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素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影响

2021-11-12 15:25蒋芸芸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思政影响大学生

■蒋芸芸/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中,各个高校在实施思政教学的过程中,也开始吸收国际化的先进文化。当今社会中,大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但是,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并在多元素的文化影响下新旧共存。人生观和价值观冲突,导致人际交往关系发生了转变。高校思政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应的思想道德素质。鉴于此,如何应对多元文化给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如何抓住多元文化为思政教育改革带来的机遇?如何在多元素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影响中找到科学的解决路径?就成为了目前形势下,需要探究的重点。

二、多元素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影响

(一)多元素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不良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延伸,网络信息化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并且呈现了多元化的文化建设。在多元化文化并存的基础上,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呈现,矛盾在冲突中凸显。在学生本土文化还没有扎实的情况下,就被外来文化所影响,导致本土化的文化不能很好的进行继承。在此基础上,虽然延伸了对世界的认知,缩小了和世界之间的距离,但是,大学生虽具备一定的辨识能力,在多元化价值观选择的时候,却出现了困难。在高校的大学生中,都是90后和00后的一代新生力量,对于文学的学习能力较强,但实际的能力和经验处于不足的状态。在文化冲击下,很容易做出不正确的选择,需要正确导向的指引。主要的影响可以分为以下的几点:首先,是引导性的影响,主要表现是三观价值陷入误区。其次,主阵地的影响,主要表现是文化渗透、文化侵略。最后,主渠道的影响,主要表现是过于相信个人思想观念优先。在多元素的文化环境当中,影响因素较多,就会导致学生“不合群”、“为人冷漠”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在外来思潮的影响下所造成的,没有结果我国的国情,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属于巨大的挑战。

(二)多元素文化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有利影响

从宏观的角度看,大学生具有自主选择文化的权利,并且展现了很强的丰富性。多元素的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文化内涵,还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增强民族观念,提高文化的生命力。高校思想政治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把控好教学的内容,建立对应的社会价值目标,分析社会与个体之间的促进作用,并为三观的塑造实施灵活的选择。在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基础上,塑造三观的范围,提升社会的软实力。接下来,多元素文化不仅可以减少高校思政教学的一些问题,还可以让思政教育变得更加具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文化为中心,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指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多元素文化主要的优势就是,可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对各种意识形态进行整合优化。可以学习外来文化中的精髓,对外来文化进行筛选、提炼。可以提高高校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振兴的自信心。关注知行合一的教学期间,加强民主交流和价值引导的组合建设,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主要境界。从简单的视角看,多元元素文化可以延伸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

三、多元素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径

(一)把握思政教育的基本方向

在多元素文化的发展事态中,给高校资政教育的发展既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也获得了多元化教学的机遇,此时就需要相关的人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理性的看待问题,把握好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向。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形态意识,保持较强的立国和立党之本,展现了不可动摇的发展意识。大学生属于全球化的参与者,不仅会成为全球化的破坏者,也会延伸他们之间的矛盾。思政政治教育属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意识形态,可以在多元化的社会建设中实施有效的定位,端正自身的价值观,完成自我价值的展示。

(二)创新思政教育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延伸,教学的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为了适用于此种思想变化,创新新的改革路径。那么,就需要相关的人员转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向着平等的视角实施延伸,以此来增强对应的主体意识,不断的追求平等的对话权限。在实施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加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与交流性。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缩小自身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实施正确的人生思考。高校也需要积极的使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手段,延伸对应的教育途径,使用微博、微信等方式,加大正面的宣传教育,提高覆盖面积,向着多元化文化的方向实施延伸。此外,高校还需要在组织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文化,引导学生不断的积累社会经验,提升教学的质量,增强教学的效率。

(三)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

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历程中,想要加大德育环境的重视程度,那么就需要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在开始的时候,需要优化校外的环境,加大主流无网络文化的建设,向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实施延伸。其次,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主流的前沿阵地,避免消极的文化进入校园,影响大家对道德示范的进一步判断。高校领导也需要重视校园内部的文化环境,向着多元化的思维实施建设,满足现代化的建设路径。例如:不少高校在实施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理论知识部分和实践部分相互结合起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社团的辩论大赛,积极的加入文化知识竞赛的行列,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满足优秀文化成果的建设。接下来,高校在实施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在高校的实验室或者是图书馆、运动场等地方的墙壁上,张贴名人警句。随时随地,都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正面的影响。网络平台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保持良性的建设,设置对应的网络管理人员,对于一些不良的信息需要自动化过滤,保持校园文化的有序性。并且高校还需要在制度层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约束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多元因素文化的背景下,认识到各个国家和文化的不一样,吸收良好的文化成果,在取其精华华去其糟糠的成果建设中,增强个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准。

(四)创新思政教育内容

高校思政教育不仅需要在环境中加大隐型教育的影响,还需要在创新思政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更加直观的引导学生,将对应的知识和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相互结合起来,并在文化思想上产生共鸣。高校思政教育也可以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视角上整合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度,达到海纳百川的境界,树立对应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关注教学内容的创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大学生参与的高度。帮助学生建立爱国主义的思想,构建民主主义的精神,正确的对待客观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使用网络开展思政教学的方式,占领网络高地。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校思政教育也需要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分析多元素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之后,创建大众文化视域下的开放民主思政观念,在商业文化视域下,提升大学生的辨思思维能力。与此同时,还需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政治信仰和信念。包容网络文化,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完善多元文化,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思政影响大学生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