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米非司酮与曼月乐用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的疗效

2021-11-06 08:16贺丽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7期
关键词:曼月乐子宫出血绝经期

贺丽丽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阜新市妇产医院)妇产科,辽宁 阜新 123000)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属于妇女生理变化性疾病的一种,临床将其简称为“围绝经期功血”,于绝经前与绝经后一定时间内以卵巢功能衰退为症状表现,通常是由于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导致的,在更年期女性中十分常见[1-3]。实际上,该病的发病机制为卵巢功能减退,卵巢中的卵子数量明显减少甚至出现耗竭现象,机体性激素逐渐丧失对下丘脑与垂体的正反馈作用,使得女性机体内的垂体分泌卵泡雌激素与黄体生成素有所升高,缺乏黄体生成素中期波峰,此时机体无法正常排卵,最终引起该种疾病。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会引发月经周期异常,经血量大,出血时间延长,直接影响妇女的身体健康。因此,临床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出血表现十分必要[4-6]。为了探究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米非司酮和曼月乐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本研究选取本院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这一期间收治的102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予以米非司酮、曼月乐治疗,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这一期间,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全部患者都存在经期延长超过1周、月经量增多超过80 mL表现,子宫都合并不规则出血,患者自愿参与此次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将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伴随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肝肾功能疾病不全、生殖器官感染、近期服用激素药物等充分排除。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比组51例患者中,年龄在48~54岁,平均年龄(51.25±3.42)岁;病程在3~13个月,平均病程(8.25±5.26)个月。试验组51例患者中,年龄在49~54岁,平均年龄(51.42±3.63)岁;病程在4~13个月,平均病程(8.46±5.57)个月。在平均病程等资料上两组患者经分析没有发现显著不同(P>0.05)。上述所纳入的研究对象都经过超声诊断、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病理诊断,确定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1.2 方法

1.2.1 对比组 对比组患者在接受诊断性病理刮宫检查后第5天予以米非司酮(国药准字H20113480,广州朗圣药业有限公司)治疗,每次半片,晚上口服。持续治疗半年。

1.2.2 试验组 试验组患者在接受诊断性病理刮宫检查后第5天采用曼月乐治疗,由专人按照说明书将曼月乐放置在患者子宫内。持续治疗半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与记录两组患者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下腹疼痛以及乳房胀痛等)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7]有效表示患者治疗后月经量减少,月经周期规律;无效表示治疗后月经没有显著变化,月经周期不规律,月经量较多。

1.5 统计学分析 按照统计软件SPSS21.0处理,计数资料(如并发症发生率)与计量资料(如子宫内膜厚度等)分别表示为率(%)、(),分别行χ2检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12%(48/51),无效率5.88%(3/51);对比组患者有效率80.39%(41/51),无效率19.61%(10/51),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比组高(χ2=4.3198,P=0.0377)。

2.2 两组患者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与血红蛋白比较 试验组患者月经量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比对比组小(P<0.05);试验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比对比组高(P<0.05)。见表1。

表1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与血红蛋白()

表1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与血红蛋白()

2.3 并发症发生率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96%(1/51),与对比组患者的15.69%(8/51)相比较低(P<0.05)。

