项目编号HNJG-2020-0388)的阶段性成果。

邓天文(1971-),男,湖南炎陵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唐祉祎(1998-),女,湖南株洲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G646

A

1673-2219(2021)04-0100-04

(责任编校:呙艳妮)

猜你喜欢
译者素养学生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赶不走的学生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