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概率与统计深度学习体验、评价及反思

2021-11-14 14:38王彪罗中武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8期
关键词:学习体验教学反思深度学习

王彪 罗中武

摘要:学习体验有巩固性的完善与引申,有拓展性的辨析与争鸣,有研究性的猜想与论证,给学生提供学习机会[1]. 经历课堂实践、评价、反思,促进师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习体验;设计评价;教学反思;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一、学习体验

高三一轮复习已经结束,在数学老师的引导下,我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等方式,完成了数学课外作业变式设计,具体设计如下:

引题:摸球游戏:一个口袋内有12个大小一样、编号不一样的小球,其中8个红球,4个黑球。从中任取6个球,求既有红球又有黑球的概率。(注:摸球游戏每一次摸一个球,变式中要求一样)

设计意图:本题以摸球游戏为背景,利用我们熟悉的情境设置问题,主要涉及互斥事件及其对应概率模型问题,契合实际,作为引题,难度适中,能为解决变式问题营造轻松氛围。变式1一个口袋内有12个大小一样、编号不一样的小球,其中8个红球,4个黑球。求甲、乙两人分别摸到编号为2的黑球的概率。

设计意图:变式1借助引题情境,设问过渡自然,主要考查摸到指定编号球的概率,即独立事件积的概率模型问题,实际上是12人进行抽签的问题,抽签的顺序与抽签到指定某一个签的概率无关,但有一定跳跃性,目的是让我们“垫垫脚,摘得着”。

变式2一个口袋内有12个大小一样的小球,其中8个红球,4个黑球。从中任取6个球,求既有红球又有黑球的概率。

设计意图:变式2在引题情境下,进一步要求我们对问题实质的理解,即取出的球与球的编号无关,只与取出的球的颜色有关,取消球的编号后,实则与引题是同样的概率模型问题,与引题联系紧密。

变式3一个口袋内有12个大小一样的小球,其中8个红球,4个黑球。从中不放回地任取6个球,求第四次摸到黑球的概率。

设计意图:变式3在引题情境下,以不放回的摸球游戏为载体,涉及互斥事件和的概率模型问题,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变式4一个口袋内有12个大小一样的小球,其中8个红球,4个黑球。从中有放回地任取6个球,求第四次摸到黑球的概率。

设计意图:变式4以引题为背景,以有放回的摸球游戏为载体,体现多种情况下互斥事件概率模型求解问题,与变式3形成对比,但通过演算,发现有放回和不放回摸球的概率是一样的,进而引发我们深思、质疑、论证,提升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变式训练的功效,也达到设问的目的。渗透分类讨论思想,提升我们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能力。

变式5一个口袋内有12个大小一样的小球,其中8个红球,4个黑球。从中不放回地摸球,若摸到黑球,则停止摸球,若第三次摸不到黑球,同样停止摸球。记摸球的次数为随机变量h,求η的数学期望。

设计意图:变式5在引题情境下,借助变式3不放回摸球游戏概率模型,涉及数学期望的求解,让我们走出情境,进入关联新情境,搞清问题的本质,进而提升我们综合解决问题能力。

变式6一个口袋内有12个大小一样的小球,其中8个红球,4个黑球。摸到一个红球得1分,摸到一个黑球的2分,从中摸出6个球,记得到的分数为随机变量h,求η的数学期望。

设计意图:变式6在引题情境下,引入摸球记分环节,借助组合概率模型等,综合考查数学期望的求解,与变式5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展望数学期望。

变式7一个口袋内有同样大小红球和黑球,第一次从中摸出红球或黑球的概率均为;若上一次摸出的是红球,则下一次摸出红球的概率为,摸出黑球的概率为;若上一次摸出的是黑球,则下一次摸出红球的概率为,摸出黑球的概率为。设Pn表示第n次摸出黑球的概率。

试写出P1,P2;

