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线上为民解难题办实事

2021-11-14 01:27杨曙光
云南教育·视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毕业生思政学校

杨曙光

“我省是怎么抓好‘双减落实工作的?”

“手机和电话手表能带进校园吗?”

“我省采取哪些有力措施来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

“学生课后服务是怎么开展的?”

……

针对秋季学期开学后师生家长关心的一系列教育热点话题,近日,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杨林、省教育厅副厅长赵德荣、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总督学杨红琼走进云南广播电视台“金色热线”和“金色热线追踪”节目,悉心听取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场解读新学期的有关教育改革新政、解答群众面临的难点问题,用实际行动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落实到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上。

如何让学生爱上思政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讲好思政课,让大中小学生爱上思政课呢?

在“金色热线追踪”节目伊始,首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的生动画面。

镜头回到今年5月21日,云南师范大学,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的云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在这里举行。来自云南师范大学及其附属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思政课教师和学生,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歌舞表演等形式同台集中展示思政课的日常片段,一个承续贯通、有序衔接的大中小学思政课“精编版”课堂呈现在观众眼前。

展示中,云师大附小的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以什么是长征精神,与孩子们展开讨论,通过身边的故事和学习传承红军精神的鲜活事例,拉近了学生与红色文化的距离。“这种贴近生活的思政课,让我领悟到要坚持不懈、不畏困难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我们喜欢上!”该校呈贡校区五(5)班学生吕诺一正津津有味地和同学讨论着课堂展示的生动情节。

参加活动的云南师大实验中学思政课教师张琪觉得,小学阶段的思政课重在启蒙道德情感,而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云南师大实验中学展示了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创作的舞蹈“红船”,创新的形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形式新颖、内容精彩、教学生动。

近年来,云南加强党对思政课的全面领导,在教材、教学、科研、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五个一体化”上着力,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造了“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取得明显成效,被教育部列为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地区。

杨林在节目中介绍了云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取得的成效和下一阶段的工作打算。

我省以实施思政课“手拉手”共建计划为重要载体,以集体备课、教學展示为重要途径,推动“大手”拉“小手”,积极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效路径,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省健全学校思政教育的领导体系、工作体系和责任体系,以“三个体系”建设强化党对思政课的全面领导;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以“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为重要载体,以“榜样力量”引领广大师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作为全国思政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地区,我省在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加强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等5项改革中积极探索,思政课改革创新举措被教育部网站宣传报道;“全省统筹”抓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加大经费、编制等保障力度,各高校积极配齐师资、建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列入重点建设学科,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建成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1个、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10个;严格落实高校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学校具体落实、社会各方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针对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短板、思政课改革创新力度不够、思政课教学吸引力不强等问题和困难,下一步,我省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重要指示,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推动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我省将实施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引进“杰出人才”,培养“卓越人才”,加强思政课青年教师和后备人才培养;以高质量的教学标准强化教学管理,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推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深化课程建设,遴选打造100门思政课精品课程和50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以更高标准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积极推进我省高校“数字马院”建设,加强线上共建共享,共同打造优质数字资源,让全省高校“马院”形成“一张网”。

秋季学期的教育焦点有哪些

随着秋季学期“滚滚而来”的是不同学段各项“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

因为是开学时段,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上线的“金色热线”电台节目热度持续升温,无数听众、网友特别关注新学期的教育新政,纷纷通过热线和网络来表达切身诉求。问题聚焦在“乡村学校师资如何均衡”“我省采取哪些‘双减具体措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哪些帮扶政策”等教育热点上。

赵德荣在节目中详细解答了义务教育“县管校聘”改革、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等热点提问。他表示,“县管校聘”目的是要把义务教育阶段每所学校的教师资源配置均衡,有比较规范、完善的程序和规则。学校间教师配置不均衡,在制度设计上已有相应的科学指标来监测。教育部门根据监测情况均衡配置师资,让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都能享受到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认真落实省政府10件惠民实事,今年抓好200所幼儿园建设来扩大普惠资源,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进度。

