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法联动 建构文言语言的立体王国

2021-11-12 04:39甘文彬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9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课程标准

甘文彬

摘要: 本论文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的理论基础上,剖析当前初中文言文字词教学存在的不足,通过大量的实践探索,分析、归纳、总结出基于统编教材下初中文言文字词教学五大基本策略,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同时,建构语言运用机制,增进语文学养,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建构文言语言的立体王国。

关键词:课程标准;语文核心素养;文言文字词教学策略;语言的积累;语言的运用;学习思维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9-461

一、创新初中文言文字词教学策略是文言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不管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不管科技怎样发达,学生的“三怕”似乎成了一个魔咒:尤其是文言文。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但凡你问一位有过一年教学经验以上的老师,初中阶段最好教的是什么?大部分都会答“文言文”。究其原因,文言文相对“稳定”:无论是对内容的解读还是教法的固化,似乎都有些“理所当然”。于是,渐渐造成一种怪象:课堂上,教师讲得滚瓜烂熟,但学生却昏昏欲睡;练习中,教师张口就来,但学生一练就“懵”。难怪有的老师上完文言文课堂后,总有一种“原来熟的只有我自己”的无奈之感。无奈之下,只好减缓教学进度,只好压上更多的读背时间,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反复“炒冷饭”,以期达到“熟”的效果。然而,花了大部分的時间,只是“熟”,学生并不会用,除了教材内几篇文言文相对有把握外,一读教材外(课外)的文言文,犹如读天书。久而久之,初中的文言文教学慢慢变成了“统编教材内的文言文教学”,对于教材外,要么是大海捞针,无从下手,直接放弃,要么就是题海战术。

所以,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构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的呈现形式,既能唤起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又能切实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师应当关注的话题。

基于以上的教学实际,笔者在2019年3月份对本校的1903名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情况》(如图1)调查中,超过32%的学生认为在平时的课外文言文学习中,最大的困扰来自不理解重要词语的意思,导致文章读不通,超过41%的学生,最希望老师改进的教学环节是字词教学方面。

从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需要的词汇量越多,在具体的学习中遇到的障碍越大,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很好的处理好学生的需求。

另外,统编本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语言建构与运用”,这是语文学科独有的,具有本质意义的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建构语言运用机制,增进语文学养,努力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①从温儒敏教授提到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中,“语言”层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形成这样的共识:语文的学习,首先不可绕过去的就是语言的学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②“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核心之一,更是语文核心素养这座大厦建设的基石。在文言文教学这座王国里,如果文言文字词教学还满足于死记硬背,是与现在着语文课程改革背道而驰的。因而,创新初中文言文字词教学策略是文言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初中文言文字词教学基本策略探究

(一)词源激趣法——让教材中常用的词语从晦涩难懂的典籍中活起来

基于《文言文学习情况》(附录1)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80%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高,但对文言文学习的必要性有清醒的认识,态度相对端正,90%的学生有学好文言文的意愿。在《课程标准》中,“兴趣”二字也贯穿了各个板块的始终,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初中文言文字词教学正常开展的前提。

词源激趣法,主要是以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为基点,结合王力先生主编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选取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激趣、学习、拓展,让统编教材中常用的词语从晦涩难懂的典籍中活起来的方法策略。例如,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可先从“顾”的五种写法“激趣导入”,由

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入手,重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为进一步积累语言、学习语言打下情感基础。还可以设置“拓展延伸”环节,深入学习“顾”字在《说文解字》中的含义以及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常用用法。这既是巩固本课“顾”字的所学知识,也是丰富“顾”的相关积累,一杆到底,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习的积累资源库。词源激趣法,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语言的渠道,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统编教材中常用的词语还原其本真的含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丰富教学情境,让枯燥的文言词语从晦涩难懂的典籍中活起来。另外,由“已知”到“新知”,再由“新知”补充“旧知”,学生的语言积累体系不断得到充盈,逐渐建构学生新的词汇体系,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任务之一。

(二)成语串联法——打通教材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与日常常见成语的任督二脉

《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学生的知识的获得不是孤立的,语言的获取更不可能是单一的。准确地把握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动态,为建构学生得语言体系事半功倍。例如,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成果成语积累,成语故事等完全可以为初中文言文字词教学所运用。

