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头六臂”与“重塑金身”,传统经典的解构与重塑
——评《哪吒之魔童降世》

2021-11-12 17:18
散文百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解构

谭 丰

华南师范大学

黑眼圈、鲨鱼牙、宽裤腿,三者之间任意一条关键词都能让人产生十足的现代感。现代人的特征,现代人的装束,任谁都不会把它往传统经典上靠近。可偏偏就是这样八竿子打不着一块儿的元素组合,构成了2019年关键电影人物——让人又熟悉又陌生的哪吒。面对颠覆的哪吒形象,人们产生的错乱感与新鲜感恰好正是这部电影大获追捧的原因。

《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是一部让人感到情理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的电影。情理之中是因为脱胎自人们耳熟能详的传统经典——哪吒脑海。知名度极高的神话传说中,整体的人物关系与性格特点无需赘述,人尽皆知,这省去了观众一大部分“判断人物善恶”的精力,自有一个完整的“哪吒世界观”。

这使《哪吒》拥有了天然的“三头六臂”,直接吸引了进入电影院的第一批观众——对故事本身有兴趣、对经典限度内改编有信心、认可哪吒神话故事价值观的观影者。它也不负所望,充分吸收利用了传统经典的所有精华:叛逆顽皮的哪吒形象、善恶体系完备的人物谱系设定、铺设伏笔层层展开的叙事结构……传统与经典赋予了这部电影饱满的骨架。而决定《哪吒》终破50亿,完成国漫传说般逆袭之路的,是那一部分赋之皮肉的“意料之外”。这在国内电影业、动漫产业甚至整个视觉艺术产业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支撑着“国漫崛起、中国电影觉醒”的激昂论调。

过去,所有对传统经典的优秀改编都基本恪守原有设定,在其基础上尽力还原,塑造氛围,比如86版《西游记》、《红楼梦》、《封神榜》等。对于观众来说,影视界的这类传统经典的改编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雷点”,几乎等同于“雷剧”、“烂片”,不符合原著精神的魔改、或是不经思索的生搬硬套过于泛滥,让优秀的经典改变领域出于空白状态。而哪吒脑海这一神话故事本身来说,《哪吒传奇》的动画连续剧改编是传统改编道路的典型之作,充分还原人物、继承精神,给足了经典之气势,满足了孩子们最基本的从文字到动态画面的想象。但《哪吒》明显已经跳出对传统文化的表现窠臼,对神话故事进行了解构与重塑,讲述了一个现代化,符合时代精神和观众期待的哪吒故事。

解构首先体现在基本的观影基调上。在人们的传统记忆中,哪吒是一个十足的悲剧性人物,顽劣异常,最终剖腹剔骨偿命,因为师傅太乙真人才得以重生。这样带有正剧色彩的叙事基调充满了悲情意味,吸引人们的是哪吒的不畏强权的精神。而电影则对其做出了改动:以轻快且充满张力的喜剧基调开头,将截然无关的元素有机组合,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在开头即改变人们的观感。以首先出场的太乙真人为例,《哪吒》电影实际上只借用了太乙真人的“人物壳子”——哪吒的师父,救哪吒于水火,引哪吒走向正道;却在人物形象上进行了颠覆性的解构:肚大腰圆、行事毛躁,甚至有一口浓重的“川味普通话。打破人们对神仙的想象,对神仙“仙气飘飘、呼风唤雨”的印象,造成了观众刻板印象与电影形象的反差,从而解构了一部分传统的悲情色彩,创造了符合现代审美的人物形象。紧接着,电影持续引入了使用指纹解锁的天干十二支密码转轮、寂寞又话痨的长生云、说话结巴的反派申公豹一类混合现代元素与神话元素的素材,努力“去神话化”,立住了“喜剧”的外在形象,首先符合了观众观影,尤其是动漫类观影的原有期待。

如果只是打破人们的刻板印象,那便只停留在了解构层面。事实上,电影提炼了原有神话的精神内核,通过叙事改编进行了重塑。

在传统哪吒神话中,哪吒作为英雄式的人物成为“善”的化身,与以“龙王一族”为首的“恶”的阵营两级分立。善恶分明的界限体现了传统的二元思维。这种条件下的叙事必然走向一方压倒另一方的结局,也从而决定了叙事结构的单一方向。而《哪吒》电影中,善恶之间十分模糊,判断仍然来自观众的刻板印象。事实上,这是主创团队的有意为之,在多处细节中可见一斑。例如全篇“最大反派”申公豹,教唆敖丙水淹陈塘关,出发点是为证明自己的能力胜于师兄;危险性极大的敖丙则肩负着振兴龙族的使命,而龙族的囚禁则同样来自于某种不公平的命运。这种可以的善恶阵营或许仍然有迹可循,但能感受到主创团队在神话的基础上试图“合理解释”所有善与恶的动机,也借“混元珠一分为二”的设定表达“善恶一体,并非绝对”这样更为现代辩证的观点,这便是在叙事线上通过更改情节的细节设定而铺设伏笔,将人物动机合理化,使之更为饱满立体。叙事上,明线哪吒发展自我认知,与暗线敖丙挣脱枷锁,交杂呼应,远离了说教式的神话模型,大大丰富了故事情节的内涵,为主题意义上的重塑与升华奠定了基础。

在对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阐释中,能明显感受到精神层面上对神话的解构与重塑。哪吒闹海中,哪吒对龙王暴行的反抗,可以看作是人对大自然或是最高统治者的反叛,也可以认为是前文提到的对善恶天定的反叛。这样“人定胜天”的精神内核外化出了嫉恶如仇、为民请命等附属含义,在传统改编中多有体现。而《哪吒》则摆脱了对其精神的横向挖掘,反而直接正统地继承了这一内核。从哪吒不畏天雷独自面对灾祸,到百姓对哪吒态度的改变,《哪吒》继承了传统精神文化中人与命运抗争、与环境抗争,获得众人拥戴与认可的核心,并以“他人成见”、“做自己”作为唤起现代人共鸣的纽带,成为了当今时代个人追寻自我意义的内心写照,从而引发了人们深刻的共鸣。

最终,两位主角的相互和解和合家欢的团圆结局让冰火交融,化作充满生机的雨,影片通过对传统的解构与重塑,完成了一次极为成功的现代化改编,造就了不负盛名的《哪吒》。

猜你喜欢
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解构
还原
哪吒买“车”
解构“剧本杀”
哪吒VPro
哪吒留学实录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观看《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干部之严管厚爱
《哪吒之魔童降世》: 映射当代家庭关系
《哪吒之魔童降世》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