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渗透策略

2021-11-11 07:16章小英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8期
关键词:审美阅读小学语文

章小英

摘要: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蕴含的审美因素,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主动体验,通过简单的对比及分析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情趣,真正彰显语文教学的重要价值及作用。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渗透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审美;课堂教学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個性化成长受到了教师的关注。作为学生综合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及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真实情况,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个性化发展要求,让每一位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由内而外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努力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从教材内容和生活中提取审美教育的资源,给予学生美的启迪,对不同教育资源灵活配置,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此让整个课堂教学大放异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阅读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渗透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审美教育的现状

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有非常直接的影响。但是受应试教育影响,语文教学实践中识字、阅读、写作的教学都是为了考试获得高分,而淡化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使得学生对语文课程缺乏兴趣,认为这门课程索然无味。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一些教师在“知识本位”及“能力本位”的影响下,没有意识到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积极意义,只侧重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功能,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将教材中一篇篇优美的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致使学生越来越厌倦语文课程。

其次,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手段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与文本之间人文情怀的对话,学生体验不到真情实感,激发不了审美意识,产生不了审美趣味,审美需要得不到满足,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最后,教师只注意到了语文课堂教学,忽略了课外阅读对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作用。而学生只有在广泛的阅读中,方能感受到写景状物的自然美、品格高尚的人物形象美、物我两忘的意境美、起承转合精妙的结构美、节奏欢快的音乐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阻碍。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渗透策略

1.感受阅读魅力,丰富审美体验

教师要将审美元素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能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引领他们在听说读写活动中寻找美、感受美、鉴赏美,进而实现创造美,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审美渗透,让他们充分感知阅读教学所带来的魅力。阅读课堂是渗透审美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借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美、感受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美、在社会生活中发现美,并融入自己的审美体验,获得审美的感知。教师要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朗读,抑扬顿挫的语言引导学生融入情境,带领他们感知教材,从而在阅读教学中获得审美的体验。例如在学习部编本四下《乡下人家》一课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家乡风景的描写,认真地读一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学生在阅读时要画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媒人独特的语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并试着在头脑中勾画出美丽的画面。教师让学生读读课文,并提出问题:如果你为课文配图,你会配出哪些图画?由于有审美知识的渗透,小学语文课堂会变得生动,教师要引领学生去体会阅读的乐趣,能将文本的信息转化为美的享受,让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能感受到内心的愉悦,能获得情操的陶冶。

2.体会学科人文,营造语文美感

语文学科既有工具性,也有人文性,教师要挖掘文本中蕴含的精神、品格、情趣等内容,让学生获得文化的熏陶,拓展学生的精神领域,为学生留有独立思考、批判质疑的精神空间。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或源于地方志之中,或源于当地的传说,或源于当地的名胜古迹。教师要运用这些好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将自己的独特感受融入到阅读学习中,能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他们的知识内化。

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入到文本之中,去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师还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去感悟文本,从而获得深度的体验;语文学科具有自然、语言、人性之美,教师要挖掘文本中蕴含的自然、情感与意境之美;教师要让学生反复细读词句,反复咀嚼,并开启他们的想象;教师要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诵读名著佳作,品味好词佳句,从中感知美、欣赏美、鉴赏美。

3.挖掘审美内容,促进审美感知

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活动,能直观地体会语言与情感之美,能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感受。汉字的形状具有多样的美,有象形、有形声、有会意,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能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感受汉字的美好,能形成审美的意识。学习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文质兼美,内容意趣深远,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能让人获得审美的体验。语文教材中优美自然的风景、绚丽的生活美景令人向往,生动的人物形象让人感受深刻。

阅读的文本还有情感之美,作者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手段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对真善美的赞扬以及对假丑恶的揭露。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内容,针对关键词句展开分析,能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深情。教师要通过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去参与文本内容的感悟,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从而能感同身受。如在学习部编本五上《慈母情深》一课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品读文本,想象文本中的场景,说说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慈母情深”,通过小组的交流说说最触动场景、细节有哪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形象中的美育资源,有植物、动物、自然之美。如阅读《猫》感受其古怪、淘气,体会人与猫之间和谐相处的境界。《白鹅》通过白鹅号饭的场景刻画了“傲慢”美。教师要通过形象的刻画来体会人物形象之美,表达人物良好的精神品质。教师要挖掘文本的意境,加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

教师要挖掘插图中的美育资源,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能从插图中优美的形式、丰富的图画中感受它的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看插图,能加深他们对阅读内容的感受,能提升他们阅读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

结论: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美育的引导者、启发者,要引导学生去理解美育内涵,增加学生美的体验。教师要挖掘美育资源,让他们去品味美、欣赏美、发现美,从而能调动学生的审美兴趣,让他们获得美的熏陶。

参考文献:

[1]王璐.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材分析——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J].新智慧,2021(15):37-38.

[2]刘春芳.探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1(21):48-49.

[3]许建军.小学生语文“听说读写”核心素养“面试”评价策略探析[J].求知导刊,2021(21):25-26.

猜你喜欢
审美阅读小学语文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