成语串联法,指的是借用学生日常常见成语迁移运用到教材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中,以便更好地理解运用文言词语的方法。例如,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中,出现了两处古汉语中的“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分别是“斗折蛇行”中的“斗”(像北斗星一样)和“蛇”(像蛇一样)以及“犬牙差互”中的“犬牙”(像狗牙一样)。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照本宣科地讲述“名词作状语”这一用法,再让学生直接记住它们的意思,未免枯燥,陷入死记的泥淖。这时,我们不妨“宕开一笔”,运用“成语串联法”,让学生先复习一类如“狼吞虎咽”“土崩瓦解”“星罗棋布”等日常常见成语,引导学生发现与归纳,形成由一到多的连锁反应,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自我发现中再次习得新知,印象才能愈发深刻。融会贯通,既是学语言,也是学方法。成语串联法,会让学生发现:文言文语言学习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神坛”上的不可企及的“远古神话”,而是早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只需要花点时间把它从千万细沙中“淘出来”。

(三)梳理整合法——文言文语言学习与思维提升的合二为一

皮亚杰认为,“客观的知识是不存在的,知识的学习是个体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

建构的过程。”③ 根据“算筹网”的统计,现行使用的初中语文统编教材40篇文言文,共9369字,其中不计重复得字有1707字。要完全掌握这么多数量的文言词语,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得。面对这些一个个孤立的词语,我们必须把一些常用得文言文字词进行整合梳理,让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与字词建立有意义的连接,实现学习知识的系统化,让知识内化为学习者的能力,建立一个立体得知识的框架与系统。

例如,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 三章 》第二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孟子在语言运用的技巧非常高超,单是本文中的“使动用法”这一现象就非常的明显。大量的使动用法词语的运用,使这篇文章语言精辟,气势充沛,读后发人深思,颇受启迪。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语言知识,我们在可以采取以下梳理策略:

首先,梳理一组词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梳理本课最突出的语言现象,梳理出这样的一组词语:“苦”、“劳”、“饿”、“空乏”、“动”、“忍”,明确它们的意思并做整理,引导学生在平时的文言学习中学会及时整理大量有规律的语言现象。

然后,归纳一种规律。通过自主学习的探究与发现,归纳语言规律,学习新的语言知识,打通学生“已知”與“新知”的联系,完成知识的“叠加”,并归纳一种规律:观察这组词语的意义的语言表现形式,发现规律,引出文言知识中的“使动用法”。

接着,学习一种知识。可以由老师简单讲解:明确使动用法的概念;师生互动,列举已经学过的使动用法的类型,如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加深印象,

(四)最后,整合一类词语。通过小组合作,集思广益,快速整合已学类似知识,从单篇学习到多篇学习,如“无案牍之劳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等等,变零散为整体,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让学生的语言学习变死记硬背为融会贯通。温儒敏教授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语言的运用,能够获得几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另外,还有思维品质的提升,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梳理——探究——归纳——整合”,这就是梳理整合法得基本学习策略,既是语言的积累与建构的动态生成,也是学习者高级思维训练的必要过程,所以,文言文语言学习与思维提升的二者并不冲突。

(五)课外勾连法——建构教材中常用的文言词语运用的桥梁(运用)

课外勾连法主要是指在进行文言文字词教学中,课内文言文阅读教学与课外文言文校本阅读同时进行,通过学生在课内获得阅读文言文基础知识、能力去同化课外相关或相类似的阅读文本或文言知识点,课内课外“双线并进”,从而获得新的学习体验的学习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得学习观强调,“学习具有情境性,知识存在于具体、情景的、可感知得活动中,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④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字词教学中,只关注学一词,只掌握教材一篇,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是低效的,而且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下册讽谏类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我们决不能满足于学生成为文言字词教学中简单的“复读机”。作为学习的引领者,教学的组织者,我们不仅教会一篇,更要学会教会一类,这样学生的能力才会得到训练,思维才会得到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战国策》中相关的讽谏类小短文为蓝本,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1+X的群文阅读,勾连《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谓、已、走、闻、之、善”等常用文言词汇,通过课外的学习延伸迁移,课内和课外“双线并进”,形成一个“课内学习——课外延伸——巩固课内——课外积累——形成技巧”的科学学习规律,最终夯实字词学习,提高阅读古代浅易文言文学习的能力。