试写出Pn与Pn−1的关系式,并求Pn。

设计意图:变式7在引题情境下,呈现新的问题情境,设问反差大,主要涉及概率模型与数列模型交汇的综合问题,目的是要让我们“跳一跳,摸得着”。很好的渗透学生分类讨论思想,可展现我们数学计算、逻辑推理等能力,促使我们数学运算、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二、教师点评

王彪同学通过对《概率与统计》模块内容的学习体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给同学们课外变式作业设计。他站在学生的立场,借助摸球游戏的熟悉情境,从问题出发,以“变式”演变展开,呈现出各种情境下概率求解问题。其中有一般变式,如古典概率模型、互斥事件和独立事件概率模型,也有较深层次变式,如利用期望公式求解以及借助概率与数列递推关系综合设问,作业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的特点。变式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变式设计逐级递进、环环相扣、拾级而上,找到了问题的核心,能表达同学们的“心声”,能很好的体现学生数学思想及能力,也能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可见在设计过程中是付诸行动、花了心思的,相信这是一次不错的学习成长历练,也将会是一次美好的学习回忆。

设计体验中有的地方还可以更具体些,如不放回摸球问题实际是排列与组合问题,有放回摸球问题实际上是条件概率问题,求数学期望实际上是求加权平均数等;也可增加个别深度变式,让同学们“助跑跳,触得着”。

总之,王彪同学整体设计是比较完整的,瑕不掩瑜,是值得称道的。该设计作为一种复习课后的作业模式,可不断尝试,逐步完善,以便为教学提供参考。

三、教学反思

(1)善选题

数学学习、教学均以问题为中心,“题”成为数学学与教的关键词。选择一道适合学生的题,可以让学生理清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领悟基本思想方法、收获基本活动经验,进而聚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善于“选”题是数学学与教的一种必备能力,好题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敞开学生的心扉,弹奏出动人的音符,回味无穷。一道好题,众里寻它千百度,它不仅可以启迪学生思维,还可以一题通关,正所谓“一题抵万题”。

(2)巧变题

变式学习、教学是一种数学学与教的方式。茫茫题海,并非每题都适合我们的学生,巧妙的变化,方能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要会巧“变”题,通过变化试题情境、条件、设问、数据、结构等,进而演变成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体验中有获得感。选好题,通过变式形成“变题链”,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并非单一化,而是“网络化”,感受到数学知识是有广度、有深度、有底蕴、有生长点、有灵魂,精彩缤纷的,犹如梦境般美好!

(3)好练题

教学活动中,选题仅仅是教学的良好开端,而真正让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好“练”题,即认真做题、评价、不断总结反思。只有通过“练”题,练习一定量的题,才能体会“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理解题的“源头”与“流向”,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获得经验。同时,通过适度量的“变题链”练习,让学生体验“变中求不变,以不变应万变”,领悟数学问题的本质,才能融会贯通,从而举一反三,真正让学生“练”在题中,学在题中,乐在题中。

(4)试编题

好练题,巧变题,不一定会编题,编高质量的题。每年高考结束,老师们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今年高考中命制了哪些好题。好的高考试题是专家命题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感叹之余,我们也可尝试“编”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课本例题、习题等做适当的改编,经历改编过程,不断探索,提升自身数学素养。同时,也可让学生体验“编”题,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快速成长,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会品题

经历“善选题、巧变题、好练题、试编题”,可感受到登“题”山之巅,一览众山小。作为教师,还要学会“品”题,“品”题中的数学本质,“品”题中的丰富多彩,“品”题中的韵味无穷。教学活动中,赋予学生契合实际的好题应成为教师根本任务,让学生体验好题,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而“题”出精彩,“题”出人生。

参考文献:

[1]罗增儒.零距离数学交流——体验与探究[M].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本文系銅仁市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概率与统计深度学习案例研究”(课题编号:2020SX034)的阶段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学习体验教学反思深度学习
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学习时间规律探析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
契合感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