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变与不变

2021-11-14 15:54夏雨桐
戏剧之家 2021年21期
关键词:哪吒之魔童降世魔童哪吒

夏雨桐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00)

《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于2019 年7 月,由饺子任导演兼编剧制作完成,一经上映就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票房一跃而上,相继超过了《复仇者联盟4》和《流浪地球》等一众热门影片,上升至票房榜第一名。该片以中国传统故事作为背景,讲述了哪吒虽生为魔丸却不断与命运抗争最终逆天改命的成长故事。通过现代化手段将传统的文化故事以新潮的方式重新续写,不仅起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作用,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创新化改编,使其变得更易于被大众接受,被大众喜爱。

一、《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变化之处

(一)呈现方式的改变

在缺乏现代科技辅助的过去,一代代文学家、艺术家通过传统的方式,创造和丰富了哪吒的传说,将曲折动人的故事、生动鲜活的人物、典雅优美的画面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哪吒闹海》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它以电影的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以新颖的呈现给人们,将哪吒静态的形象动态化,利用这样的方法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总的来说,即使是用电影的方式去表达传统文化,也没有产生背离传统文化的问题,虽然与手绘、书写的方式不同,但思想上的本质相同。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代电影人利用当前先进的科技手段,创造出了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新哪吒形象,将前辈精益求精的精神牢记于心,对传统的故事人物进行了颠覆性的创新改编,给人们营造了新奇的视听感觉,将国产动画与传统文化的发展带到了新的高度。

(二)哪吒形象的变化

哪吒这一形象最早产生于印度佛教,在中国古代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受到我国古代传统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哪吒这一具体的人物形象在传入我国之后以闹海杀龙、削肉剔骨、莲花化身以及修道成圣等具体的故事情节而被赋予“少年英雄”的形象。在以往依据哪吒形象来进行动画和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大多都会遵循和沿用这个故事情节的主要框架。

然而对于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来说,这部影片中的哪吒一改往日神话传说中固有的少年英雄形象,将哪吒作为一个“反英雄”形象来进行诠释。从灵珠转世变为魔丸转世,从莲花化身到背负“天劫咒”的命运,都是对固有的哪吒形象的颠覆。除此之外,在哪吒的人物造型上,为了突出哪吒的反面形象,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以大大的黑眼圈、经典的锅盖头、略带凶狠的鲨鱼牙以及邪魅坏笑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不仅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哪吒这一具体人物形象的固有认知,还能够体现出现代社会的文化发展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对现代审美倾向产生的影响。

(三)故事主题的变化

在传统的哪吒故事中,在一系列惩恶扬善、兴周灭纣的事迹中塑造了哪吒经典的少年英雄形象,这与当时的时代发展特征是相适应的。而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不仅对哪吒的故事进行了颠覆性的重构,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故事的主题。

无论是传统的哪吒故事还是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故事,在故事的主题上都能够体现出一定的抗争精神。而有所区别和变化的是,传统的哪吒故事中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的情节体现的是哪吒对父权的反抗精神,而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呈现的则是哪吒对天命的抗争。而这种故事主题的变化也能够从具体的故事情节中体现出来。

首先是父亲的形象。在传统的哪吒故事中,哪吒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剑拔弩张、互相残杀来概括。而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则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李靖被刻画成了一个舐犊情深的慈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亲子关系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父亲形象的改变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现代社会文化观念的变化。

其次,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对天命的抗争还能够从台词中展现出来。作为电影的主要叙事线索,哪吒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逐渐消除了人们对其产生的偏见。无论是“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搬动它”,还是“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的台词,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影片想要表达的主题。此外,影片还涉及家庭亲情、成长教育、身份认同等议题,这些议题也或隐或显地映射了当下的社会问题,使得哪吒这一中国传统故事被赋予更多的现代文化内涵。

