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布鲁姆教育目标认知层次视域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设计
——以《The Little Match Girl》问题设计为例

2021-11-11 08:27王赐艺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布鲁姆小女孩层面

王赐艺

(福建省漳浦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漳州 363200)

目前,有些初中英语教师开展的阅读课教学内容仍局限于语言、词汇、语法知识等,并没有很好地依托学科内容,教授语篇背后所要传达给学生的寓意,这使许多“育人”的想法只停留在口号层面[1]。一方面,教师无法引领学生对阅读文本和现实生活问题进行联想与应用;另一方面,学生对文本也只能停留在浅层次理解,无法达到对知识进行内化和迁移的深层次阅读。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阅读素养和文化素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性和批判性等思维能力,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英语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对语篇的深层思考,不仅要与文本进行情感的交流与体验,还要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从而完成语言知识与语言信息思维价值的构建,让核心素养融入英语课堂,使阅读课成为“悦读”课。本文以仁爱版初中英语阅读课《The Little Match Girl》问题设计为例,以布鲁姆教育目标认知层次作为思维框架,探究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一、新版布鲁姆教育目标认知层次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将教育目标中的认知层次分为:记忆(remember)、理解(understand)、应用(apply)、分析(analyze)、评价(evaluate)、创造(create)。布鲁姆以这六个认知层面(见表1)提炼了一个思维框架[2]:

表1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六个认知层面

识记和理解层面的思维层次皆属于低阶思维。记忆层面是指语言知识的学习,理解层面是对信息的提取和理解,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大多停留在这两个层面,对文本机械的学习,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用和分析层面属于中阶思维,目的是要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深度的思考、比较和重组;应用层面思维指引导学生建立所学新知识与自己认知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打开思维;分析层面的问题,可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促进学生观点的交流碰撞,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评价和创造层面的思维属于高阶思维。评价层面侧重于引导学生谈论对文本中人物、作者观点的看法;创作层面思维强调让学生对文本知识进行重组和迁移并进行创新写作和发表新观点等。

二、基于新版布鲁姆教育目标认知层次的问题设计

有效的问题设计可架起学生对文本从表层认知到深层理解的桥梁。文本,即阅读材料,是阅读教学展开的基础和根本。“作者—文本—读者”是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文本,从作者角度视为作品,从读者角度却称为读物,是信息的载体,充当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媒介。作者通过文本发出信息,读者通过与文本的互动接收并处理信息。因而无论读前、读中还是读后,任何一阶段阅读活动设计都应围绕文本展开,铺垫引入文本,分析理解文本,进而深入拓展文本,进入作者的思想和内心[3]。仁爱版初中英语阅读课《The Little Match Girl》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片段,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关键词、关键句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大意;把握叙述故事的关键要素,根据故事起因、经过、高潮、结尾的发展顺序来复述文章;同时,通过深入文本阅读,帮助学生对文本深层面理解,培养发散性思维。本节课着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对文本深层次思考并与之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品德,学生方能感悟到今天幸福生活的可贵,从而学会珍惜,懂得感恩,努力进取。

(一)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

本课在紧紧围绕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鉴赏英语童话故事特点,对故事的要素五个W 和一个H 进行学习,并学会把握故事情节主要脉络(the beginning-the development-the climax-the ending)。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口头和笔头语言表达能力。最后的输出活动使学生在学完本课后对英语故事写作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创写,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2.思维品质

本课在深度挖掘文本内涵的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努力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对学生思辨性思维品格的培养。在小组讨论环节中鼓励学生进行多层次和多角度的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发扬乐于助人的精神,积极动脑,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文化品格

整堂课以“小侦探”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细节和脉络为主线,引导学生对本故事结局部分重新审视,激发学生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品德,学会珍惜现在生活,感恩并能帮助他人。

4.学习能力

本节课侧重引导学生在分析、评价、归纳后自己得出结论的高阶认知层面,并且重视培养学生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同时培养学生能就不同的阅读活动采用不同阅读策略(如扫读、跳读、推理判断等),提高英语阅读技能。

(二)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按照布鲁姆对思维层次的划分,主讲教师设计了六个思维层次的问题,结合教学片段进行分析:

1.图片激活学生思维,引起兴趣

【教学片段1】

T(Teacher):Do you know the story?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girl in the picture?

Ss(Students):Yes.The little match girl.She is poor.She is selling the matches.She is cold.She has no shoes…

阅读教学的问题链和任务链像一条纽带把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思维紧紧联系在一起,它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理解,逐步领悟文本的主旨并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首先,主讲教师展示几张卖火柴小女孩活动的图片,让学生谈论和描述小女孩境况,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并引起学生兴趣。

【教学片段2】

T:Please divide the passage into four parts according to the beginning-the development-the climax-the ending.Please use the reading skill-fast reading to complete the story map:Who,When,Where,Weather,What,Why.

Ss:The little match girl(who),on the Christmas Eve(when),in the street(where),selling matches and dead(what),feel cold and hungry(why),snowy,windy and dark(weather).

【教学片段3】

T:What were the different feelings between the people and the little girl?

Ss:The people were happy to celebrate the Christmas and getting together in the warm house.But the little girl was lonely and cold in the street.

【教学片段4】

T:Why she didn’t go back home?

Ss:Because her father will beat her.She was afraid to go home.

