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强化高校公共卫生健康教育角度探究危机管理机制的完善思路

2021-11-12 15:25重庆护理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公共卫生防控

■贾 媛/重庆护理职业学院

目前来看,高校的公共卫生事件频频发生,且种类越来越多。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如果高校中发生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会影响校园秩序,还会影响社会稳定。所以,一定要做好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构建科学的危机管理机制,保障高校师生的健康与安全。

一、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危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是突然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会危害公众的健康,还会影响社会稳定,通常是为重大传染性疫病、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时间。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的数量不断增多,包括非典、禽流感、三鹿毒奶粉、甲型H1N1流感等等。每次发生公共卫生事件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很多家庭因此破裂,社会经济随之萎靡,社会稳定也会受到影响。高校聚集了大量人口,学生缺少足够的疾病防治意识,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缺少稳定的应急心理,此类事件往往会对学生的生活、校园教学等造成严重的影响。学校往往是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地,数据显示,超过70%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出现在学校中,最常见的就是集体食物中毒。卫生部、教育部对校园的公共卫生事件十分重视,并且每年都会多次发布防控预警通知,对相关事件有明确的要求,会采取严肃的处理措施。对于高校来说,做好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不仅可以确保师生健康,还能保障校园的稳定性,有助于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对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工作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高校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学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聚集了大量的人员,且与外界交往十分频繁,如果社会产生变化,校园随时都会受到影响。在传染疾病方面,如果社会中出现大范围传染疾病,则学校就是疾病的主要传播场所,有大量的易感人群聚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社会中爆发之后,学校很快就受到了影响,为了避免疾病的大规模扩散,全国范围内的高校都开始停课停学,避免人员聚集造成病毒传染。目前,国内高校的数量在不断增多,校园中聚集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影响大、传播快、后果严重的特点。大学生的思想活跃,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尤其在信息时代,舆论扩散较快,社会公共热点的刷新速度较快,对校园安全和社会稳定都有极大的影响。要保障高校的稳定发展,同时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要增加学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使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正确的态度,在事件发生之后可以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尤其在危机管理机制构建和完善的过程中,高校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高校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造成师生健康受到威胁的传染性疾病、感染性腹泻和食物中毒。大部分高校公共卫生事件都具有传播快、影响广泛、种类复杂、处理难度大等特点。

三、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现状和产生原因

(一)现状

我国对学校卫生管理有明确的规定,在《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中阐述了高校卫生机构的主要任务,不仅要对学校人群的健康情况进行监控、落实健康教育、防治传染病和常见病,还要做好体育、劳动、环境、饮食等卫生情况的监督工作,提供相应的咨询和指导方案。在2009年春天,甲型H1N1流感遍布全球,当时为保障学校安全,国家有关部门引发了《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实行)》,对各地的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时隔十年,自在2019年公共卫生事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各地教育部门、卫生部门都出台了相应的防范规范和工作要求,针对流行疫病进行严格的防控,杜绝疫病的大范围扩散,同时维护学校秩序,确保师生员工的健康安全。除了流行疫病外,食品卫生也是学校一直关注的卫生安全问题,我国药监局、教育部联合印发了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的工作意见,对学校食堂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提出了消除饮食安全隐患、严防中毒事件等规范措施,全面确保学校的视频卫生安全。

虽然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工作在不断完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学校缺少卫生安全意识、卫生安全知识不够普及、医疗机构没有充分发挥职能、危机管理保障机制不完善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高校师生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二)产生原因

造成高校卫生危机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我国GDP虽然增长迅速,但教育支出规模并不是很大。因为教育有较长的投资收益周期,所以即使相关部门十分重视教育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是重视物质资源的投入,忽略了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造成地方相关部门缺少教育投资的动力,导致教育投入比例难以上涨;在学校方面,高校本身就缺少完善的管理机制,不仅观念落后,且管理工作存在盲区;在个人方面,学生缺少危机意识,无法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同时受到学习、生活等压力的影响,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的概率较高。而且学生基数较大,具有分散性,所以管理难度较大。

四、基于高校公共卫生健康教育角度的危机管理机制完善措施

(一)建立长效机制,加强预防工作

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制定完善有效的对策。高校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健康知识宣传活动,而是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性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健康意识和防控能力的提升,对整个社会的疾病防控能力也有很大的推进作用。为此,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结合各种有助于发展的内外因素,根据国家建设的应急处置体系,学校可以构建专门的领导小组,具体包括团委、保卫处、校宣传部、资产处等多个部门,做好部门的职责分工,为应急处置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奠定基础。尤其在危机管理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发挥自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坚持防治结合的原则,普及公共卫生知识,提升校园师生的认知。教育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如急救知识、自救方式、他救方式等等。例如,在2020年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下,学校应该依法采取防控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等法律规范的要求,学校必须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对教职工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严格的排查,积极预防传染病的产生和扩散。如果发现感染或疑似感染者,应该根据卫生防疫机构的要求及时上报,并且采取必要的卫生处理措施,包括消毒、隔离等等。在教育方面,要实施健康知识、传染疾病预防知识的教育。高校作为一线教育单位,应该积极宣传正确、科学的防控知识,树立学生、教师、家长正确的防控观念,构建“学校—学生—家庭—社会”防护链,促进防控意识的增强,为危机管理机制的完善奠定思想基础。

(二)培养专业团队,制定应急预案

在高校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必须要先构建一个专业、规范的教育团队,团队中不仅包括健康教育教师,还包括校医、安防等人员,构建全面、完善的教育体系,落实有效的教育和防护工作。专业的教育队伍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知识技术,还应该具有较高的警觉度,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并主动与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联络,避免问题的扩散。在教育宣传方面,可以通过讲座、辩论、网课等形式进行宣传,普及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知识,强化师生防控能力。此外,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干预,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避免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时,学生产生恐慌、消极的心理。为了更好的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应该完善接诊、转诊、隔离等制度,坚持快速反应和救治的原则,及时提供有效的帮助,完善学校中的医疗设施,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优化。学校可以与医院形成合作关系,在实事件发生时与医院进行无缝对接,确保疾病危害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危害的扩散。

(三)重视教育宣传,强化恢复管理

为了使危机管理机制更加完善有效,应该构建迅速、及时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和发布机制,提升学校的处置能力,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学生的舆论引导,使学生可以掌握更加真实准确的信息,避免错误信息的误导和影响造成学生混乱和恐慌。在预警体系构建方面,必须要配合有效的沟通机制,对高校来说,针对突发事件管理过程、师生行为、思想动态、内外环境等进行监测管理,掌握信息的实时动态变化,完善预警体系。通过预警体系进行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做好评估工作,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问题,找出有效的处理方法。此外,高校公共卫生事件具有较高的危害性,所以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即使问题已经解决,也要做好后续跟踪工作,逐步恢复管理,针对事件进行经验总结,评估损失情况,分析发生原因、处理效果等,然后进一步完善防控措施。

五、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卫生事件会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造成极大的影响。高校一直是公共卫生事件的多发场所,为了构建更加完善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减少公共卫生事件,高校应该加强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工作,从多个方面入手,提升防控效果,确保校园安全和社会稳定。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公共卫生防控
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