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模式创新

2021-11-14 16:10董苏英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8期
关键词:操作能力新课标信息技术

董苏英

摘要: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我国对信息技术的重视也逐步提高。过去被忽视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也引起了我国教育部的高度重视。而我国新课标改革的发展,也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契机。而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有效的激发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小学计算机课程的上课效率、如何丰富计算机课堂的教学内容几方面问题进行探析,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课标;操作能力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小学阶段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的信息技术课,其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让小学学生掌握基礎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但现在,在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教育者及工作者提高重视,根据新课改的标准进行改变和提高。

一、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实操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操作性非常强的显著特征,因此学生们自主实践操作非常重要。但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大多都会选择多媒体大屏幕演示或者将教师计算机上的内容运用技术手段统一到每位学生操作的计算机上,通过直接演示操作手段的方式上课。这种直观的演示方法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很快的熟悉学习目标和操作步骤。但是小学正是学生活泼好动的阶段,一味地演示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降低注意力,影响上课效率。

例如,在学习“初识文字处理软件”的课题时,这章主要学习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文字处理。学习难度较小,教师可先为学生讲解软件工具栏的操作和用处,让学生了解到如何处理文字。然后在基本操作讲解完毕后,为学生布置比较简单的文字处理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题目。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单独指导操作步骤,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减少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认真的问题,有效保证学生真正学会这节课程的内容。如果只是利用演示文稿,让学生观看学习。学生很容易不耐烦,不认真听讲,教学效率极低。

二、提前准备教案,有效开展教学

很多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认为小学生的信息课程不用提前准备教案,按照课本教授就可以了。显然,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无论是什么课程,课前备课都是很重要的。备课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大部分教师只在课前按照课本目录稍微准备一下,对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安排准备的都不够充分。所以,为了提高信息技术课的质量,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模式。教师在授课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非常基础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教授给学生必要的知识,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时,教师要制定出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计算机的用处,认识计算机的组成,学会开机和关机。由于这是可能是小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电脑,学习操作,所以教师不要操之过急,要一步一步来教学生如何操作。许多学生就算接触电脑,也可能只是为了玩游戏,所以教师在传授学生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要纠正学生对计算机功能的正确认知,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这就是这一节课程的主要目的。如果教师在课前没有制定详细可靠的教案时,在第一节课可能不知道从何下手,手足无措。

三、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尚不完善,非常容易被周围的新鲜事物所吸引。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这个特征,对教学做出改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模式进行丰富创新,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还可以创建学习高效率的信息技术课堂,实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学生“如何制作演示文稿”时,教师可以制作动画片人物为主体的演示文稿为学生进行讲解。小学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都没有抵抗力,教师学会适当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使课堂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演示文档中,教师可以对里面的音效和动画特效进行重点展示讲解,抓住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重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完成后,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简单演示文稿的制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以“我喜欢的事物”为题目,让学生在课上或课下进行简单的创作。创作完成后,教师选出学生优秀的作品在大屏幕上进行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其他学生的作品可以鼓励学生在班级里互相分享互相评价,同学之间取长补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积极性。

四、确定教学目标,推动教学进程

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任务驱动法。也就是在课前教师为学生布置出这节课的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并驱动学生为完成这个课堂目标而努力。利用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和完成目标的动力,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所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根据这节课程的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能力来制定。如果目标定的太高,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如果定得太低,学生学不到有用的知识。最佳方案就是把目标制定在比学生能力高一点的水平上,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课题时,教师可以规定时间让学生试着在网上搜索有关于“2022年冬奥会”的内容,并且将查到的资料整理出来,建立新的文件夹存储。学生如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可以有秩序的小声与小组内同学讨论。规定时间到后,学生的操作结束,教师利用多媒体大屏幕为学生演示操作流程,解答学生疑问。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在教师演示过程中更加认真听讲。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真正提高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水平,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推动课堂学习进程。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为了有效的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多引入一些新鲜有趣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新课程改革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要坚持创新,坚持与时俱进,更好更加有效的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雅玲.浅析创新教学模式如何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活”起来[J].考试周刊,2021(54):110-111.

[2]魏进民.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154-155.

猜你喜欢
操作能力新课标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高中生物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探微
让科学制作成为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有效载体
重视科学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探析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