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自信”意识看秦腔传统剧目的价值

2021-11-13 00:26杨玉锋
戏剧之家 2021年31期
关键词:秦腔剧种剧目

杨玉锋

(西京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3)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传统剧目历经多代艺术家的舞台实践和传承,最能代表各剧种的艺术风格。秦腔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在西北地区有广大的受众,其传统剧目数量丰富、类型多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近年来,在“文化自信”思想的指导下,陕西省政府于2016 年下发了《支持秦腔等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陕西省人大常委于2021 年提审了《陕西省秦腔艺术传承发展条例(草案)》,《意见》和《条例》要求挖掘整理传统经典剧目,从政策上给予传统剧目以支持。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和秦腔专业团体依然把工作重点放在新编剧目和移植剧目的排演上,对传统剧目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甚至认为秦腔“粗糙落后”,没有从“文化自信”的意识出发,看到秦腔传统剧目在主题思想、文学意境和表演艺术上的独特价值。

一、秦腔传统剧目的思想价值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秦腔慷慨激昂、热耳酸心的艺术风格特别善于表现悲壮的爱国主义情怀:《金沙滩》中,杨家父子慷慨出征,血酒疆场;《潞安州》中陆登临危受命、一门忠烈;《葫芦峪》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哭秦庭》中申包胥为国请命、泣血宫门;《太白醉写》中李白则挥墨谈笑、拒敌于国门之外。此类精神在秦腔传统剧目中比比皆是,饱含“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扶危济困”和“伸张正义”的精神鼓励着人们为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奋斗。秦腔传统剧目《铡美案》《打銮驾》《陈州放粮》等“包公戏”,塑造了一个刚毅果敢、为民请命的“包青天”形象;《打镇台》《生死牌》中知县王镇、黄伯贤不畏权贵、主持正义;而《杨三小》《卖门劈门》中的平头百姓面对社会的不公和压迫,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且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化解了生活的危机。

秦腔有不少传统剧目,体现了仁人志士“舍生取义”和“公而忘私”的牺牲精神与公德意识,此类剧目有《赵氏孤儿》《周仁回府》《春秋笔》《国士桥》等,在广大观众中有深远的影响力,其他剧种虽然也有同题材剧目,但秦腔由于本身具有的极强戏剧张力和极富冲击力的表演风格,格外有震撼的效果。

除了这些观众耳熟能详的剧目外,秦腔一些独有剧目蕴含的为人处世的价值理念,尤其值得今人学习。绝响舞台多年的濒危剧目《苏秦激友》中,苏秦面对落魄的故交张仪,并没有直接给予金钱上的帮助,而是激发张仪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他创造一个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这种高境界的友谊观在今天的商品社会里显得尤其珍贵;经典剧目《打柴劝弟》中樵夫陈勋辛苦砍柴供给弟弟读书,弟弟陈植体恤兄长辛苦,情愿弃学,陈勋苦口婆心劝说弟弟继续读书,这种尊学重教、兄弟怡怡的观念对今人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以上这些优秀的剧目,如《黑叮本》《铡美案》《打柴劝弟》等广泛地流行于今天的城乡舞台,而《太白醉写》《哭秦庭》《苏秦激友》《国士桥》等则绝响舞台多年,到了濒于失传的地步。文化管理部门和秦腔的从业者应积极挖掘此类剧目蕴含的思想价值,古为今用,用古人的思想精华为今人的生活和学习服务。

二、秦腔传统剧目的文学价值

秦腔传统剧目的剧本虽然不像昆曲那样华丽典雅,但胜在通俗明了,雅俗共赏,很多剧目在唱词和结构方面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其情景交融的唱词和精心设计的结构,很能代表中华民族的美学追求。

经典剧目《周仁回府》的《夜逃》一场中,周仁的唱词就用了情景交融的文学手法:

“死别一月未入梦,衔恨泉台鬼吞声。夜凄凄,风冷冷,孤魂在西还在东?衰草萧萧寒林静,霜华惨惨哀雁鸣。”这六句唱词化用了唐诗《长恨歌》《苏小小墓》的意境,用“衰草”“寒林”“霜华”“哀雁”,营造出凄惊幽冷的意境,深沉地抒发了周仁的悼亡之情。

而失传剧目《清素庵·路遇》一场中,少女颜素素月下行路,同样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却勾勒出一幅清风明月图:

“冷飕飕夜静风又阑,静悄悄万籁俱寂然。絮唧唧鸣鸡啼声乱,明皎皎寒月悬半天。扑嗖嗖清风吹破我梨花面,白滴滴露珠湿透小金莲。”这六句ABB 的句式,新颖别致,有声有景,形象地表达了少女的胆怯和羞涩。