艾宾浩斯指出:“记忆是输入信息得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因而“无意义音节遗忘的速度更快”,“凡是理解了的知识,有意义的材料才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⑤初中文言字词教学,必须通过阅读适当的文本,以学习与积累常用、通用字词为切入点,扫除存在于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语言障碍为方法,最终做到《课程标准》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的目的。

(六)互联网实测法——构建文言字词学习中的多元学习模式

互联网实测法主要指网络技术,利用一些通用的软件,整合零碎的词语学习,快速反馈,及时纠偏,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的方法。

通过《文言文学习情况》调查分析(如图2),我们发现,只有不到40%的学生认同目前的文言文字词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超过70%的学生希望老师能通过师生互动、小组活动、竞赛激趣的方式进行课堂的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既是学生的心声,也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规律的必要性。

面对这样的呼声,2019年开始,加上疫情的影响,我们在基于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多次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大胆进行字词教学多元模式的探索。例如,利用问卷星,通过选择题形式,改变传统“开火车”、书面填空等教学模式,随时随地大容量地检测巩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析报告的直接导出,大大方便了教师的数据统计,便捷、直观、快速地反馈学生对古文学习的掌握程度,方便老师们调整教学的方向提供科学依据。又如。利用学校的科大讯飞系统,发资料包,学生先自主学习,及时反馈,更有利于把握学生的动态学情。先学后教,让课堂教学更加的精准、高效;再如,通过希沃白板5中自带的“课堂活动”功能,通过游戏竞赛的活动形式,活泼有趣地检测学生对文言词汇的掌握情况,寓教于乐,让学习者“乐学”。互联网实测法,创设学生展示的多样平台,改变文言文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构建文言文字词学习得多元学习模式,增强主动获取知识的“主人翁”意识,并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初中文言文字词教学的基本原则与建议。

1.循序渐进原则:在“建论”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基础上,对七、八、九三个不同学年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提出不同的能力目標,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实现分段能力训练,精准定位,循序渐进,减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压力,

三个年级螺旋上升,以达到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随文学言原则:《课程标准》中指出“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在统编教材中,虽然取消了专门的语法知识论述,但并不代表着语法知识不重要,更不是不需要了解和掌握。所以,必要的语文知识是不可缺的。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学会精准挖掘课文的语言核心价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尤其是随文学习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以达到看似“不教”其实“已教”得效果。“随文学言”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学习规律,把重要字词的把握,还原到句、段、篇中,避免死记硬背,避免割裂性的理解,强化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运用能力。

3.精简科学原则:根据调查报告分析(附录1),超过50%学生对现有的文学文教辅资料相对满意,但将近40%成认为重点不突出,资料的繁琐,教学的琐细,增加学生学习负担,让学生易产生难、繁、怕的情绪,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无疑是雪上加霜。因而,精简科学既要做到学习资料的精简,课堂模式的精简,也要做到课内文言文重要常用词语的梳理必须准确以及相对应的课外文言文学习的选文、教学模式的精准。这样,学生才能根据最近课内所学,进行对点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训练。

总之,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

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初中文言文字词教学作为“语言建构与运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一大板块,任重道远。词源激趣法、成语串联法、梳理整合法、课内外勾连法、互联网实测法,分别从学生的兴趣、积累、运用、思维、学习方式上进行综合训练,五法联动,打通古今壁垒,最终建构文言语言学习的立体王国。

附录1 初中文言文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分析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坚持立德树人,立足核心素养 —— 用好统编本语文教材的两个前提》作者 : 温儒敏 《语文建设》(2019)

[3][4]《皮亚杰教育论著选》(第二版)皮亚杰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书号:978107297779

[5]《记忆》 (德)艾宾浩斯著,曹日昌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书号9787301243534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言建构的策略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实践
教育部出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
关注课堂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