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惠南镇1956—2020年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

2021-11-11 08:05陈掌明
农技服务 2021年9期
关键词:最低气温平均气温降水量

陈掌明

(上海市浦东新区气象局,上海 201399)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环境组成部分,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近百年来,气候变暖以及暖冬被普遍关注,关于气候变化的研究逐渐增多,气候学家对我国近代气候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认为,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升高明显,降水呈减少趋势[1-2];上海奉贤地区2000年以来暖冬气候趋势较为明显[3]。

惠南镇地处浦东新区东南部的滨海地带,比邻上海临港开发区,因位于长江三角洲东缘、北亚热带南缘,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色,既有海洋性气候特色,也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色,气候温暖湿润,温度和降水变化基本同季,但气候年际变化较大,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比较频繁。因此,探明该镇气候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浦东惠南气象站1956年建站以来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1956—2020年全年和各季气温和降水的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旨在为浦东惠南镇工农业生产以及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气象资料

1956—2020年气象资料来源于浦东惠南国家一般气象站,包括逐日气温和降水量。春、夏、秋、冬四季的值分别为3—5月、6—8月、9—11月、12月至次年2月的合计平均。气温、降水量多年平均值如无特别说明,是指1956—2020年65年观测数据的统计值。

1.2 分析方法

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趋势分析、累计距平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统计惠南镇近65年的气温、降水变化特征。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温变化特征

2.1.1 气温分布及年际变化 1956—2020年年平均气温为16.0℃,最高17.5℃(2020年),最低14.9℃(1957年、1972年、1976年),极差2.6℃。年平均最高气温均值19.9℃,最高21.4℃(2020年),最低18.3℃(1957年),极差3.1℃。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值12.8℃,最高14.5℃(2016年),最低11.6℃(1962年、1972年、1980年),极差2.9℃。从图1看出,惠南镇1956—2020年年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均同步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其中,平均最低气温上升最快,线性倾向率为0.35℃/10a;平均气温次之,线性倾向率为0.32/10a;最高气温增温最小,线性倾向率为0.29℃/10a,三者倾向率均通过α=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惠南镇近65年来气候存在明显的变暖趋势。

图 1 惠南镇1956—2020年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年际变化

2.1.2 气温距平变化 从图2看出,惠南镇年平均气温距平累计值呈“V”型变化,从1956年起气温距平累计值呈逐年下降,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前期基本在负方向上增加,负距平累积值达到谷底(―19℃左右),90年代中期开始逐年回升,至2020年回升到0℃以上。说明惠南镇近65年年平均气温以1989年为界可分为2个变化阶段,1989年之前偏冷,之后偏暖。对惠南镇近65年年平均气温分段求线性趋势,年平均气温1956—1989年34年的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下波动,气候倾向率接近于0℃/10a,年平均气温大多低于多年平均值;1990—2020年31年的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8℃/10a,通过α=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年平均气温大多高于多年平均。

图 2 惠南镇1956—2020年年平均气温距平累积曲线和分段趋势变化

2.1.3 四季气温变化 从表1看出,惠南镇近65年来,年和四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趋势系数均通过α=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从气候倾向率看,冬、春季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均达0.42℃/10a,春季最高气温、冬季最低气温气候倾向率分别达0.50℃/10a和0.48℃/10a。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春季以最高温度、冬季以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最为显著,冬季表现为暖冬增多的气候特征且温差变化趋小。