主讲教师从结局出发,以学生进行“小侦探”角色扮演为主线,开展阅读文章,寻找小女孩死亡的“蛛丝马迹”,通过图片排序并根据起因、经过、高潮、结局把故事分为四部分,让学生清晰掌握故事情节脉络,理解文章篇章结构;通过快速阅读,提取故事发生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等);通过分段式阅读,设置梯度问题,让学生思考人们团聚(warm)与小女孩饥寒交迫(cold)进行对比,且有家不能回的原因,并让学生细读故事,由浅入深地理解文本和细节。

2.设置情境,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进行情感体验

【教学片段5】

T:What did she see when the matches burning?What do the four matches stand for?

Ss:She saw a warm stove,a delicious roast goose,a beautiful Christmas tree,and her grandmother.Warmth,food,happiness,love and care.

T:What’s her real life?

Ss:Cold,hungry,painful,hopeless and lonely.

【教学片段6】

T:If you are the little girl,what do you want to see?

Ss:I want to see my friends,because I miss them.

I want to see many candies,because I want to eat....

【教学片段7】

T:Why did the little girl die in the end?

Ss:The bad weather,the poor family,the indifferent people and the cruel father.

应用和分析层面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四根火柴代表的含义及小女孩的现实惨境,凸显主题cold 和warm 的对比;通过分析寒冷天气以及周围环境的描写,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语言来鉴赏文章;进一步深入引导学生思考导致小女孩的死亡原因,除了冷酷的天气和人们的冷漠表现外,还有家中父亲对待小女孩的态度。最后联系学生自身“假设你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希望看到什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进行谈论,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和共情,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3.换位思考,感情升华,培养学生良好品格

【教学片段8】

T: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If you were a passer-by/her best friend/ her neighbor,what would you do?

Ss:True happiness comes from helping others.We should give others love,and help others…

I would buy the matches and give her some food.I would invite her to go home and celebrate the Christmas together.I would make friends with her…

【教学片段9】

T: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nding? Please rewrite the story to create a happy ending.

评价和创造层面思维,教师设置了开放性问题搭建语言输出的桥梁。让学生谈谈“如果你是路人/朋友/邻居,你会怎么做?”教师给出引导性的问题和人物选择,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空间,鼓励他们的创造性,并激发学生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品德,学生能感悟到今天幸福生活的弥足珍贵,从而学会珍惜,懂得感恩,努力进取。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鉴赏故事结局,启发批判性思维,为写作做铺垫;最后让学生开放性的改写故事结局,培养学生的深度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等高阶思维。

(三)教学评价

在本节阅读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以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为基础,结合布鲁姆教育目标认识分类理论设计阅读教学,创设真实情境,将阅读语篇活动化,把课堂还给学生。主讲教师在处理阅读文本时,以“小侦探”了解案情、分析案情为主线,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小女孩死亡原因,深入解析文本内涵,让学生感受文本中的warm 和cold,注重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实现阅读教学中以布鲁姆教育目标认识分类理论设计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目标。

整堂课给学生留出了充足时间和空间思索,特别是在讨论环节,尊重学生的想法,主讲教师做适当点评,把课堂还原给学生。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在输出环节中关于改写故事结局写作部分,教师给出引导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三、基于新版布鲁姆教育目标认知层次的阅读教学方法

(一)巧用思维导图,发展应用能力

教师要以文本为基础,不仅要帮助学生更好突破难点、掌握知识、理解内容,还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信息进行思考,并深入理解故事发展的脉络,让学生保持阅读动力。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全面把握文章结构层次,分析文章意义和作者意图。构建思维导图是对语篇材料的二次加工,层层剖析,有助于把分散的信息点串成信息链,能有效发展学生对文本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及语言迁移应用能力。以仁爱英语八年级Unit 4 Topic2 Section C《How can we protect ourselves from the earthquake?》为例,教师利用地震前、中、后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提取indoors 和outdoors 应该采取的措施,使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应用文本信息,学会灵活自救(如图1)。

图1 思维导图

(二)以读促写,促进创造力培养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一体。以读促写即扩大了阅读的广度,拔高了阅读的高度,拓展了阅读的深度,能有效促进阅读输入的语言知识内化,使学生在充分理解语篇内容后,能超越文本,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性能力。以仁爱英语八年级Unit 4 Topic1 Section C《Rainforests》为例,本文体裁为说明文,根据文体特点what-why-how,把握作者写作意图为呼吁人们保护热带雨林(如表2 所示)。学生通过对热带雨林特点和重要性的学习,加深对森林的认识,最后以读促写,通过写一篇保护热带雨林倡议书,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学会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表2 Rainforests

2014 年教育部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立德树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英语阅读课上,教师既要把英语作为一门沟通交流的语言,又要把英语作为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工具。一堂有效的英语阅读课,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基于新版布鲁姆教育目标认知层次理论,做到精于设问,善于引导,巧于点拨,进而使学生能够自己思考、自主表达、自主实践、自主探究,这样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猜你喜欢
布鲁姆小女孩层面
布鲁姆-特内教学提问模式在超声医学科教学读片中的应用
爱掐人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爱的小女孩
爱哭的小女孩
基于“数字布鲁姆”理论的空间形态构成知识更新与慕课建设
基于混淆布鲁姆过滤器的云外包隐私集合比较协议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