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报警器在神经内科夜间输液中的应用

2021-11-06 03:28张筱诗蓝永贞梁红丽李敏怡李文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19期
关键词:输液器报警器神经内科

张筱诗 蓝永贞 梁红丽 李敏怡 李文萍

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神内一区 513008

神经内科涉及病种多,病情复杂、危重且进展较快,经常需要q8h 静脉输液,护士成员需要不断巡视病房、处理换瓶、拔针以及预防输液滴空、输液速度所引起的不良事件,护士成员夜间工作量明显增大,减少观察病情时间[1]。另一方面,神经内科患者多为中老年人,通常伴有肢体、语言障碍及器官功能退化等,导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且医患沟通困难,静脉治疗中常使用甘露醇等刺激性药物,且用时短,则可能导致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风险增高[2-3]。因此,降低护士工作量,提高患者输液安全尤为重要。研究指出,输液报警器适用于所有输液瓶或输液袋,是一种体积小、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可及时报警的输液报警系统,有助于提高输液的安全管理[4]。白联缔等[5]研究发现,将输液报警器应用于静脉输液过程中,可精确控制输液滴速,护士工作量显著降低,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但目前该模式在夜间输液方面应用较少,故本研究将以输液报警器应用于患者夜间使用静脉留置针q8h 静脉输液护理中,以探讨其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通过英德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 年3 月至2020 年11 月间英德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夜间使用静脉留置针q8h 静脉输液的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 例。(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神经内科各类疾病诊断标准[6];②1 d 静脉输注量为3袋(瓶)100 ml及以上患者;③均获得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仅输入1 袋药物的患者;②危重症监护或已昏迷者;③不愿意配合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夜间使用静脉留置针q8h静脉输液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静脉留置针q8h 静脉输液,留置针采用苏州林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0G、22G“Y”型浅静脉留置针,封管液为从0.9%氯化钠注射液(佛山双鹤药业责任有限公司,H20013095,100 ml)中抽取的5 ml溶液,敷贴由3M 公司生产的3M 透明敷贴,输液器为浙江京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静脉输液器(C-30.7x25TELB)。(1)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静脉输液器进行输液,护士在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前对消毒有效期、包装有无漏气等进行检查,检查无异常后取出输液器,将输液瓶或输液袋挂于输液杆上,排气至药液流入输液管下端,再将静脉针与已消毒的留置针连接,手工调节滴速,并定时进行护理巡视病房观察。(2)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由北京圣杰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输液报警器进行输液,将输液报警器安装至莫菲氏滴管上端,启动开关后且为绿灯状态即为开启,若出现补液滴空、针头堵塞等现象时,输液报警器则会立即锁定及报警,并发出提示音;若出现红灯闪烁时,患者及家属可按床铃呼叫护士,再次按下开关,输液器的灯全部关闭,输液器停止工作。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夜间静脉输液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包括排气次数、巡视病房的时间、响铃次数、补液更换时间。(2)回血率、导管阻塞率、液体滴空率比较:记录两组患者的回血、导管阻塞、液体滴空情况,回血率=回血例数/总例数×100%,导管阻塞率=导管阻塞例数/总例数×100%,液体滴空率=液体滴空例数/总例数×100%。(3)患者满意度比较: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测评表,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服务满意度,量表在患者清醒的情况下由患者自己完成,总分100 分,分为完全满意(85 分以上)、基本满意(85~75 分)、不满意(70 分以下),总满意度=(完全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学资料采用SPSS 21.0 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排气次数、巡视病房时间、响铃次数、补液更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次数、巡视病房时间、响铃次数、补液更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夜间使用静脉留置针q8h静脉输液患者静脉输液排气次数、巡视病房时间、响铃次数、补液更换时间比较(± s)

表2 两组夜间使用静脉留置针q8h静脉输液患者静脉输液排气次数、巡视病房时间、响铃次数、补液更换时间比较(± s)

注:对照组采用普通输液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备输液报警器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补液更换时间(min/瓶)3.05±0.17 5.22±0.20 45.28<0.01例数30 30排气次数(次)0.56±0.06 0.42±0.08 7.67 0.01巡视病房的时间(min)1.59±0.29 0.74±0.13 14.65<0.01响铃次数(次)1.74±0.36 1.09±0.12 9.38<0.01

2.2 回血、导管阻塞、液体滴空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回血率、导管阻塞率、液体滴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夜间使用静脉留置针q8h静脉输液患者回血、导管阻塞、液体滴空情况比较[例(%)]

2.3 输液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P<0.01),详见表4。

表4 两组夜间使用静脉留置针q8h静脉输液患者对输液满意情况比较[例(%)]

3 讨 论

静脉输液是神经内科护士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药物性质等情况进行滴速调节,为避免液体滴空、针头阻塞、管路回血等不良事件发生,同时做好及时更换液体、拔针等工作,输液过程主要通过人工反复巡视,导致夜间护理人员工作量明显加大[7-8]。另一方面,神经内科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病情危重,多脏器功能衰退,常使用甘露醇等急救药物进行快速静脉滴注,由于甘露醇等刺激性药物输液速度快,可能导致药物出现滴空、渗透等现象,易引起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感染、组织坏死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引起医疗纠纷等,同时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给夜间护士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9]。因此,如何确保输液安全是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所关心的问题。

研究指出,输液报警器适用于各种血液、药液、营养液及各种材质的输液管等,采用非接触式探测,操作简便、对药物无污染,且对患者身体不产生任何不良反应,可反复使用[10-11]。主要采用夹子将输液报警器夹至输液管上,当液体下降、针头堵塞、输液完毕后均可自动报警,有助于提高输液安全性,同时降低护士工作压力。本研究将输液报警器应用于神经内科夜间输液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次数、巡视病房时间、响铃次数、补液更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回血率、导管阻塞率、液体滴空率均显著较低,这得益于输液报警器可通过传感器获知患者输液进度,实现输液过程的实时感应及监控,当出现输液异常时,可及时报警、锁定及阻断输液,提醒护士成员及时处理,从而减轻护士工作量,缓解其夜间工作压力,同时提高输液过程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排气次数、巡视病房时间、响铃次数、补液更换时间明显减少,有助于护士更优质的服务于患者,避免回血、导管阻塞、液体滴空事件发生。李秉仪等[12]采用智能输液器能及时为输液患者报警,减少患者或家属时刻担心液体走空,避免液体未及时更换所造成回血堵管需重新穿刺的痛苦。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而言,可适当减少家属照顾,从而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压力和负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了输液报警器解决了患者因担心液体滴空所导致的睡眠质量欠佳,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工作量,有效防止不良反应事件发生,避免了因输液引起的护患矛盾,提高护理质量,这与上述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输液报警器在神经内科夜间输液中应用效果显著,明显降低回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输液安全性,值得推广试验。

利益冲突:作者已申明文章无相关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输液器报警器神经内科
输液器的秘密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自制下雨报警器
防火防盗报警器设计
基于无线通信的入侵报警器设计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基于AltiumDesigner10 的UPS电源停电报警器的设计
一次性输液器的改进
一次性输液器的创新改进
神经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