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德育教育

2021-11-07 10:35安粉粉田金宝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德育教育小学

安粉粉 田金宝

摘  要: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是教育人的场所。红色文化蕴含着为人民、为国家的利益而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精神,有极强的教育作用。小学阶段是人生观形成时期,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校园文化、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开发校本课程,形成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德育模式,引导学生未来人生的发展。

关键词:红色资源;德育教育;小学

一、学校积极宣传,营造红色文化氛围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是教育人的场所。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小学生的情感人生观有着积极导向作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全方位打造校园文化,让红色文化成学校文化的一部分,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学校通过宣传栏展示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在教学楼墙壁用图片、场景等方式展现革命故事;还可以打造红色文化教育走廊,模拟、微缩长征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再现长征的艰险与悲壮;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班级圈等来宣传红色文化故事。学生长期在红色文化中耳濡目染,革命精神悄然扎根于学校这片教育沃土,起到净化学生的思想灵魂,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的作用。

二、丰富红色文化活动,发挥激励教育作用

学校是青少年学生传承红色文化的主阵地,承担着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矗立在大地上的革命遗址、遗留下来的革命标语、代代相传下来的革命人物故事,都是开展德育活动的生动素材,具有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实现这一功能的关键就是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

1. 读红色故事。教师利用班队会、节日等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专题教育活动。红色故事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体现了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折射出革命者和先进人物无私奉献、热爱祖国、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等高尚情操。我们还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增强故事形象性、生动性。激励全校师生参与活动,用生动鲜活的红色革命故事讲历史,透过历史悟精神,透过精神教育人。通过讲红色故事,让大地上的革命遗址、博物馆的文物、书写在历史书籍中的文字都活起来,让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在活动中学生寓教于乐,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祖国的伟大美好,起到教化育人、凝心聚力的作用。

2. 读红色书籍。书是人类精神的食粮,人类进步的阶梯。现在大多数学生整天沉迷于电子产品及网络游戏,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影响了学生学习成绩。红色书籍中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重大历史事件,有很强的号召力、影响力,能够多方位熏陶师生的思想和灵魂。所以鼓励学生多读红色书籍,汲取英雄模范的精神滋养。如《红岩》《青春之歌》《踏上红色之旅》《把一切献给党》《放眼看长征》等。学生在课余时间相互借阅,体会到了读书乐趣,而且还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3. 唱红色歌曲。红歌歌词时代感强,意境深远,旋律高昂,催人奋进。一首红歌就是一段历史,学生在歌曲中感悟历史的沧桑,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幸福生活,祖国由弱变强,走向辉煌,

4. 看红色电影。学校利用队会课、节日等,组织学生观看《开国大典》《长征》《血战湘江》《建国大业》《地道战》等优秀影片。这些电影真实再现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无数革命先烈探索真理的艰难历程,展示出许多爱国人士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民族情怀,具有非常好的教育意义。通过观看红色电影,有利于学生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有利于学生了解这段血与火的历史。

5. 办红色手抄报。手抄报具有制作简单,涵盖的信息量大,便于学生交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书籍、报刊、网络搜集革命故事、人物、励志诗词,学生用自己的笔写一写、画一画心中的长征。办红色手抄报利于培养学生开阔视野、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利于学生忆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参与红色文化教育,有效提高学校德育教育。

三、利用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

今天少年儿童生活在和平时期,与长征时期苦难生活相距甚远,看到的长征故事只是书本上的“长征”,没有体会到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红色教育基地是少年儿童学习革命传统、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课堂,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传承红色文化精髓不能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中,更重要的是融入学生生活实践中,真正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如我校依托六盘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开展“走红军路,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实践活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有一条微缩红军长征重大事件的景观——红军小道,再现了长征路上“出发于都河、血战湘江、攻占腊子口、遵义会议”等重大事件的场景。学生在“红军小道”看历史事件场景雕像、读事件简介文字、听老师讲述事件故事,脑海里呈现出红军长征的悲壮画面!纪念馆内有400多幅珍贵照片、200多件红军遗物、30多件场景复原艺术品,真实详尽地介绍了红军长征的历史,形象地展现了当年红军长征经过六盘山区时的情景。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认真看馆内红军长征遗留下的物品,听馆内人员生动鲜活的讲解,仿佛又来到了那硝煙弥漫的年代,重温了那段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历史。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情感得以洗礼、心灵得到净化,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正起到提升学生德育实效。

四、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能挖掘学生的潜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我们根据地域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进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有利于师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地理特征、发展变化,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校本课程的编写者、实施者是教师,他们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编写教材,学生在学习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无数革命先烈坚定勇往直前的革命信念、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令人钦佩,从而学生情感产生共鸣。

位于宁夏南部的隆德县,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历史。1935年10月伟人毛主席率领红军翻越六盘山,留下壮丽诗篇《清平乐·六盘山》是隆德人民建设家园的精神指南。隆德儿女始终继承和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奋斗精神,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崖老巷子红军留下的“北上抗日”标语、红二十五军在隆德的革命事迹及参加红军成为战斗英雄李友禄等,都蕴藏着博大厚重的红色基因,是隆德县学校开展红色教育的活教材。我校教师挖掘本土宝贵的红色资源,经过查阅县志、查找档案资料,整理编写成校本教材《六盘山上红艳艳》,与学校班会课、道德法治课相融合,作为地方课程实施。由于校本教材中写的讲的都是家乡的事和人,学生读起来感觉很熟悉、很亲切。校本教材通过一件件生动感人的故事、一幕幕珍贵历史场景,爱国情怀不知不觉地在学生心田生根发芽,红色文化之花悄然绽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文化信息多元化的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切合学生实际的红色教育之路,弥补当前德育教育存在口头说教、空洞无物的不足,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使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时期,广大师生重任在肩,新长征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要过,还有许多“雄关天险”要闯。

(责任编辑:汪旦旦)

参考文献:

[1]景智雄. 浅谈红色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实践与探索[J]. 基础教育参考,2019(14):20-21+5.

[2]李霞. 论红色资源的文化价值及其实现[J]. 求实,2013(03):89-93.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德育教育小学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