3 讨论

围绝经期是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也是机体卵巢功能开始衰退且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这一时期,主要是无排卵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主要以阴道出血量增多为主要表现,且出血有不规则性与持续性的特点,如果没有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机体促性腺激素反应造成影响,引发患者出现贫血表现[8-10]。对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疾病,主要是因女性机体卵巢衰竭、无排卵、性激素分泌失调所致,但并不是每个绝经前女性都会发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症,该病与机体子宫内膜局部因素密切相关,例如,①血管形态异常:对于形态异常的人体血管,周围往往会出现纤维化、血管内膜下玻璃样变化、血管弹力组织变性、血管平滑肌肥大等现象,受机体螺旋小动脉异常的影响,患者子宫内膜微循环功能发生变化,不利于内膜功能层正常脱落,对血管收缩与舒张功能产生较大影响,甚至可能会影响机体局部凝血纤溶功能,最终造成子宫异常出血[11-12]。②纤溶活动变强:患者发生该病后,子宫内膜纤溶酶活化物质明显变多,活性变强,纤溶酶原被激活,产生纤溶酶,裂解后增加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减少血浆纤溶蛋白,影响正常的凝血与止血过程,长时间如此,会出现异常出血症状[13-14]。③局部前列腺素异常生成:雌激素在无孕激素的对抗作用下,会培养大量子宫内膜毛细血管内皮分泌前列环素量,造成机体子宫局部血量、凝血因素等失衡,扩张机体微血管,增加子宫异常出血时间[15-16]。④溶酶体数量与功能异常状态:在机体性激素的影响下,子宫内膜细胞溶酶体功能异常,对前列腺素正常合成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来说,机体孕激素与雌激素比例失衡,溶酶体膜稳定遭受破坏,释放大量磷脂酶A2并进至胞质体细胞中,大量形成前列腺素,加上溶酶体膜破裂会释放破坏性水解酶,最终很容易造成患者子宫异常出血[17-18]。现阶段,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手术以及宫内留置节育器等,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也存在差异[19-20]。

米非司酮属于一种强效的孕激素拮抗剂,亦是受体水平抗孕激素药物,在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加快宫颈成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常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中应用,且治疗效果较好。米非司酮和孕激素的受体亲和力高于孕酮,达到5倍以上[21-22]。且米非司酮可在丘脑-垂体系统上直接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的释放。米非司酮对卵巢发育的抑制效果显著,可促使卵巢颗粒细胞有效凋亡,加快卵泡的萎缩,促使绝经的出现[23-24]。另外,米非司酮的抗孕酮与糖皮质激素样作用明显,可以引起服用者闭经。有学者发现,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厚度有一定缓解效果,主要是因为米非司酮可以直接作用在患者子宫内膜上,减少患者月经量,且呈现低浓度释放状态,稳定效果强,具有良好的抗雌激素效果,减弱子宫内膜在机体雌二醇中的反应程度,从而抑制卵泡发育,使排卵时间明显增加,最终促使内膜厚度变薄[25-26]。但也有研究发现,米非司酮伴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起效速度会放缓,患者需长期用药,应用后会产生一定的下腹疼痛与乳房胀痛等表现,安全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27-28]。所以临床越来越看重曼月乐在围绝经期妇女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应用。

曼月乐又名左诀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属于一种宫内节育器,用于治疗非器质性病变引发的月经过多。曼月乐纵臂中含有一定成分的左炔诺孕酮,可直接在宫腔内发挥作用,并把药物逐步释放出来,加快子宫内腺体的萎缩速度,抑制血管,拮抗子宫内膜增生,进而导致子宫内膜变薄。曼月乐在应用时机体不良反应比较少,对卵巢功能没有较大影响,安全性较高[29]。除此之外,左诀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只能作用在患者宫腔部位,缓慢释放药物,且持续时间长,可尽早促使患者子宫内腺体萎缩,加上其可以有效干扰机体雌激素受体宫内,减弱子宫内膜对于雌二醇的敏感程度,增强患者子宫内膜的转化能力,从而减少月经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12%,高于对比组患者的80.39%;试验组患者月经量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比对比组小;试验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比对比组高;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96%,与对比组患者的15.69%相比较低,说明曼月乐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优于米非司酮,此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

总而言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曼月乐治疗效果优于米非司酮,可使子宫内膜厚度与血红蛋白水平有效改善,减少月经量,使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

猜你喜欢
曼月乐子宫出血绝经期
放置曼月乐环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避孕的临床价值分析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曼月乐
——既能避孕又能治病的环
你以为的月经不调,其实是异常子宫出血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观察
曼月乐和妈富隆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效果比较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62例
固冲止血汤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