百年剧院易俗社的剧本多出于文人之手,在唱词、结构等方面,有很多巧妙的设计。经典剧目《三滴血》的《错认》一场中,由于男主角周天佑和李遇春是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兄弟,面目酷似,因而在父母、恋人和岳父母面前造成多重误会,引发强烈的喜剧效果,被禺先生赞为“简直可以与莎士比亚媲美”。濒危剧目《双锦衣》以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穿插两宋之交的盛衰兴亡,在戏剧的结尾,两对历尽坎坷的恋人在船头巧遇,各唱一首对月伤怀的曲子,却在歌声中认出了对方。构思之佳,不能不令人击节称赞。这样的构思,在《韩宝英》《软玉屏》《美人换马》等剧目中随处可见。

而出自民间的传统剧本,在唱词和构思上虽然没有文人剧本那样精巧,却有自然本色的动人效果。经典剧目《五典坡》中,王宝钏和薛平贵夫妻分离十八年才团聚,王宝钏感慨地唱出了“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鬃斑”,这两句质朴的唱词唱尽了女主角的辛酸,也让台下的观众心有戚戚然。濒危剧目《木兰寺》中,男主角吕蒙正看到雪地上的足印,怀疑妻子不忠,刘翠屏不忿,故意气他。在严密的对白和表演中,男女主角的性格栩栩如生:吕蒙正又穷又酸、气急败坏,刘翠屏稳如泰山、哭笑不得,演出了一场精彩的性格喜剧。

三、秦腔传统剧目的表演艺术价值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同样,每一个剧种也有自己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独特标识。除了程式性、写意性等戏曲共有的表演特征外,秦腔还拥有大量独具特色的表演技巧,如“洒火彩”“搜门”“磨锤子”“踏三锤”“三尻子”等,这些表演技巧在塑造人物和传达感情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不能以“文化自信”的意识去看秦腔独特的表演技艺,偏颇地认为秦腔“表演粗糙落后”,显然是不公允的。

“洒火彩”是戏曲传统的舞台特技,然而随着演出场所的变化,许多剧种的“火彩”已经失传了,秦腔是为数不多保留这一特技的剧种。在经典剧目《火焰驹》的《传信》一场中,壮士艾谦为救恩人性命,催马前行,在“三鞭子”的表演中,舞美工作者用松香撒出三把烈火,紧接“二龙戏珠”“金钱吊葫芦”等火彩特技,顿时舞台上火光熊熊,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游西湖》《黄河阵》《潞安州》等剧目中均有火彩的特技,是戏曲表演的宝贵遗产。

濒危剧目《苏秦激友》的《回店》一场中,主人公张仪在受到故交苏秦的“羞辱”后,精神几近崩溃,角色在上场时运用了“搜门”的程式,以心抚胸,表现张仪面对好友变心时满腹狐疑的心态;接着又运用了“磨锤子”的程式,双手颤抖,表现张仪面对羞辱时气急败坏的激动心情;接下来在“踏三锤”的锣鼓声中,角色往前猛走三步,同时后脖颈用力,把头上戴的方巾斜甩在额前,这样就把人物失魂落魄的神态形神兼备地传达到观众面前了。

经典剧目《出棠邑》的《拆书》一场中,当伍子胥听说楚平王欲杀害他的全家时,怒不可遏,先是将椅子重重地挪到台口,然后用大段珠玉滚盘的念白数落楚平王的罪恶,再三次重重地跌坐在椅子上,接下来在激越的板胡声中,以手搂须,双目圆睁,这一程式即是秦腔独有的“三尻子”,雄伟的音乐配合演员夸张的表演,把伍子胥怒发冲冠、有仇必报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对比其他剧种的同题材剧目,秦腔的表演在观赏性方面更高一筹。

除粗犷豪放的表演外,秦腔传统剧目中也有许多细腻传神的表演。经典剧目《金沙滩》的《舍子》一场中,老令公面对要出征的长子老泪纵横,在【苦音跳门槛】的曲牌声中,依依不舍地抚摸儿子的头顶、面庞和衣服,一系列“哑剧”的表演,生动地刻画出了慈父的形象,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演境界,这样精湛的表演技巧是其他剧种不具备的。

文化的自信应该建立在对传统的理解上,秦腔传统剧目蕴含着中华民族忠诚、善良、无私的美好道德情怀,具有形神兼备、意境深远的文学价值,表演上独树一帜,蕴含着中国古典美学的价值追求,这些丰富的营养一直滋养着西北人民的精神世界。然而,这样优秀的传统剧目很多已鲜见于舞台,处于濒危甚至失传的境地,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和秦腔从业者应以充分的“文化自信”去挖掘整理这些传统剧目,让秦腔的特有魅力在舞台上发扬光大,为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增光添彩。

猜你喜欢
秦腔剧种剧目
舞台剧目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