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生思维的小学低段数学品质课堂实践策略
——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为例

2021-11-11 08:27王海珍周志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找规律规律导图

王海珍 周志平

(1.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福建 福州 350026;2.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

小学数学课堂的本质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有研究者指出:“数学品质课堂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讲堂’变为‘学堂’,让小学生在快乐的认知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以此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生命发展潜能和生命活力,最大限度地催生出高效化数学教学。”[1]数学品质课堂是聚焦思维、认知和学生生命的高效课堂,特点是快乐认知、积极认知、高效认知。就品质课堂的特点来说,有的教师认为,品质课堂是人性化、趣味化、高效化和实用化;[2]有的教师认为高品质数学课堂的前提就是在教学中营造多思考、巧活化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3]基于小学数学偏思维的特性,数学品质课堂应立足学生思维培养,抓住思维的问题性、互动性、探究性和可视性四个特点,由思维入认知,由认知到生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生命活力,突破生命潜能,实现高效的品质课堂。

一、品质课堂的起点:立足思维的问题性,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从低年级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品质课堂的起点。如何引导学生爱问,会问,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既是学生学习体验提升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过程。

(一)创设平等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爱问

(二)给学生问题的起点——让学生会问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会懂得提出问题,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善于抛砖引玉,而且要懂得找到好的起点,引导他们学会提问。如在执教人教版一年级找规律的过程中,当引出课题找规律之后,教师提问:“要学找规律,你想学到什么呢,或有什么问题要问的么?”学生面面相觑,不懂得如何提问。

师:会提问题,会懂得提出好的问题,代表你是个爱思考的学生,咱们目前不会提问题没有关系,但从今天这节课开始,咱们都要带着问题去学习。比如,学找规律,找规律怎么找呀,也就是找规律的方法是什么呀,你看这是不是一个好的问题。经过这个问题的启发,你有什么新的问题产生么?

学生们受到启发,大胆发言。

生1:规律长什么样?

师:哦,你是想问规律的特点。你们觉得这个问题好不好?

此刻,学生还不敢很肯定的回答。

师:这个问题太棒了,你看找规律,规律是什么,也就是它有什么特点,这是这节课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把掌声送给会提问题的他。

这是沙盘实训课程中最易出现也较难控制的一个问题,严重影响了课程的实施效果。团队中的个别成员在学习前期一旦松懈,进入不了角色,对经营规则、经营思路一知半解,则极易被边缘化,后面即便想加入也比较困难。因此,为了达到实训效果,使得全员参与,有必要引入激励理论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行激励。

此刻,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思维的火苗已经点燃。接着“找规律有什么用”等问题,课堂围绕着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开展下去。让学生清晰地带着问题去探究,去学习。明白自己想学到什么,要学到什么。好的问题促进思维的开始,良好的思维促进问题的深华。在低年级的课堂中立足课堂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构建品质课堂的起点。

二、品质课程的过程:利用思维的互动性,促进生命活力的升华

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中提到“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能力”[4]。他提到互相倾听是学习的开始,是互动的开始,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行为。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注重训练的是学生的说,而忽视了学生的倾听。

(一)倾听——思维交往的基础

真正的倾听应该有这样的几个层次:能用目光注视着对方认真倾听他人发言,这是学会倾听的第一层次;能接着别人的话往下说的同学,说明他在倾听的同时,受到了启发,产生了自己新的发现和思考,这是倾听的第二层次;第三,能对别人的话语进行简单梳理总结的同学,说明他不仅学会倾听,还善于互动协作。在该节课中可以用以下策略去引导学生倾听。

1.复述——比较发言中的关键信息。新课开始,要求从主题图中找到有规律的地方。教师提问:“你从这里找到什么有规律的地方,认真听听看他说的最重要的是什么?你能再说一遍吗?”引导学生比较并体会发言的异同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在倾听时进行比较,发现异同点或优劣处。如找规律这节课在探究圆形排列的物体的规律时,出现两种不同的规律描述,“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为一组重复出现”和“一个女生和一个男生为一组重复出现”。由问题“为什么在这里出现两种不同的说法?”引导出圆形物体排列时找规律的观察方法。

2.补充——完善别人的发言。学生的学习不但是跟教师的交流,更是跟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在每次倾听之前提出具体的倾听任务。如“认真听,他的表达完整么,有不够完美的地方你来补充。”

