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龙门石窟域外装饰纹样的丝绸之路价值探析

2021-11-12 15:25任凤霞龙门石窟研究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龙门石窟西域丝绸

■任凤霞/龙门石窟研究院

一、龙门石窟概述

龙门石窟自北魏开凿以来,已经历了1500余年的沧桑,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体现了皇家意志和行为,具有浓厚的国家色彩。龙门石窟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石窟和石阁造型艺术,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域外装饰纹样

装饰纹样是指在图形纹样设计中,用来装饰、美化生活的图案形式,服装的面料图案、工艺品的纹样及地毯纹样等等。龙门石窟的装饰纹样,是龙门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构图精美、内容丰富并呈深浅浮雕图案的纹样在整个石窟大量分布,起到了分界调和的极强的装饰艺术效果。

植物纹样主要以莲花纹和忍冬纹最多,还有石榴纹和葡萄纹只在龙门北魏时期的古阳洞、火烧洞中的有些石阁,另外还有菩提树、联珠纹、卷草纹等。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主要的装饰纹样:(1)莲花纹,莲花,我国自古就有种植,取其圣洁之意,最早的莲花图案应该出现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的石柱上。(2)忍冬纹,忍冬是一种植物,又叫金银花,因处寒冬不凋零,生命力极强,故名忍冬。龙门石窟的忍冬纹多数为单叶,并且二方连续排列的较多,这些纹样有二方连续的忍冬缠枝纹、波状形二方连续忍冬纹等。(3)菩提树,是一种桑科榕属的植物,大型乔木,原产印度,为印度国树,因此在印度艺术中多用此树来装饰。另外需要提及的是龙门还有一种“龙华树”的装饰,龙门石窟中出现此树做装饰的洞窟主要有普泰洞、魏字洞等。(4)联珠纹、卷草纹,联珠纹是用一圈连续的圆珠作为一个图案的装饰。

动物纹样中,龙门常用的主要有龙纹、饕餮纹和狮子纹。前两种都是中国自古就有的装饰图案,而狮子纹则应该是外来的,据记载,公元一世纪八十年代西域安息国献给当时的东汉帝刘炟两只狮子,后来就出现了狮子的雕刻,而且人们认为狮子庞大凶猛可以起到护卫作用,最初就把他雕刻成石狮放在陵墓,来驱邪避恶。然而在中国出现大量的狮子雕刻则是在南北朝时随着艺术的日益昌盛而发展起来的。

飞天的形象虽来自印度,但到中国后随着印度文化、西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长期交流融合,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装饰形象。

龙门石窟的外来装饰纹样除了上述内容外,还有北魏石刻塔中的“覆钵式塔”之装饰,这种塔的形制来源于古印度原始的窣堵坡(亦即佛塔),龙门留存现在的覆钵式塔有四座:第一座为莲花洞北壁由北魏建义元年(522年)比丘尼道慧所建;第二座为莲花洞外南崖壁上由北魏比丘道济所建;第三座为普泰洞南壁系北魏时期建造;第四座为药方洞内前壁窟门上方的覆钵式塔。另外在龙门石窟的“石刻门柱”当中也有外来元素,在宾阳中洞窟门两侧石柱中的右侧拱柱仅存的柱头风格以及古阳洞北壁上层的北魏杨大眼造像龛的两侧石柱为八角瓜棱形凹纹石柱等,这些都属于古希腊爱奥尼亚风格式石柱,是典型的希腊文化艺术之一。

三、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

(一)丝绸之路的开通

西汉,张骞通西域,发现中国西方有大宛、康居、大夏等10余国。班超纵横西域30年,归附汉廷者50余国,“商胡贾客日款于塞下”。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出土唐代仕女图、舞伎图、奕棋图,尽是长安风味的服装、发式与生活模式。而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以及古阳洞、惠简洞的本尊无一不呈现出“希腊鼻”造型的样式,这也是受到了西域犍陀罗艺术写实风格的影响和感染!东汉班超转战南疆、北疆30年,周旋于“群胡”之间。唐代官兵,“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交河在今吐鲁番,西汉时有车师前国,汉遣兵屯戍;唐时为高昌国,唐平定其地,置西州,设安西都护府。汉、唐官兵面对的族群颇为庞杂,有:塞人、月氏、乌孙、匈奴、铁勒、粟特、昭武、突厥、回鹘、契丹。他们使用种种不同的语言文字,诸如:佉庐文、焉耆文、粟特文、吐火罗文、于阗文、吐番文、回鹘文、喀拉汗文、阿拉伯文;丝绸之路上,各民族交流融会,丝绸贸易,穿插一次又一次的兵戎争执,也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发展。

(二)丝绸文明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驼白练到安西。丝绸之路的货物最主要的就是丝绸,这些精美的帛、锦、绮、绫,吸引东西方的商人,牵引骆驼商旅队,踏出人类历史上最壮阔的一条路。十九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独具慧眼,称之为“丝路”,指出“丝绸”乃这条道路所以出现与成长的关键。丝绢摸起来细腻柔顺,看起来亮丽灿美,却能久用不坏。浙江出土4700年前的绢,1平方公分之内有经线40条,纬线40条,显然已经颇有发展历程。汉唐丝绸美如云霞,薄如蝉翼,于是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贩至中亚、西亚,直到西欧。

希腊人与罗马人购入大量中国丝绸。罗马贵族非丝绸披身不敢参加盛宴。他们听说此物来自东方,称这个国家为“丝之国”;以“丝”来称呼这个神奇的国度。丝绸文明所含蓄的这些特质,也是中国文明所以早熟而有所贡献的缘故之一。

四、丝绸之路的价值

(一)推动贸易活动

自从张骞通西域后,一时之间,丝绸之路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当时西域及西南夷诸民族,由于重视汉朝财物,往往假使者之名,利用公家财币如锦缯等丝织物及黄金之类贱市于外人换取私利。西域诸族商人络绎不绝的前往中国从商,这种状况在唐朝已经极为兴盛。唐代,政府积极经营西域,在中亚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设置完善的行政机构和国防制度以维护主权和商旅安全。所谓“贡赐性的贸易”是指边疆诸族国通过“朝贡”的方式,换取中国“回赐”礼物的一种特殊贸易方式。

(二)推动文化活动

丝绸之路上总是一些特定的面孔:商人、冒险家、军人等。商人到处找寻销售的机缘,走出一条又一条的羊肠小径;冒险家以勇气打通一座又一座的严关险卡;军人以实力开辟畅通的大道……各种各样行业的人开道引路,带来崇高的精神文明,是丝绸之路的智慧之光。很早,就有人从西方走向东方,带来东方没有的思维与观念。

猜你喜欢
龙门石窟西域丝绸
张骞探西域
初探中国四大石窟艺术
草原之晨?西域胡杨之魂?阿尔卑斯之晨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分析洛阳龙门石窟旅游的问题及对策
丝绸般的黑发,盘旋少女顶上
祖逖闻鸡起舞
THE STONELIONS OF CHINA
丝绸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