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循证护理对心外科ICU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2021-11-06 03:28郑秀娟林雁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19期
关键词:心外科心脏外科循证

郑秀娟 林雁娟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州 350001

心外科ICU 主要是心脏外科手术后用于危重患者观察的场所[1]。由于长期疾患给心脏疾病患者带来的痛苦,加上多数患者因疾病造成自身免疫力下降,尤其是高龄患者,同时心外科手术又属于外科手术中一项较为复杂的手术,不仅创伤大,术后入住ICU 的时间较长、费用较高,且患者心理和精神压力等均可使患者极易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等心理,这些因素将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对ICU 患者的护理要求较高[2]。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3]。近年来,循证服务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因此各大医院也在不断展开和研究更加完善、有效的护理方式。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全程优质服务可有效提高医院体检中心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医院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在加快患者康复速度的同时,也为医院的长期发展起到了有利的推进作用[4]。目前,现代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转变,医院的护理工作也逐渐开始了以“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转变,以护理程序作为基础框架,将护理系统运用至护理管理和临床护理中作为医院ICU病房护理的指导思想[5-7]。为进一步加强患者的康复效果,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ICU 通过对患者采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循证护理,探究该护理方式对患者满意程度和护理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7 年6 月至2019 年7 月收治的需要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118 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 例。对照组中,男36 例,女23 例;年龄范围28~64 岁,年龄(49.25±5.26)岁;心脏病类型:冠心病41 例,先天性心脏病8 例,风湿性心脏病6 例,其他心脏外科疾病4 例。观察组中,男37 例,女22 例;年龄范围26~66 岁,年龄(48.85±7.15)岁;心脏病类型:冠心病39 例,先天性心脏病8例,风湿性心脏病7例,其他心脏外科疾病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本研究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2017KY213),所有研究对象及亲属均知晓本研究并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1.1.1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⑴受试者年龄在18 周岁以上;⑵具有正常的理解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⑶无各系统疾病或心理疾病。排除标准:⑴合并原发性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或表达能力不全的患者;⑵对本研究参与依从性较差者;⑶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服务。对患者实施常规生命体征监测,患者清醒后给予常规药物、生活和健康指导,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观察组采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循证护理模式服务,具体如下。

1.2.2 制定护理措施 基于循证护理原则,建立循证小组,组内成员包括护士长、护理人员等。小组成立后由护士长发布任务,组员以过往文献及相关临床资料为依据,对心外科ICU 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指导意见。组织会议对相关措施进行可行性分析,对于可行性高的护理措施加以应用。

1.2.3 方案实施方式 ⑴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在心外科ICU 患者中开展调查,并详细了解各患者的心理、生理、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及需求。加强各部门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给予配置相应的护理用具。强化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实时追踪患者心理、生理状态,根据患者需求的变化适当调整护理工作的重点。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护理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将患者需求摆在首要位置,对患者除了进行心理辅导、健康教育、健康和饮食指导外,还应根据其实际需要,快速调整护理方法。⑵护理人员业务能力提升措施:定期组织人员对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及时寻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定期组织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技能,提升护理质量。根据患者反馈,完善评价制度,建立绩效挂钩,从而运用到实处,有效提高护理质量。⑶压疮预防措施:由于患者术后卧床休息时间较长,部分皮肤组织长时间受压后会出现压疮,因此护理过程中应定时帮助患者翻身、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定期更换床上用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交接班时加强对皮肤状况的交接。同时通过增加患者营养摄入以改善其营养状况,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⑷预防肺部感染措施:定期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正确有效的咳嗽方式,咳嗽时尽量采取坐位,先进行最少2~3次深呼吸,吸气末屏气5 s后从胸部发力进行咳嗽,尽量避免使用咽喉部位。每日使用雾化吸入剂辅助进行气道湿化,2~3次/d,以保持痰液湿润易于排出。

1.3 观察指标 ⑴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20 个项目,分为4 级评分,SAS 评分<50 分为无焦虑,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69 分为重度焦虑。⑵疼痛程度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值范围0~10 分,分值越低疼痛越轻。⑶疼痛睡眠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睡眠时间。⑷护理质量评分:于出院前1 d指导患者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分,包括生活护理、护患沟通、安全保护、用药与治疗4 个方面,每项满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该项护理质量越高。⑸护理满意程度:于出院前1 d指导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包括业务能力、沟通能力、服务态度和病区管理4 个方面,每一方面按照满意、基本满意、一般和不满意4 个等级进行评价,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SAS 评分比较 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SAS 评分分别为(21.01±2.00)分和(22.03±1.9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0,P=0.451);护理后,对照组和观察组SAS 评分分别为(15.31±1.32)分和(10.64±1.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26,P<0.001)。

2.2 两组护理前后VAS 评分比较 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疼痛评分分别(6.34±1.26)分和(6.12±1.7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5,P=0.216);护理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疼痛评分分别(5.23±1.57)分和(4.10±0.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73,P<0.001)。

2.3 两组睡眠时间比较 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睡眠时间分别为(273.35±57.71)min 和(275.12±49.2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2,P=0.129);护理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睡眠时间分别(298.36±48.55)min 和(311.15±39.5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85,P<0.001)。

2.4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在生活护理、护患沟通、安全保护和用药与治疗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需要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s)

表1 两组需要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s)

注: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循证护理干预

用药与治疗72.50±1.21 92.26±2.01-12.965<0.001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59 59生活护理70.25±2.03 90.18±1.11-10.295 0.003护患沟通74.01±1.42 90.25±2.03-12.863<0.001安全保护75.45±1.24 91.33±2.12-11.029<0.001

2.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1.36%和6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0,P=0.015),见表2。

表2 两组需要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 论

近年来,护理服务成为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各大医院提供的循证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效果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目前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逐渐以生物、社会、心理等整体护理程序作为护理的核心框架,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护理模式。

本研究主要采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循证护理模式,发现该护理模式下观察组焦虑、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高于对照组;在一定程度上患者的心理焦虑、疼痛及睡眠质量问题得到了缓解,同时护理质量评分和对该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均高于普通常规护理。

临床研究表明,进入ICU 病房的患者均具有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病种复杂等特点,致使很多患者很难达到预想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因此ICU 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8]。在对70例ICU患者的护理研究中发现,在临床应用中,患者对循证护理的质量评价和满意程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9]。研究发现,ICU 患者的疼痛感越强,患者的负面情绪越高,很容易造成患者抵触护理和治疗,影响其治疗和护理的效果[10-12]。而在对48 例ICU 患者的研究中发现,通过疼痛评估和护理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感[13]。同时在对25例ICU患者的研究中发现,采用循证护理服务后,患者的满意程度评分结果和2 年满意度的结果均显示患者对循证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于常规护理服务[14]。循证护理服务可用于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15-17]。孙博伦等[18]发现采用循证护理后,ICU患者的焦虑、失眠等现象均得到改善,且患者对其的满意程度高达96.23%,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因此,对ICU患者的护理工作采用循证护理服务,包括舒适护理、心理护理、睡眠护理、压疮预防护理、肺部感染预防护理等,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抑郁情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19-20]。

综上所述,采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循证护理可提高心外科ICU 患者护理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程度,该护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心外科心脏外科循证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心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连续护理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
观察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
混合模拟工作坊在低年资胸心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稿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小切口在成人心脏外科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