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三维语法IDEA 复习课教学模式实践

2021-11-11 08:27陈赞招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语篇语法导图

陈赞招

(福州第十中学,福建 福州 350011)

一、引言

随着核心素养提出和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碎片化语境下,教师孤立、填鸭式地讲授语法规则为主,各式专题、真题、强化训练为辅的传统语法课堂日益突显出它的局限性——加剧学生的被动学习。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地输入,机械地背诵,僵化地做题,然后上考场用考题验证语法使用的正误。在这种脱离语境或语境碎片化的教学模式下,虽然他们的语法知识储备量会大幅增加,但学生的语法学习缺乏思维的参与过程,缺乏对语言的实际探究过程,也没有知识的建构过程和实际的交际实践,最终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依然不足。

笔者在两年的三维语法课题实践研究中,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所主张的主题意义探究为指导思想,建议课题组教师将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原点和终点来开展高中英语语法新授课和复习课的教学。

二、理论阐释

(一)主题意义

程晓堂指出:“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就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设计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与活动”。[1]鉴于此,开展主题意义探究首先要确定主题。那何为主题?何为主题意义呢?张金秀认为,主题就是指文本传达出的中心思想和核心观念,具有确定性。[2]主题意义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因为主题意义是在个人与文本、他人和自我的积极互动、探究中建构而成。

(二)探究

《现代汉语词典》把“探究”解释为探索研究和探寻追究。《牛津英语词典》里“探究(inquiry)”释义为“问询、调查、研究、检验知识和信息的活动、提问和质疑的活动”。由此可见,中西方均认为探究是需要高阶思维主动参与的,这也是教育家杜威所创的“情境、问题、假设、推论和验证”五步探究法的理论依据。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罗林·W.安德森(Lorin W.Anderson)教授反对把与教学目标有关的概念和策略直接告知学生,主张创造一种认知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这些概念和策略。在教学实际中,虽然很难做到让学生独立探究,但可以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或带着问题,探寻答案的过程,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三维英语语法

Larsen-Freeman 于1992 年创造了有别于静态名词“语法”(grammar)的“语法技能”(grammaring)一词,意味着动态语法观的出现,紧接着于21 世纪初综合以往众多语言学家的观点,提出了语法是由形式、意义和运用组成的完整的、有意义的、动态性的系统,是建构意义、实现语言交际功能的形式手段,标志着动态三维语法框架的形成。缘何提出形式、意义和运用呢?因为语言系统的构成成分是语法、语义和语用,这三者也是交际语言的三个维度。三维语法提倡联系语言的语用、语义来描写语言的形式,其宗旨就是探讨语言结构形式的意义及语篇功能。故而,三维语法的三个维度分别指:(1)形式:目标语言单位的构成;(2)意义:目标语法表达的基本意义;(3)用法:目标语法的使用时机和运用的原因。这种主张反映了语言的动态性和语法作为构建语篇的本质特征,可以算是语法界最全面的新概念,随后,受到越来越多语言学家们的推崇。

《课标》也认同动态三维语法观:在语言使用中语法知识是“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体,与语音、词汇、语篇和语用知识紧密相连,直接影响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3]并指出高中生发展语法意识的前提是应学会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新的语法知识。所以,学生在学习语法时,不能只是把语法等同于语法规则来学习,而要力求探究语法结构表达什么意义,是如何表达意义的,以及语法结构与意义间的逻辑关系。若如此,学生不仅能学习语法知识,还能发展思维能力。

(四)IDEA 语法复习课教学模式的提出和理据

针对传统语法复习教学中常见的碎片化语境、填鸭式讲授、死记硬背规则、机械性刷题等问题,笔者以交际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师生共建规则、建构主义和探究教学法等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三维语法IDEA 复习课教学模式。何为英语语法IDEA 复习课教学模式?IDEA 分别代表:

Introduction——引入语法项目和语篇;

Discovery ——自行发现目标语言并画思维导图;

Explanation ——阐释语法结构所传达的意义和使用场合;

Activation——激活语言输出活动。

IDEA 模式提倡主题语境教学,做到“四个一”,即围绕一个主题语境开展语言输入、目标语法形式和语义探究及语言输出活动,重视语法结构、意义和使用的统一性,兼顾教学的输入、输出的一致性。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语法问题有所侧重,做到教学评一致性,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运用语法知识和语言知识的综合实力。

教师运用IDEA 英语语法复习课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时,简要操作概述如下:

第一步,根据预设的主题呈现聚焦目标语法的主题语篇;再依托某个具体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并回答,随后教师展示本课复习语法项目。

