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临床研究 ①

2021-11-16 13:48郭锡俊魏益民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刮宫电切宫腔镜

郭锡俊 , 魏益民

(1.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 新乡 453000;2.新乡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河南 新乡 453000)

子宫内膜息肉(EP)指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导致宫腔内突出单个或多个炎性息肉,引起阴道不规则流血,造成不孕,属于妇科常见导致女性不孕的疾病之一[1]。临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近年随着宫腔镜技术的成熟,EP不孕检出率逐渐增高,而作为目前唯一可直视宫腔的设备,在其直视下操作的刮宫术与电切术是临床治疗EP不孕的主要手段,但多年应用研究发现,刮宫术对子宫内膜伤害较大,术后复发率相对高[2]。本研究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在EP不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8-07~2019-11我院EP不孕患者132例,接受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的67例为电切组,接受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的65例为刮宫组。电切组,年龄22~39岁,平均(30.18±4.03)岁;不孕病程1~9年,平均(4.92±1.91)年;EP单发31例,多发36例。刮宫组,年龄21~38岁,平均(29.38±4.10)岁;不孕病程1~8年,平均(4.47±1.71)年;EP单发30例,多发35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 ①经超声发现子宫内膜处息肉,经宫腔镜下取病变组织确诊为EP;②患者有生育需求,宫颈细胞学检查正常,男方生殖系统正常;③术前3个月未接受激素治疗;④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 ①合并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输卵管梗阻等疾病者;②认知功能障碍者;③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或出血性疾病者;④合并内分泌性疾病者;⑤伴有认知功能不全或精神异常者;⑥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者;⑦既往有腹腔或宫腔手术史者。

1.3 方法

两组均于月经后3~7d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术前6h使用米索前列醇400μg填塞阴道进行软化宫颈处理,准备电视宫腔镜设备(Olympus公司,HYF-1T型)。

1.3.1 电切组: 予以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麻醉方式选择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宫颈,钳夹患者宫颈前唇,探查宫颈深度,扩张颈管,置入宫腔镜设备,然后膨宫(5%葡萄糖溶液作为术中膨宫液使用,保持膨宫压力90~100mmHg,流速110~150mL·min-1),宫腔镜直视下,设置电切功率80~100W,电凝40~60W,使用环状电极刀从息肉基底部做电切处理,根据患者内膜息肉情况切除患者息肉旁内膜组织,负压吸引患者宫腔,宫腔镜下确定有无息肉残存。

1.3.2 刮宫组: 使用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麻醉方式、体位、术前准备等同电切组,宫腔镜直视下,依据患者EP数量、大小、位置等选择适合的刮匙搔刮、取出息肉,负压吸引宫腔,宫腔镜确定有无刮净。术后均予以4mg安宫黄体酮,2次/d,连用12周。

1.4 观察指标

(1)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与住院时间)。(2)术后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12h、24h、48h、72h两组疼痛程度,分值范围0~10分,0分:无痛,10分:剧痛,得分越高,疼痛越重。(3)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感染、阴道出血、人工流产综合征。(4)术后1年内复发率、妊娠率,复发:宫腔镜检查发现EP病灶;妊娠:排卵后14d监测血HCG及排卵后35d左右超声检查确定受孕。(5)术前、术后12周、24周、48周两组月经量。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与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2.2 术后疼痛程度

电切组术后12h、24h、48h、72h VAS评分均低于刮宫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分)

2.3 并发症、复发率、妊娠率

电切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刮宫组(P<0.05);术后1年内电切组复发率低于刮宫组,妊娠率高于刮宫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复发率、妊娠率[n(%)]

2.4 月经量变化

术前两组月经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2周、24周、48周电切组月经量均优于刮宫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前术后月经量变化

3 讨论

目前认为EP引起不孕的原因如下:多数EP发生在子宫与输卵管结合处,随着息肉增大可阻塞输卵管开口,干扰精子移行,致使不孕发生;EP严重影响子宫内膜血供,诱发宫腔形态改变,阻碍精子运输与受精卵着床;EP炎性作用是漫长的生理病理过程,逐步影响子宫腔内环境,少数患者会发生感染,影响精子存活[3]。对于EP不孕而言,摘除内膜息肉、积极预防复发是提高患者妊娠率的关键[4]。

宫腔镜可直视宫腔,在宫腔镜下切除EP,具有定位准确、切除较快、创伤小的优点,因而本研究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与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两种方法均是可行、相对安全的。在宫腔镜下进行刮宫术虽能提高手术安全,但刮匙刮取息肉对子宫内膜损伤大,术后易引发感染、出血、人工流产综合征等,并不可作为最佳治疗方案;而宫腔镜下电切术,能在有效并彻底清除病灶的同时快速凝血,减少对患者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5]。本研究结果显示,电切组术后12h、24h、48h、72h VAS评分均低于刮宫组(P<0.05),提示相较于刮宫术,宫腔镜下电切术边快速切除边准确止血的方式,可酱烧机体内膜组织损伤,无需过度刮取,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本研究还发现电切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刮宫组(P<0.05),表明宫腔镜下电切术能降低EP不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此外,本研究发现,术后12周、24周、48周电切组月经量均优于刮宫组(P<0.05),提示,应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EP不孕患者,能明显降低因EP造成的术前月经量增多,逐渐恢复至正常月经量,提示子宫内膜恢复相对较好。本研究还发现,术后1年内电切组复发率低于刮宫组,妊娠率高于刮宫组(P<0.05),表明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EP不孕患者,能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妊娠率,主要是刮宫术刮除患者息肉基底部、周围内膜的效果并不彻底,电切术使用环形电极切除,切除深度可达子宫浅肌层2~2.5mm,还可酌情去除息肉旁内膜,减少复发风险,患者子宫内膜恢复较好,为妊娠提供较佳的受孕环境,提高妊娠率。

猜你喜欢
刮宫电切宫腔镜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二次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手术患者中的干预价值
肾镜联合电切镜外鞘治疗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低频脉冲电刺激用于诊断性刮宫术镇痛的效果观察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药物流产联合刮宫与药物流产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钬激光碎石联合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发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