(二)语言表达——思维碰撞的工具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给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根本。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但要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而且要用规范的语言引导学生;对学生的说话训练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逐步训练学生用清晰的、简练的、精确的语言来表达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规律。

1.从自由地说到严谨地说。新课开始,教师提问:“孩子们,从这幅图中你能找到什么有规律的地方呢,认真观察,然后自己小声说一说,说完学生汇报。”学生从中发现旗子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把发现的规律读出来。“像这样黄红一直出现”,教师引导学生——引出“重复出现”;用一个词来表示“谁在重复出现”——引出一组;接下引导学生用上这两个词和自己的表达,把以上发现的规律再说一遍。基于学生的年龄和心智发育规律,学生的语言具有随意性、零碎式、不完整等特点。因此教师正确、科学的语言示范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形成良好的影响,用语言促进思维的升华,为构建有品质的课堂服务。

2.从单一形式的说到多种形式的说。传统课堂学生的说仅限于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说,可是每节课个体回答问题的机会有限,学生语言训练的机会很少。品质课堂讲究自己主动参与到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从单一形式训练的说到多种形式训练的说。

一是注重同桌互相交流,同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互相发表见解、表达观点,这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二是注重小组讨论,在小组里每一个学生既是发言者,也是倾听者;既可以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可以面对全班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是注重边做边说,将动作内化成语言,再表达出来。如本节课找规律的方法,教师示范后让学生边说方法边动手圈一圈,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知一组的概念。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四是注重总结延伸,引导学生对刚学习过的内容进行总结。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通过学生的自主小结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促进其思维的成长。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时机,适时为学生创设并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利用言语互动,促进思维的升华,深化品质课程的过程。

三、品质课程的难点:抓住思维的探究性,突破生命的潜能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思维方式和特点各有特色,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较弱。他们的理解力比学前儿童有所提高,已能理解一些稍复杂的词语、公式等,但主要还是借助直接经验的理解,仍然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形象性。根据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该节课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观察,不断开放对规律、特点的探究过程,不断拓展规律的内涵,突破学生的思维屏障和品质课堂的难点。

(一)从简单走向复杂

课开始,从教室的布置开始观察,让学生尝试表达找到的规律。从最初观察到的两个为一组到三个为一组再到多个为一组的规律的特点,先让学生感悟规律在数量上的特点。同时从最先发现的按颜色排列的特点,接着到性别、形状、方向、位置等排列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从教室里的延伸到教室外的,从身边的事物延伸到生活中的其他事物,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不断拓展规律的内涵,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二)从单一走向多元

从最初只从数量、颜色、位置、形状等单一的规律特点的观察和表达,到观察并表达出多种特点同时存在的规律,到最后自己创造出复杂的多种特点组合的规律,既拓展了规律的内涵,也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三)从静态走向动态

该节课开始,教师从一组有规律的掌声中引出主题,留下悬念;然后从身边静态的物体的排列开始观察,寻找各种规律的特点;最后在课堂结束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创造一组有规律的掌声,与开始相互呼应。从静态的观察延伸到动态的观察,既拓展了规律的内涵,也拓展了思维的深度。

课堂只有开放,才有生成的可能,只有不断地生成,课堂才有生命力,学生和教师才能共同成长。教师要善于抓住重点探究,突破学生的思维局限,为构建有品质的课堂服务。

四、品质课堂的终点:重视思维导图的可视化,达到课堂的高效

思维可视化将课堂教学从知识层转化到思维层,是对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5]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有着具体、形象、浅显的特点,以感性思维为主。但如何在感性思维里培养孕育理性思维的火花,思维可视化是不错的方式,思维导图有助于为高品质的课堂服务。

该节课开始提出了三个问题:1.规律的特点;2.找规律的方法;3.规律的应用。在三个问题的引导下,教学是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不断丰富找规律的素材,丰富规律的内涵,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最后形成思维导图。课堂最后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总结延伸本节课的收获,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帮助下,依托思维导图(如图1 所示),尝试进行理性的概括,发展语言能力,提炼了学生思维,达到构建品质课堂的终点。

图1 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思维不应模式化,而应注重策略化。在实际教学中,应立足思维的问题性、互动性、探究性,充分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效品质课堂。

猜你喜欢
找规律规律导图
烃思维导图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找规律”问题的基本特点及有效实施对策
《找规律》案例教学与反思
第6章 一次函数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