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11-06 08:16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7期
关键词:精神药物攻击行为戊酸

李 阳

(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精六科,辽宁 铁岭 112300)

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表现多为易怒、易冲动,会直接表现为语言或是肢体行为对物体他人造成伤害,对社会埋下潜在的威胁[1-2]。为帮助患者改善精神症状,控制攻击行为,本文将分析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108例精神分裂症且存在攻击行为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4例。准入条件:108例患者皆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患者存在攻击行为;患者耐受能力强,无药物过敏史[3]。其中,观察组年龄36~66岁,平均(54.63±5.01)岁;病史1~9年,平均(4.12±1.39)年。对照组年龄37~68岁,平均(54.74±5.51)岁;病史1~8年,平均(3.82±1.42)年。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喹硫平抗精神类药物治疗:药剂量为100 mg,一天一次,且随着患者的病情程度随时调整药剂量,该药物最大的用药剂量不得超过750 mg/d,连续治疗2个月[4-5]。

观察组采用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药物治疗:其中喹硫平抗精神类药物用药方法与对照组一致;丙戊酸镁药剂量0.50 mg,且依据患者的病情酌情调整用药剂量,最大剂量不能超过1.60 g/d,连续治疗2个月[6-7]。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6周、7周后PANSS评分和MOAS评分的变化[8-9]。评估出的分值越低,治疗效果越佳。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的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4周、6周、7周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6周、7周后的PAN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的变化(分,)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的变化(分,)

2.2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OAS评分的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OA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4周、6周、7周后,两组患者的MO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6周、7周后的MO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OAS评分的变化(分,)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OAS评分的变化(分,)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心理疾病范畴,发病机制与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等有关,较为复杂;且有些患者伴有攻击行为,如自残、自杀和损坏物体等,严重危及患者及其家属的生命安全[10-12]。当下的临床治疗中,以丙戊酸镁药物联合抗精神药物治疗为主,这是因为虽然抗精神病药物在缓解临床症状上有一定的成效,但无法控制患者的攻击行为[13-14]。而丙戊酸镁药物属于心境稳定类药物,小剂量的使用在短期内能有效抵抗疾病症状,改善患者的阳性、阴性症状,有效控制患者的攻击行为[15-16]。本文研究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MOAS评分均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2周、4周、7周后,观察组患者的PANSS评分、MO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仅能改善患者的阳性、阴性症状以及患者的攻击行为,而且能强化抗精神药物的疗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且有攻击行为患者时,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药物治疗比单一的抗精神药物治疗的效果更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攻击行为,也有助于治疗患者的阳性、阴性症状,安全性较高,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精神药物攻击行为戊酸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中药治疗精神药物便秘副作用48例临床观察
精神药物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及护理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基础医学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职学生攻击行为探析
护理干预对精神药物致糖脂代谢异常影响分析
氟达拉滨联合丙戊酸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诱导作用
关于运动攻击行为的理论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