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综合英语主题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1-11-12 15:25高凤霞商丘师范学院外语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英语

■高凤霞/商丘师范学院外语学院

一、前言

教育部2020年4月25日在线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明确指出,新时代的英语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南》要求综合英语课程要融合语言与知识教学,突显学科的人文特色,用经典题材搜索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用热门话题反映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热点话题展开讨论,表达观点,培养思辨能力。因此,综合英语课程必须强调能力、知识与人格塑造相结合的全人教育和培养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鉴于此,综合英语教师探索课程思政新模式和协同育人新举措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概念界定

(一)课程思政的实质内涵及其核心要素

课程思政是我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与创新的产物,其核心要义是通过深入挖掘学科中蕴含的思想政治资源,充分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和每位教师的育人职责,推动专业课和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习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工作。”由此可见,教师是课程思政第一核心要素,教书育人是所有教师必须承担的使命;课程思政的根本要求是专业课要回归育人本源,即课程育人是课程思政第二核心要素;课程思政实质是教育理念的创新或教育价值的回归,此乃课程思政第三核心要素。

(二)主题式教学的理论与内涵

主题式教学是一种融入主题内容和语言教学活动的外语教学模式;围绕特定的主题,教师提供具有高度动机的环境,引导学生就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学生则通过挖掘有关资源,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达到提高问题解决、探究和创新等能力的目的。Stroller(1997)提出的“6-T”方法可以更直观地解释如何将主题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它们是主题、文本、话题、线索、任务、过渡。换句话说,主题式教学的本质就是以确定的主题为核心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进行研究性学习,它突出了语言的实际意义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能力。

三、基于课程思政的综合英语主题式教学模式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好政治关、文化观和价值观,让英语课上出“思政味”,是高校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英语专业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重知识技能轻人文素养的功利化问题,致使英语专业成为高校思想教育的薄弱环节,严重制约着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而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有助于突破上述障碍。况且,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与国外历史文化、人文地理、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联系最为紧密的综合英语应首当其冲,责无旁贷。因此,基于课程思政的综合英语教学改革在一定意义上契合新时代课程教学“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要求,是切实可行和十分必要的。

四、基于课程思政的综合英语主题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研究教学材料,确定教学主题,挖掘思政元素,理清教学脉络

课标是确定教学主题的依据,而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是课标的具体体现。基本脉络的构建,既要以教材为基础,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有时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重组和整合,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的需要。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第12单元Text A:A Fundamental Technique in Handling People为例:通过对课文进行主题分析,笔者确定本单元的主题为“与人打交道的基本原则”。围绕主题,我们可以构建这样的课堂教学脉络——你知道哪些与人打交道的技巧?与人打交道的技巧的重要性是什么?如何习得这些技巧?尝试将和谐、平等、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中去。确定基本脉络之后,我们要围绕教学的基本内容设计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对理解文本所需的文化背景知识,我们可以采用授导型教学,如Dale Carnegie,self-help books,B.F.Skinner and behaviorism theories,Abraham Lincoln,Dueling Culture,West Point,the American Civil War,Gettysburg Address,Mark Twain,Benjamin Franklin,Thomas Carlyle,Bob Hoover 等;至于文章的结构分析、与人打交道的技巧及其重要性与习得渠道等,我们就作为探究性教学项目。

(二)根据主题和学生特点,构建学习小组,聚焦话题,搜集材料,做到全员育人

有效的话题设计可以加强学生对内容和语言的有效学习。根据第12单元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constructive criticism not destructive criticism,praise not flattery等与主题A Fundamental Technique in Handling People有关的话题。然后,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4-6人学习小组,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大量、广泛的资料搜集,包括书面阅读材料;试听材料;实地考察的材料;自制的材料。此外学生还搜集了大量与主题有关的阅读材料,比如文章“How do Freshmen Deal wit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等。

(三)分享资料,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合作探究主题意义,做到全过程育人

课前,师生可以把搜集的与主题相关的学习资料推送到学习平台,以便共同分享。同时,教师给学生分配好学习任务,比如:作为导入部分,我根据各小组的特点和对社会或校园生活的认知遴选热点话题,让学生尝试自编、自导、自演能体现与与主题相关的小视频,以提高学生对既定主题的感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结合自制的视频说明与人打交道的技巧,并就主题相关问题进行讨论:Do you find it easy to deal with people?If not,what is your problem in handl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How do you intend to improve?What is the “fundamental technique in handling people” according to the author?通过头脑风暴,学生习得一些与人打交道的技巧并意识到其重要性。在预习课文和阅读辅助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就课文内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In what sense is the writer using the word “criticism”?Can we do away with criticism altogether?以此激励学生用英语发表个人见解,提高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四)展示成果,评价效果,提高思辨能力,达成共识,做到全方位育人

课中,我采用小组展示→组际交流→全班沟通→师生评价的流程。根据任务分工,小组轮流走上讲台展示学习成果,组际交流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自信心和成就感。有一组同学通过自制的视频故事“Dancing Team”告诉大家队员之间只有以诚相待才能和谐相处。而我则通过对他们表现的评价引入本单元主题。文中卡耐基感人肺腑的语言、具体生动的例子、引经据典的立论、博古通今的知识都令读者大为折服,因此,在讨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时,我要求学生引用文中的名人轶事。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不仅帮助他们提高主题意义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课程思政所特有的和谐氛围也自然形成,明白和谐、平等、诚信、友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

五、结语

主题式教学重视学生对教学全过程的参与,通过启发式、任务式与合作式学习,学生实现对主题意义的深入理解,促进语言知识的生成。实践证明:在综合英语课程中推行思政教育优势显著,能有效地将语言知识技能传授与思想政治育人相融合,既增强了语言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又提升了思政育人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因此,基于课程思政的综合英语主题式教学实践有助于营造一种润物无声的生态学习环境,有助于教师通过“三全育人”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主体性和兴趣,有助于师生实现知识意义的共同建构和思辨能力、思想品质的共同提升,无疑是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之一。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英语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