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三防”建设与“三全”育人

2021-11-12 15:25重庆理工大学
长江丛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消防育人师生

■赵 林/重庆理工大学

一、安全保卫日常工作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有三个“事关”,即:事关学校教育教学以及师生人财物的安全,事关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事关高校的发展和长治久安。新时代高校的安全任务愈加繁重,安全保卫工作因此也面临更多新挑战,我们要善于思考和自查,用“拓荒牛”的精神引领和审视安全保卫工作,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挑战和发展趋势。以“三防”建设确保“三全”育人,给校园师生创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通过对消防安全工作的自查和调研,敢于查摆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向其他高校学习先进经验。在专业消防支队的指导下,给管理工作拓展新的思路,首先是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制度、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制作消防宣传横幅、日常开展防火巡查和检查。依照学校消防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和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做好消防日常维修保养工作,新增、更换灭火器、更换建筑物损坏应急疏散指示标示,室外消火栓检查更新。对教学楼、实验楼、宿舍、食堂等用火、用电的岗位和场所部位加强防查,限定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和场所的消防安全重点部位专项检查,此外,组织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业务培训,每一位操作人员都经消防职业专门培训后持证上岗,熟知火情发生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消防设施操作,加强义务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组织管理,通过给志愿者培训和演练使其掌握初期火灾扑救、有效组织疏散、逃生自救和紧急避难等知识。线上线下相结合,填报消防户籍化管理的消防巡查及消防控制室管理情况,并准时报送月报、季报,开展消防维保评估,提前接入消防安全评估。

其次是消防安全制度建设。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大力推行消防“四个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增强灭火、逃生自救能力,预防和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学校安全稳定发展,以“11·9”全国消防安全日为契机,开展消防知识宣传和培训,开展“11·9”消防安全宣传月活动。组织消防志愿者到消防中队亲身体验消防技能、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漫画展、消防安全知识演讲、消防安全知识测验等活动。不定期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和日常巡查。营造浓厚的消防安全氛围,倡导师生员工踊跃参加宣传月的各项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增强灭火、自救能力,切实维护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和学校的安全稳定。

(二)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进一步推动高校“平安校园”活动的开展,加强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维护校园交通秩序,保障校园交通安全,提高师生员工的交通安全意识及交通安全的防护能力,确保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可设立无卡识别车辆出入管理系统,校园测速系统,对进入校园的车辆实行分类管理,规范校内车辆行驶、停放秩序,创建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确保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显得格外重要。更新系统、日常维修维护、完善各种交通标志标识、加强对校区交通标识标牌的维修与整改。加强校园安全管理,解决校园内车辆乱停乱放,特别是在校园主干道上乱停乱放现象,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张贴违章停放车辆告知单、扩宽摩托车专用停放点、禁止摩托车在校内穿行。深入开展提高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加强交通志愿者协会的制度建设和管理,组织志愿者培训。

(三)技防安全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技防工作制度,及时更新维护视频监控控制中心,对高校整体安全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同时能为师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安全服务。以达到“视频监控全覆盖,安全服务保平安的目的”,工作技防建设的同时,也是标准化考场、标准化考务系统建设的基础。视频监控中心能对楼宇内、公共区域、重要区域等场所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配合校园内安全巡逻,有效地提高了打、防、管、控的效能,同时全校消防报警系统接入监控中心,对校内重点场所实施24小时消防监控。

二、“三防建设”与“三全育人

“三防建设”和“三全育人”的统一协调需要联合教学和管理部门齐抓共管、全校同心。它涉及到教务处、学生处、安全保卫部门、后勤等各个领域环节的统筹、在“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上面与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专业教学管理、文化教学管理、寒暑期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等各环节,并将其灵活的运用与教学科研管理当中,更加明确党政部门、教务部门、后勤保障部门共同参与“三全”育人职责,确立“课堂思政”格局,健全“三全育人”长效机制,以达到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

(一)高校师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包括: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因此也可以看出“安全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对高校师生进行安全教育,保障师生安全是当前教育系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高校师生生活环境相对单纯,安全意识和防备意识相对薄弱。高校肩负人才培养的重大职责,怎样做好高校师生安全教育是“必修课”,同时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

(二)高校师生安全教育的意义

安全教育对于提高高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均十分必要,从另一个方面说事关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健康成长成才。他们进入社会后会成为国家发展和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均能体现自己的知识文化储备,甚至能为国家安全或国民生计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塑造高校师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教育,对社会和家庭有充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利于平安校园建设,高校的安全稳定事关和谐社会建设和国家大局稳定,“平安校园”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社会工作纳入国家治理。平安校园”建设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势,事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安全教育是国民安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的教育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能看出,安全教育是“三全育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面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安保效能,培养师生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三)“三全育人”背景下师生安全教育的要点

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的全过程。高校学生的发展有四个规律,从发展规律来构建师生安全教育的要点,能很好的秉承“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到入学教育、日常教育、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全过程教育,根据学生成长规律不断完善安全教育的内容。校内外联动、家校联系、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则能体现全方位的安全教育融合。课堂思政、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均可以体现全员教育。所以充分发挥各个部门教职员工的头脑风暴,管理部门和教学端口共同努力,积极发挥的潜在教育元素,萃取安全知识,分类整理使之系统化,全面汇集,系统优化,为学生的社会化打下坚实基础。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并首次系统提出“11种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现实是存在“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教育乱象。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者和安全管理部门,对安全教育的专业性和重视程度不足,安全教育课程以及日常教育注重形式而轻内容,高效安全教育效果不够明显和突出。

二、强化“三防建设”能力的途径

途径和方法分为三个层面阐述。“人防建设”,根据国家和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聘用复员退伍军人为校园安保人员,安全保卫人员应该逐渐往专业化、高素质化、强能力化发展。为建立高素质的安全保卫队伍培训打下坚实基础,便于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处突任务。带动良好安全保卫干部的工作氛围,带动学校人防建设综合能力的提高。其次是在“物防建设和技防建设”方面:监控摄像头物尽其用尽可能无死角全覆盖;“今日校园”一类的系统(软件)投入使用;投入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走访各大高效,学习新型技术以及新型设备的投入和应用,使得技防和物防能力大大提高,有力地支撑和保障安全保卫体系的实施运行。

党委保卫部门与教学、科研、学生管理部门紧密合作,定期召开保卫干部、专职安保人员、后勤人员与辅导员、班导师等相关人员的联席会议,加强相关教师的沟通交流,形成共建和联动制度,制定预警机制,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

师生安全教育“晚点名”制度的全面落实。根据学生工作总体任务与要求,除日常安全教育外,在特殊时期学生的安全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新生入学教育、重大节日前、大型活动前、校外社会实践前、学生(尤其是女生)离校外出前、季节变化、极端天气变化等情境的重要节点时,开展有针对性地安全教育培训。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管理与教育相结合、主题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安全教育宣传电子平台、校园广播、横幅、报刊杂志、安全教育视频和微课比赛、开展安全教育周、教育月活动等形式丰富多样,内容详实,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和教育性,经常性、全面性、全过程地对学生开展专题安全教育培训。

高校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培养人,要勤于思考,秉承“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为扎实做好师生安全教育工作,创建“平安校园”,积极探索师生安全工作创新体系建设,多方联动、形成强大合力,顺利保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猜你喜欢
消防育人师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漫画说消防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消防也幽默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