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嵌人名入对辑例

2021-11-11 23:11吕雪萱
对联 2021年12期

文 |吕雪萱

把姓名嵌写进对联之中,是撰写对联的一种修辞手法。下面仅据陋见,按其不同“嵌式”略分六类,各辑二、三例以见其一斑。

将一人姓名分嵌在上、下联,这是一种类型。姓名为二字者,多用上联嵌姓,下联嵌名:姓名为三字者,上下联分别嵌名,而以横批嵌姓。亦有只在上下联中嵌名而略去姓者。

1907年7月15日,秋瑾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当时即有人在亭柱上贴一嵌姓名对联以吊之:

悲哉!秋之为气;

惨矣!瑾其可怀。

1911年旧历八月,端方以“钦命督办四川铁路大臣”的身份到重庆。钦差行辕驻江南会馆而靠近水东门。行辕大门高树桅杆,挂“端”字帅旗,左右并搭了鼓乐台,还派了卫兵多人严守,但仍有人冒险于夜里贴一对联于其门侧:

端的死在江南馆;方好抬出水东门。

极自然地嵌进端方姓名,而以“水东门”对“江南馆”,亦甚工稳。此联反映了四川人民对端贼的无比痛恨。其年旧历十月,端方西上成都,行至四川资州,被起义士兵处死,并传首重庆示众。重庆市民又编了一首嵌名歌谣:“端公无方,法力太荒;未曾参赵,先倒五猖。”当时不少老百姓认为,对联所言竟“应验”了。

又如,二十年代某年秋,程砚秋初由上海赴京演出,肖公远为撰一嵌名对联:

艳色天下重;

秋声海上来。

此联表达了对程赴京演出的赞誉之情。虽不用姓氏,但人人一见即知是为欢迎程砚(艳)秋而作。

嵌写姓名入对常见的又一类型,是把两人姓名分别嵌入一副对联的上、下联。此种类型也有用于悼亡的寄托哀思的,但以名胜之地的即景抒情,尤为多见。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字复生,他于一八九八年慷慨就义时,而当年“公车上书”力主变法的康有为则早已逃到日本。辛亥革命后,湖南浏阳建谭嗣同祠落成,孙中山等均撰对联赞谭义烈。康有为亦撰一联,将己名与谭名嵌入其中:

复生不复生矣!

有为安有为哉?

巧用“复生”“有为”的双关之意,既写悼亡深意,也流露出以遗老自居的“南海圣人”在清朝被推翻之后仍眷眷于君主立宪而歧路彷徨、无所作为的心情。

湖南岳阳楼上有一楹联,嵌入范仲淹、杜甫之名,既记名胜典实,又写游者感怀: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衡山县的王船山祠楹联,则把瞿式耜、顾炎武二位抗清名士姓名及有关故实嵌入以为“借代”,明虽不言王船山,实则大写王船山。其联语是:

恸哭西台,当年航海君臣,知己犹余瞿相国;

羁栖南岳,此后名山著作,同心唯有顾亭林。

此外,尚有虽嵌人名而以其词意用者,如:

芦中人语响;

柳下惠风和。

由于巧嵌“芦中人”与“柳下惠”,则寥寥十字,不啻画出一幅江岸风景图。

再,也有杂凑古今中外人名嵌入对联之中的,不妨举一例:

太史公作货殖列传;

斯密氏为商学大家。

此联解放前多见于宜宾城的一些大商号,以大红缎子书贴金字张挂之以为炫耀,虽有“关公战秦琼”的味道,但由于嵌入司马迁与亚当·斯密之名,比起“生意中岂无学问?经济内自有文章!”来,似又更为“时髦”。

上、下联中各嵌入二人或多人姓名,此为另一类型。略举例于下。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四川人曾编一嵌名对联以为纪念:

君宣统,臣宣怀,宣上宣下,掀倒满清十八行省;

兄尔巽,弟尔丰,尔来尔去,饵出民国一统江山。

该联由于嵌入了与辛亥四川保路运动有关的历史人物姓名,因此从中透露出这一运动的某些前因与后果,而巧用“掀”与“宣”谐音,“饵”与“尔”谐音,既别开生面而又妙趣横生,且确当地影射了时事,可谓一绝。

1913年夏初,宋教仁被刺于上海之后,成都各界在昭忠祠开追悼会,会场内有一副嵌姓名对联亦属此类作品:

大奸袁世凯,小奸赵秉钧。叹此恨茫茫,我辈公仇何日报?

明凶应夔丞,暗凶洪述祖。嗟彼苍黯黯,先生冤愤几时伸!

抗日时期,重庆曾有人以作家姓名嵌入对联,联语为:

齐白石,傅抱石,老石少石,两石画坛同凸兀;

许地山,欧阳山,前山后山,双山文苑互峥嵘。

某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举办“迎春征联”。亦有一获得头奖的嵌作家姓名对:

碧野田间牛得草;

金山林里马识途。

姓名入对而采用谐音,是嵌写姓名入对的又一种类犁。如:

罩子笼灯诸角亮; (赵子龙蹬诸葛亮)

张棚隔烛无大光。 (张鹏翱触吴大光)

两艇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鲁肃不如樊哙)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狄青难比萧何)

采用叠字“顶针”法,既嵌入人名,又充分调动借代、双关、讽喻、对比等修辞手段,以揶揄其事,此亦一种类型。

解放战争后期,胡宗南任蒋政权西北军政长官,派所部军长刘戡北犯,又令师长徐保扼守宝鸡,均先后被我人民解放军击毙。胡为二人开追悼会,有人乃代拟“挽联”一副,巧用顶针嵌名入对:

刘戡戡内乱,内乱未戡戡身死;

徐保保宝鸡,宝鸡不保保成仁。

倒顺回文成对,此为要介绍的第六种类型。

抗日战争后期,美国副总统华来士,准备到重庆访问,重庆某报曾以“华来士来华”为上联征对。要求对一名人要事。而又必须使回文亦能成句并保持原意。有个中学生应征,联语全文为:

华来士来华;

霍去病去霍。

虽然,“士”对“病”未必工稳,但以“去”对“来”,以“霍”(姓氏、地名)对“华”(亦姓氏、地名),并含“名人”、“要事”(商讨对日战事与伐平匈奴),也聊胜于无。

又,张学良字汉卿,少时慕学汉初开国功臣张良。而刘师亮少时,在家乡内江樟木镇曾拜一姓刘的老塾师为师求学。就此二字,亦可得一嵌名回文对联:

张学良学张;

刘师亮师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