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变之处

(一)依然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主人公是中华传统神话人物——哪吒。哪吒的形象可谓家喻户晓,而且在明朝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曾出现过,其中最为人们所知的就是《封神榜》和《西游记》。哪吒在两部作品中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而且角色十分具有艺术色彩,人物特点极为鲜明。古典文学作品是哪吒形象的主要来源,在电影中“哪吒闹海”的片段也是来源于传统的文学作品。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同样取材于传统文学作品。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了中国首部以哪吒为主角的动画影片《哪吒闹海》,这部电影使人们对哪吒的印象有了新的认识,在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让新的哪吒形象牢牢地印在了观众的内心。哪吒不仅仅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还使得人们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加认可,观众们通过荧幕、古书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从传统文化中增强自身的自豪感。

(二)影片中充斥着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发布上映过程中,充斥着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首先是电影的宣传海报,运用水墨画的风格进行绘制,再填充以中国特有的莲花、牡丹等形象,将整部电影的主题表达得十分透彻。并且哪吒的背景部分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烈火祥云,敖丙的背景选用了中国传统的龙腾水跃,李靖夫妇的形象也恰好映衬了中国传统的英雄形象,太乙真人的幽默诙谐形象以及申公豹的典型反派形象在篇幅有限的宣传海报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集于一身,使观众能够在一张小小的海报中对这部电影产生极大的兴趣。不仅如此,在电影中也同样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予以细致的体现,例如山河社稷图就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还有打斗过程中的火莲花,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体现。

其次在影片里,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在画面上有所体现,在音效中也实现了深度融合。例如在电影配乐中就出现了唢呐的声音,唢呐作为中国传统乐器,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影片中,哪吒在正义与邪恶间互相转化的过程中,也有着中国传统乐器的体现。在整个观影过程中,充斥着二胡、戏曲等经典民族乐器与音乐,将传统民族乐器与音乐巧妙地插入影片当中,既没有影响到整体的观影效果,还给观众带来了视听享受,同时也让中国传统的乐器与音乐以电影的形式重新走入大众的视野。

(三)人物形象闪耀着中华传统美德

在电影的大部分剧情中,哪吒都是以坚强、不屈、勇敢的形象呈现给观众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美德——自强、果敢。中华传统美德中“自强”是一直被人们歌颂和赞扬的优秀品德,并且在许多古典诗词中都有所体现。影片中,哪吒不惧生死、救父救母的形象,就很好地体现出了自强、勇敢的美德。此外,哪吒最后主动承认错误,用自己的生命救下陈塘关的百姓,并且原谅了陈塘关百姓之前对他的所作所为,都体现出了中华传统美德中正义、责任、仁爱、不计前嫌、舍己为人的优良品质。

剧中的另一个主角,东海龙王的太子敖丙与典型的反派角色不同,一开始的敖丙处处彰显着正义与善良的品德,与主角哪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角色设计富有创意。不仅如此,在和主角哪吒的沟通过程中也可以看出,对于哪吒对其的恩惠,敖丙一直秉承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态度去回报对方,这是中华传统美德中感恩的具体表现。剧情的最后,因为敖丙肩负龙王和师傅的嘱托,最终与哪吒为敌,但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马上予以改正,并和哪吒一同作战,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陈塘关百姓的生命,彰显出了不计前嫌、挺身而出的传统美德。总的来说,导演通过灵活的手法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植入影片当中,在给予观众新奇有趣体验的同时,也实现了教育意义上的启迪,让观众在欢声笑语的同时,进入寓教于乐的情境之中。

三、结论

本文立足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电影文本,从呈现方式、哪吒形象、故事主题等层面分析了影片对哪吒这一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改写,从影片的取材来源、人物形象、中华传统美德等角度入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做了一一列举。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不难发现,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在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立足于时代需求,不断丰富和完善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赋予其时代性,并善于运用现代的媒介手段,对传播方式予以创新,如此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哪吒之魔童降世魔童哪吒
哪吒买“车”
哪吒VPro
哪吒留学实录
The Analysis of Color Narration of Animated Film Ne Zha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哪吒之魔童降世》经典台词
观看《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干部之严管厚爱
《哪吒之魔童降世》: 映射当代家庭关系
《哪吒之魔童降世》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