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念引入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21-11-12 15:25郑州科技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贫困生价值观心理

■高 欣/郑州科技学院

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有两个方面:从社会使命的角度,强调“扶弱济贫”,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为己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职业使命的角度看,它强调“助人自助”。所谓“助人为乐”,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遇到困难时,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持。所谓“自助”,是指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力,促进困难群众“自救、自立、自救、自强”。处在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也在发生巨大的改变,外界各种物质和浮躁的信息不断的刺激着高校这些思想活跃却又涉世未深思想还不成熟的大学生,造成高校学生对吃、穿、日用、购物品牌,甚至奢侈品的攀比和追逐,而这种在高校普遍存在的不良风气对贫困生价值观的成长和发展影响更为深远。当前,教育提倡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国家建设的需要。而高校对贫困生物质的资助只能帮助解决学生的温饱问题,并不能让他们从根本思想上获得帮助和树立信心,所以,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学理念,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才是解决根本之道。

一“助人自助”价值理念的运用

(1)贫困生大多从农村的偏远地区出来上学,从小的生活环境相对比较拮据和复杂,有些父母文化层次相对不高,导致学生从小形成自卑的心理,在与人接触和沟通上都缺乏自信心,但往往家长缺乏教育意识,并没有及时对孩子的思想教育进行正确的疏导。所以在高校的教育当中,教师应该更注重高校贫困生的真实生活和学习情况,并且对贫困生进行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平等对待,发现学生的特长,成立学生学习或社团的互助小组,不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找到自己的闪光点,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在学习或者其它方面积极的帮助其他同学找到自我价值和自信心,从而通过助人实现自我救助。

(2)在很多贫困生入校以来,虽然学校的各项经济补助会落实到贫困生的身上,可以保障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但在无形中也会让贫困生受到贫困生标签的困扰。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三观建立的重要时期,贫富差距的对比会让贫困生的性个更为敏感,强烈的自尊心同时导致强烈的自卑感,所以教师要不断与贫困生建立交流沟通,及时发现贫困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正确的解决方法和引导,通过发现贫困生的特长或者个性化发展,不断引导学生积极、向上、阳光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力所能及的帮助同学,正面面对贫富差距的客观现实,树立努力、自强可以改变命运的价值观,从各个方面提升学生自信心。

二、教育补助满足高校贫困生独特的个性发展需求

(1)很多贫困生由于从小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并没有得到家庭的重视,同时在小时候没有享受到童年的乐趣,也没享受过经济带来的快乐。贫困家庭大多以解决温饱为主,并不重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发展,学习通过一味的刻苦努力学习考入高校,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但这个过程中也缺失了很多生活的快乐。进入高校后由于家庭背景,贫富差距,爱好培养等造成综合素质与多元化发展其它学生形成了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很难通过单一学习成绩获得平衡。

(2)兴趣爱好的学习和培养是生活中快乐的重要源泉,也是独特个性和多元化发展的需求,高校教育对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和专长的培养,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环节,也是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师要通过与贫困生的交流,了解贫困生的性格特点以及个性化发展,对贫困生进行因材施教。通过对兴趣爱好的培养,使其发现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幸福感。

三、纠正价值观偏差引起的虚荣、势力、诚信差等

(1)一些贫困生因为受到教育的补助,受环境影响以及自卑感和虚荣心作祟,造成学生不知感恩,甚至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教师要不断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学生懂得具备自助能力的重要性,积极鼓励贫困生参加校内就业,帮助学生创造周末合理时间的校外兼职的机会,同时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或者活动,以及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等方式通过付出劳动和汗水获得相应报酬,而不是一味的依赖和索取,形成以贫穷的道德绑架心态。通过自已的努力获得经济上的收入可以让贫困生放下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和正确的价值观。

(2)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贫富差距的强烈对比,外界信息、广告的狂轰乱炸和一些关于精致生活伪鸡汤的洗脑和不良刺激,会使贫困生对金钱的渴望会逐渐强烈。由于经济无法支撑学生进行攀比和挥霍,个别学生会选择办理多张信用卡透支,或者向一些非法的借贷平台贷款,由于不具备及时还款的能力,同时缺乏诚信,导致自己承担巨大的精神压力,陷入崩溃的边缘,甚至自杀来选择逃避。所以教师要不断关注学生成长和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干预,同时要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有阳光向上的心理,具备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培养感恩心态

(1)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启示我们做事在享受成功的同时,不要忘记给你铺路的人。但个别贫困生对社会及学校的贫困补助,缺乏感恩之心。在贫困生得到的社会及教育补助资金以后,会产生一种依赖心理。甚至大部分贫困生会认为贫困补助理所应当,没有半点感恩之心。当出现因为某些原因使贫困生失去教学补助之后,贫困生的负面情绪就会增加,贫困生会认为是因为取消教学补助,让他们失去了生活保障,从而会对学校产生“升米恩斗米仇”的偏激心理。有的学生开始埋怨教育补助发放不公平,埋怨家庭的贫困等因素开始消级面对学习和生活,甚至仇富和仇恨社会。

(2)对教学补助及社会经济补助的依赖心理,让学生养成贫困生的惰性,导致日后在社会生活及发展中出现只索取不付出的心理和推卸责任的心态,教师要不断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让学生能够明白改变现状唯一的途径,就是让自己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作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五、积极开展高校思想教育指导与心理咨询

(1)社会发展的快节奏使得现代人们的竞争和压力越来越大,近些年,经常会发生学生因为考试、就业、感情精神压力大崩溃到跳楼,甚至因嫉妒、敏感、自卑、心理扭曲等杀害同学的现象。这种自伤或者伤及他人的极端现象的层出不穷,折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在众多极端悲剧案例的背后,存在着很多的隐患,这包括家庭环境,成长经历、贫富差距、人际关系等,但在存在隐患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防患于未然的机会。所以在现在的教育行业当中,学校要及时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心理状况等,给予学生合理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正确引导学生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2)对于贫困生的心理辅导要树立强大的思想观念。让贫困生走出家庭的阴影,放下对金钱的概念。同时,在得到学校及社会的教学补助之后,要懂得感恩。教师也要不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能够乐观的面对生活。不让学生受到金钱的影响和诱惑。同时能够打消学生对原生家庭及自身贫困生标签的影响产生的心理负担。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在与人沟通和交流上,放下自己不正确的执念和思想,积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友谊,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

六、进行自立自强精神及抗挫折教育

(1)贫困生由于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所以在接受高等教育环境里会有一定的心理负担。同时,贫困生的生活阅历相对比较少,心灵敏感且脆弱,在抗压能力上缺乏自强自立的精神。学校要不断为学生组织抗挫折的教育课程,让学生明确自强自立的精神可贵。抗挫折课程的成立目的是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让贫困生能够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消除自身的自卑心理。同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逆境成长的重要因素。

(2)另外通过评价手段对于学生的抗压能力进行打分,奖罚分明。让学生学会在艰苦的环境中能更好的成长。同时要不断教育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改变不了的事情上,学会转变思想。要积极勇敢的面对和挑战逆境,才能在大环境中更好的成长。同时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要不断帮助贫困生树立良好的思想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七、结语

把社会工作理念引入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学校及社会要给予贫困生贫困教学补助以解决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困难,其次教师要不断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意识的教育和指导,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以及对学校及社会给予的贫困补助学会感恩。另外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成为自立自强、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帮助学生在物质脱贫的基础上,实现精神脱贫。

猜你喜欢
贫困生价值观心理
我的价值观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