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人生信仰形成影响探析

2021-11-12 15:25潘小莉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信仰传统思想

■潘小莉/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人生信仰形成的重要意义

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民族、地域的人们都会在历史的传承中形成自己本民族、本地方所特有的文化特征,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到房屋建筑、社交礼仪、饮食习惯及消费习俗等都渗透着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思想意识、心理状态及人生信仰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学生正处在人生信仰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即将走入社会,承担社会角色,将来在社会中成为什么样的人,职业、婚恋的选择,世界观、人生观的确立,人生价值的的追求无不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人生信仰作为大学生思想意识领域的价值核心,更是受到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引领,对大学生崇高人生信仰的形成起着重大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是大学生科学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但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久远,在漫长的历史传承与时间沉淀洗礼过程中,既形成了尊老爱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努力拼搏等优秀文化内容,对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及价值观导向起到了正确的、科学的指导,对社会文明进步、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男尊女卑、铺张浪费、好慕虚荣等糟粕思想同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所以,文化对大学生人生信仰形成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

二、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人生信仰的积极影响

(1)“慎独”使大学生坚守道德准则。慎独(shèn dú)一词出于《礼记·中庸》中的“故君子慎其独也”。指的是一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也能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对做人的道德原则一时一刻也不松懈,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坚定地坚持社会道德规范,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见利忘义”,大学生通过学习与理解慎独思想,明白慎思、慎言、慎行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使慎独思想成为大学生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强化“见利思义”的内心信念,使大学生始终坚守道德准则,使慎独成为大学生修为的境界。

(2)“修身养性”使大学生学会“内省”。修身养性出处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一折:“贫道本是南阳一耕夫,岂管尘世之事,只可修身养性,贫道去不的也。”意思是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和谐的境界,大学生正处在个性、价值观趋向稳定成熟阶段,通过强化不断的自我反省与自我审核,端正生活态度与科学人生信念,使大学生学会“内省”的方法。

(3)“尊老爱幼”使大学生学会“爱与被爱”。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从原始社会就倡导“对年幼无劳动能力的小孩与年事已高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实行义务抚养”的美德,由此逐渐形成了全社会崇尚朴素的道德观念,“尊老爱幼”思想在孟子提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当代大学生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成长起来,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受到了来次网络的各种思潮冲击,通过尊老爱幼思想使大学生学会关爱老人,爱护幼小,学会爱他人并接受他人的“爱”,学会感恩与培养热爱中华民族的大爱,使他们成为尊老爱幼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4)“勤俭节约”使大学生学会“崇尚劳动”。在物质文明大力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质的飞跃,民众的衣食住行不再是追求生存温饱,而是在追求生活品质和享受,与此同时铺张浪费也开始蔓延,大学生作为纯消费群体,也出现了“讲排场、追名牌、图享乐”的不良现象,特别是对粮食的浪费十分严重,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勤俭节约”教育使他们在内心接纳粮食等劳动产品不是“有钱买到就有权利浪费”的错误观念,而是要在他们的人生信仰中树立起“尊重劳动者、珍爱劳动果实、崇尚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念。

(5)诸子百家思想使大学生走出人生信仰“迷茫”。人为什么要活着?人怎样“取舍”才能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人怎样正确面对金钱、名誉、地位、情感、权利及荣辱?正处在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澎湃的年轻气盛大学生们,面对这些古老的哲学及人生信仰问题,常常内心会产生各种迷茫与困惑,而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子百家思想正好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人生信仰问题,为内心迷茫的大学生指明了人生追求的方向和方法,使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线下现实社会及虚拟的线上世界,能够区分是非与美丑,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所倡导的“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民主法治”等正是今天全民坚守的24字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石,所以,诸子百家思想帮助大学生破解人生信仰的“迷茫”。

(6)优秀传统文学作品帮助大学生奠定了文化底蕴。以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为核心的传统文学作品受到了大学生的喜爱与关注,特别是以《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史记》等一大批优秀文学作品使大学生知识体系不断丰富,而且通过阅读强化了民族使命感,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怀,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崛起到走向富强的曲折历史,激发大学生以古论今,明白国家和民族在当代社会面临的挑战,从而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的人生信仰。

(7)琴棋书画等一切优秀传统文化陶冶了大学生情操。大学生通过学习琴棋书画、观看中国戏曲、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研究中国古建筑、了解各民族传统民族服饰及生活习惯等,在浩瀚无垠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磨砺自我做人的道德准则与战胜挫折与困难的决心勇气,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成为有文化、有修养、有高雅情趣的新时代大学生。

三、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内心信念的影响

(1)使大学生培养了“大爱”精神。大学生从小接受“尊老爱幼”思想教育,使他们在公众场所主动为老人让座,扶起摔倒的小孩,帮盲人过马路,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内化为个人信念,培养了“大爱”精神。

(2)强化了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少年强、中国强”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爱国主义思想大大激发了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强化了家国情怀,使他们能够从民族的繁荣昌盛、国家的兴旺发达出发,明白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努力奋斗的崇高人生理想。

(3)促进了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种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及强暴武力威胁不了的正直勇敢的做人骨气对大与粗俗,培养了高尚的人格。

(4)培养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以及“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信念使大学生远离“好逸恶劳、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等投机取巧思想,使他们坚信成功必须依靠持之以恒的顽强拼搏才能获得,只有自强、自信、自立才能真正取得人生成功,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生价值。

(5)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社会适应能力是一个大学生能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最重要的前提和保障,一个在社会大环境中不能很好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与人格格不入,性格偏激冲动,自私自利,吹毛求疵,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即使有很好的知识与技能也很难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很难创造出良好的工作业绩,所以优秀传统文化中“与人为善、和为贵”等为人处世之道,使青年大学生能够修身养性,学会谦虚、豁达的与人相处,理性的解决人际冲突,以坚强的意志面对挫折与失败,更好地融入社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

(6)使大学生自觉抵制腐朽思想。“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勤能补拙”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优秀传统文化端正了大学生的职业观,强化了勤奋、拼搏才能学有所成的信念,使大学生自觉抵制“官本位”及“好面子”等错误腐朽思想,使他们脚踏实地,从底层干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新时代大学生。

四、如何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信仰

(1)对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要“持之以恒”。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一定要与专业课一样“持之以恒、系统全面、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科学思想,汲取智慧哲理,才能融会贯通加深理解,才能将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内心信念。

(2)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学以致用”。大学生不但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还要鼓励大学生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自己所学专业、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培养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契机的特殊能力与特长,许多高校开设了中国传统戏曲、国画、古建筑、刺绣、舌尖上的美食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引导大学生将优秀传统文化迁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中来并“学以致用”进行践行。

(3)营造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人文环境。一方面要抓住课堂主阵地,利用《大学语文》、《艺术鉴赏》及《传统戏曲》等课堂教学系统讲授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并结合学生专业课学习“适时、适度、适量”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例如路桥专业学生在学习《桥涵设计》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将赵州桥、北京卢沟桥、福建泉州洛阳桥等古建筑知识融入进去,同时还可以利用学生社团、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多种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成立剪纸、秦腔、京剧、武术、书法及国画等社团,定期举办经典诵读、武术竞赛、秦腔、京剧等迎新演出、书画展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人文环境,潜移默化的使大学生的人生信仰能够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自觉抵御糟粕思想的影响,成为有崇高人生信仰的新时代大学生。

猜你喜欢
信仰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信仰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少年力斗传统
阿吾(一首)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