第二步,学生阅读主题语篇,自行发现目标语法所在的句子并划线,然后回忆旧知,画目标语法结构形式和规则的思维导图,小组交流,完善思维导图,实现语法形式或规则的精要整合,同时在自己的薄弱处做记号并腾出空间做详细的梳理,形成适合个人实情的导图。

第三步,学生解释主题语篇中目标语法所使用的场合和意义,不足之处,师生共建。针对学生的难点集中区,教师可以适时介入,发挥支架作用并提升学习效度。

第四步,激活使用该目标语法的主题语境下的情景内容输出运用。

三、教学课例展示与评析

本课例是笔者听完福州一中邱天华老师的非谓语动词复习课后,做的一份同题异构设计,主题语境是“关于婴儿基因编辑(baby gene-editing)”。

(一)导入呈现

学生速读手中的VOA 新闻文本,完成新闻概要:

The first gene-e___babie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were produced by using gene-e___tools _______(get)rid of some genetic disease,which shocked the world.

核对答案后,再口头提问:What attitude does the reporter show to the event?随后,展示本课课题:非谓语动词复习。

[设计意图]

语言只有在语境使用时才富有意义。学习者若能在相对完整、真实的情境中接触、体验、理解和学习语言,他们就有可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形式。功能语言学家认为,语法是用来表达各种意义的语言资源,所以教师依据真实的新闻信息在课堂上再现真实且有意义的情境,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语用体验和语境图式,品悟真实语境中语言形式、意义和运用间的关联,领悟语法规则的内涵和语法结构的语用功能,最后通过填写概要的任务促进语法形式在交际中有意义地运用。

(二)外显形式

再次阅读文本,自行发现目标语法所在的句子并划线,然后回忆旧知,画目标语法结构形式和规则的思维导图。小组交流,完善各自思维导图。教师核对含目标语法的划线句子,并投影部分导图,师生共交流。学生再次完善各自思维导图。笔者适时提醒学生在各自的薄弱处标记号并腾出空间做更详细的梳理。

[设计意图]

语法学习的一个焦点就是识别并掌握目标语法的外显形式,在语篇中自行发现相关句子是对学生对该语法形式是否熟悉的一种判断依据。而学生自制目标语法规则的思维导图则是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将分散繁杂的规则进行分类、归纳、网络化。小组交流、完善导图还是一个初步输出、辨别、查找“盲维知识”、批判、反思和总结的过程。

(三)阐释意义

教师先提问: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sample babies and relative influence?教师先做一个示范,介绍并展示第一个相关的目标语法词块,解释主题语篇中目标语法之一所传递的意义和使用用法。学生完成剩余任务,不足之处,师生共建(如表1 所示)。

表1

[设计意图]

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就不能忽视他们的探究过程。教师利用任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探寻答案的过程,就是对语言的实际探究过程,有利于知识的建构。在交流过程中,若教师发现学生的难点集中区,适时介入,发挥支架作用有助于提升学习效度。该步骤强调基于语篇、语境和语域,进行意义分析,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意义传递的语言运用,熟悉目标语法的形—义—用,为后面熟练运用目标语言做铺垫。

(四)交际输出

笔者设计了四个基于主题语境的输出活动,分别是:

1.读同主题的不同报社刊发的文章(本课使用Yahoo 同主题文章),让学生先回答这篇作者持有的态度是否与前一篇一致,并试图找出VOA 语篇划线句子的同义表达,如果该句不是使用非谓语的,请学生用非谓语改写。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再请代表展示讨论结果,观点需要用上本课的目标语法——非谓语。问题为“Peers talking:Are you for or against gene-editing?Why? ”讨论的过程中,关注组员的观点及目标语法使用的正确性,如有不正确的,做好匿名记录。

3.收集错误的表达,投影部分表达,现场改错。

4.同题现场限时笔头写作(需用上目标语法)、投影展示并点评。(课后作业:给该报道的记者写email谈论你对此新闻的观点)

[设计意图]

输出活动讲究情境化、趣味性、丰富性、层阶性和交际性,根据学情可以有所侧重。如英语学习力强的学生就可以在巩固语言形式方面少花精力,而重交际功能的输出活动,提升学生的交际运用英语能力,即指在何时、何地、对谁、以何种方式、说什么内容的能力。反之,则逐步过渡。总之,这就是一个调动学生思维,实现吸收内化目标语法形—义—用的过程,也是一个将语法知识转化成语言技能并形成语法运用能力的过程。

四、结语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三维语法IDEA 复习课教学模式提倡语法课主题语境化。学生在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或复习形式、体会意义,并交际性使用语法,最终升华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语篇语法导图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第6章 一次函数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