就听众、网友提出的“我省落实‘双减有哪些具体措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哪些帮扶政策”等话题,杨红琼介绍说,我省成立由省教育厅、人社厅、民政厅、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组成的省“双减”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职责,指导各地各部门推进落实“双减”工作;根据中央“双减”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我省的“双减”工作实施意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的实施办法;在全省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严重问题的机构,形成警示震慑;建立全省各地落实“双减”情况半月通报制度,建立曝光台,对该落实、能落实而不落实的工作,或经多次通报仍整改不到位的典型问题,通过有关媒体和网络进行曝光,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依据《教育督导问责办法》启动问责程序。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今年,全国有超过900万高校毕业生,我省有29万多名,为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杨红琼表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深入实施云南省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积极为毕业生“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温暖”,全力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拓宽“新路径”。组织全省高校先后到滇中新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高新区等重点园区及企业对接人才需求情况,将适合的毕业生资料打包上门服务,还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开展7 400多场线上线下招聘、宣讲活动、做好校企供需对接;举办全省大学生求职模拟大赛,组织开展直播公开课、专题讲座等,指导毕业生制作简历、传授面试技巧等; 建立就业帮扶工作台账,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就业困难、家庭困难和残疾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并联合省人社厅、省卫健委召开全省医学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现场调研座谈会,联合省残联、省人社厅开展残疾毕业生线下专场招聘会。

好政策好举措呵护学生上好学

新学期,新气象。参加“金色热线”系列节目的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省教育厅基教一处、体卫艺处、民办教育处,省招生考试院以及昆明市教体局相关负责同志,分别就听众、网友的提问,结合部门正开展的具体工作作了一一回应。

去年,我省颁布的初中学生体育考试方案中把游泳项目列为考试项目,这样就会促使更多的孩子来学习游泳。热线电话中,孙先生提出自己的担忧:“小孩想学游泳,但学校没有开展,教育部门对此有何要求、安排?”

省教育厅体卫艺处负责人表示,孙先生的问题反映得很好!因为云南地域差距比较大,现在许多学校因为受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全部开游泳课。2019年,全省实施了游泳特色学校建设,目前有条件的一些城区学校已经开设了游泳课。今后我们将和省财政厅、发改委、体育局一起开展调研,在游泳池的建设、管理等方面继续加大投入,为更多的孩子学习游泳创造好的条件。

当下,为了联系方便,很多家长都给孩子买了智能手机、电话手表,但很多家长又怕智能手机、电话手表的社交和游戏功能影响孩子学习!崔先生想了解学校对手机和电话手表的监管情况:智能手机、电话手表能带进校园吗?对此学校又是如何管理的呢?

據省教育厅基教一处负责人介绍,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学生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门已有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的明确要求。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电话手表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学校应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

课后服务实际上就是延时服务,主要是针对有需求的家庭,孩子可以留在学校,学校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文艺体育科技等课程服务,满足不同孩子的特长和需求。家长李先生关心的问题是:学校课后服务是怎么开展的?

昆明市教体局负责人对此表示,按国家的教学计划和安排,小学放学时间比较早,很多家庭是双职工,对孩子三点半放学以后时间的接送、学习安排确实存在矛盾和困难,教育部门的任务就是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满足老百姓不同的需求。2017年,昆明市两所直属小学开始试点三点半课后服务;2018年,在昆明市五华区、盘龙区的小学进行试点;2020年,要求昆明市所有的小学都要开展三点半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开展以后,社会反响非常好。我们把社会上的一些能工巧匠、有专业能力、有专长的人才请到学校里进行一些特色的辅导。学校的老师也可以作为志愿者,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一些课后的服务,比如体育方面的、美育方面的辅导。现在全市所有的公办小学都在开展课后服务,民办小学已在推进。目前,课后服务正逐渐从小学延伸到初中。教育部门将会进一步总结经验,对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毕业生思政学校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学校推介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