表1 惠南镇1956—2020年全年和四季的气温变化

2.2 降水量变化特征

从表2可看出惠南镇1956—2020年全年和四季降水量的变化情况。

表2 惠南镇1956—2020年全年和四季降水量

2.2.1 年降水量变化 惠南镇1956—2020年年平均降水量为1 181.9 mm,最多年降水量达2 024.6 mm,最少年降水量仅654.7 mm,极差达1 369.9 mm。从图3看出,年降水量总体呈波动略有增多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52.37 mm/10a,趋势系数为0.37,通过α=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从年降水量年代际变化看,惠南镇20世纪50年代后期降水量变化平缓,50年代后期平均年降水量1 163.1 mm,接近多年平均值;进入60年代后年降水量减少,至70年代均处于偏少阶段,60—70年代平均为1 045.4 mm,比多年平均值少1成左右;80—90年代年呈增多趋势,平均1 222.8 mm,比多年平均值略偏多;进入21世纪,年降水量波动幅度加大且呈明显增多趋势,2001—2010年平均年降水量1 180.2 mm,与多年平均值持平,2011—2020年平均年降水量达1 384.2 mm,比多年平均值偏多近2成,为惠南镇1956年建站以来降水量最多的年代。

图 3 惠南镇1956—2020年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2.2.2 四季降水量变化 惠南镇以夏季降水量最大,占全年降水量的37.8%;冬季最少,仅占14.1%;春季降水量(占比25.2%)略多于秋季(占比22.9%)。四季降水量中秋季的离散系数最大,其次是冬季和夏季,3个季节的降水量离散系数均超过40%,表明降水量变化幅度均较大。

从表3看出,惠南镇1956—2020年四季降水量以夏季增多趋势最明显,气候倾向率为48.49 mm/10a;冬季其次,呈略增多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1.87 mm/10a,夏季和冬季趋势系数均通过α=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春季降水量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0.49 mm/10a,秋季降水量则基本无变化。说明降水量增多主要集中在夏季,并预计未来夏季降水量可能存在增多的变化趋势。

表3 惠南镇1956—2020年四季降水量的线性趋势

2.2.3 四季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 从表4看出,春季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80年代的降水量偏多,60—70年代呈逐年代减少变化,90年代至21世纪头20年降水量又呈逐年代减少变化,特别是2011—2020年降水量为各年代最少。夏季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降水量偏少,以60年代最少,80年代开始偏多,90年代和2011—2020年降水量明显偏多,2011—2020年达65年来最高值。秋季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降水量偏多,之后直到2001—2010年降水量以偏少为主,2011—2020年大幅增多,达近65年来最高值。冬季不同年代变化趋势不同,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降水量经历正常-偏少的交替变化过程,90年代至21世纪头20年降水量呈逐年代增多趋势,2011—2020年达最高值。

表4 惠南镇1956—2020年各季降水量距平年代变化值 mm

3 小结

惠南镇1956—2020年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其中,最低气温上升最快,平均气温次之,最高气温相对较为缓慢。四季中冬、春季增温最快,秋季次之,夏季最为缓慢,其中,冬季最低气温显著升高,是导致21世纪以来暖冬气候的最主要原因。1956—2020年65年中以20世纪80年代末(1989年)为界,之前年平均气温处于波动偏冷周期,之后急剧升温进入变暖周期。平均气温线性倾向率为0.32℃/10a,略高于全国的增温幅度(0.27℃/10a),且明显高于江南地区的增温幅度(0.19℃/10a)。[4]

惠南镇1956—2020年年降水量呈略有增多趋势,具体表现为20世纪50年代后期偏少,60—70年代显著减少,80—90年代平稳略偏多,2000年之后降水大幅偏多,年际变化幅度也明显加大,2011—2020年降水量达到最高值,预示未来年降水量存在增多趋势。四季降水量以夏季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近37.8%;冬季最少,占14.1%。夏季和冬季降水量总体均呈波动上升趋势,趋势系数均通过α=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夏季降水量增加幅度最多,其次是冬季,春季降水呈不显著减少趋势,秋季降水几乎没有变化。

猜你喜欢
最低气温平均气温降水量
成都市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立春
1961—2018年高密市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日光温室内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预报模式的建立
从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看莱州市30a气温变化
1981—2010年拐子湖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近50年来全球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1956—2014年铁岭县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1970—2016年吕梁市离石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浙江泥质海岸带巨桉引种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