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进式护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①

2021-11-16 13:47陈丽丽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活动度髋关节效能

陈丽丽

(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

手术是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IFF)常用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疼痛、活动度,而在术后予以高质量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1,2]。常规护理不能针对患者病情制定完整性、系统性的干预方案,针对性不强,难以较好的改善患者关节功能[3]。递进式护理是通过干预前对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估,制定遵循循序渐进的干预方案,可帮助患者建立有规律的训练方式,改善其关节功能[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递进式护理在IFF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2018-01~2018-12行常规护理干预的43例IFF手术患者纳入对照组,2019-01~2019-12行递进式护理干预的43例IFF手术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61~78岁,平均(66.85±5.53)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4例,高中7例,大专及以上2例。观察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60~75岁,平均(67.34±5.18)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6例,高中6例,大专及以上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对比性。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IFF诊断标准[5];②无认知功能障碍;③依从性良好。(2)排除标准:①多发性骨折;②伴神经性关节病;③伴骨折部位活动性感染。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①术后进行健康宣教,叮嘱患者饮食需清淡,以蛋白质及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为主;②术后第4d指导患者做康复锻炼,先进行肌肉收缩、床上翻身等锻炼,之后患肢放在关节恢复机上进行被动膝关节屈伸活动,初始练习角度为0~30°,之后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活动度,2min/次,2次/d,练习至出院;③患者出院后通过微信、电话的方式继续干预,每周二、四早上10:00在医患微信群中发送康复锻炼相关内容,叮嘱患者进行锻炼。干预4个月。

1.3.2 观察组: 实施递进式护理干预:(1)病情评估:对患者的骨折部位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体质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按照优、良、差将患者分为Ⅰ类、Ⅱ类、Ⅲ类。(2)制定递进式目标:①锻炼目标:详细制定总目标,再根据康复评估结果及康复锻炼的安全性将总目标划分为阶段性的小目标,依据阶段目标进行递进式锻炼,逐渐提高锻炼难度及强度;②锻炼重要性宣讲:向患者介绍整个康复锻炼计划,告知其术后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并列举康复锻炼效果较好的案例。同时,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让家属给予患者鼓励与关爱。(3)干预方案:①Ⅰ类患者:指导患者在术后第1d进行屈伸活动,练习踝关节屈伸;术后第2~3d尝试半坐体位,收缩股四头肌,逐渐增加活动幅度;术后第4d开始利用关节恢复机做髋关节被动锻炼,方法如对照组;同时,护理人员指导家属为患者做髋关节内收、髋关节外展运动、髋关节内旋及髋关节外旋运动等被动锻炼。出院后利用微信群的方式继续干预,于术后3~6周进行多关节主动伸展锻炼,如足部贴于床上做屈膝活动,活动度逐渐增加;患肢向外展10~20°,再慢慢收回,活动度逐渐增加。以上动作20次/组,3次/d;术后7~12周进行下床活动,可先练习站立,利用健肢及双上肢的力量扶床站立,练习扶床慢慢行走;②Ⅱ类患者术后1周进行四头肌收缩及直腿抬高锻炼,伸直下肢并抬高,足跟离床20cm左右,维持10s,3次/d;之后按照Ⅰ类患者训练方式进行锻炼,持续锻炼12周;③Ⅲ类患者:术后1~3周以休养为主,第4周开始逐渐进行简单的肌肉收缩锻炼,之后依次按照Ⅱ类、Ⅰ类患者锻炼的方式进行锻炼,每项锻炼时间需<30min,2次/d,持续锻炼12周为宜。

1.4 评价指标

①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6]评估患者干预前及干预4个月结束时自我效能情况,该表共10个项目,总分10~4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自我效能感越高;②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表(Harris hip score,HHS)[7]评估患者干预前及干预4个月结束时髋关节功能,该量表共包括功能(0~47分)、疼痛(0~44分)、肢体畸形(0~4分)、活动度(0~5分)4个维度,总分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则髋关节功能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GSES评分

干预4个月,两组GSES评分均较干预前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GSES评分对比分)

2.2 HHS评分

干预4个月,两组功能、疼痛、畸形、活动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HHS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IFF多发于老年人,多因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时强力内收或外展等外力引起,可导致患者髋关节活动受限,需及时的采取手术治疗改善患者关节功能[8,9]。但IFF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受多种因素影响,且术后早期关节康复锻炼是重点,故术后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10]。

IFF术后常规护理措施多为健康宣教、康复训练及出院指导等,其中康复训练通过指导患者做肌肉收缩、髋关节被动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肌肉僵硬情况[11];出院后康复锻炼指导也可通过一此基础性的训练干预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但常规护理干预方式不能针对患者病情、心理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导致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改善效果不理想[12]。同时,IFF患者术后常因生活能力下降而产生消极、焦虑等负性情绪,导致患者自我效能降低,不利于护理方案的执行[13]。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可直接影响自我认知与行为动机。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4个月GSES评分均较干预前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表明递进式护理干预可提升IFF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分析原因在于,递进式护理干预通过干预措施实施前向患者宣讲锻炼重要性,可让患者充分了解术后康复锻炼的重要性,调动其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其依从性及配合度,增强其信心,进而不断提升其自我效能。同时,本研究结果还发现,两组干预4个月结束时功能、疼痛、畸形、活动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递进式护理干预可改善IFF术后患者关节活动度。因递进式护理模式通过干预前对患者术后骨折部位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体质进行综合评估而制定的针对性干预方案,遵循个体化、循序渐进,可帮助患者建立有规律的训练方式,进而改善患肢关节功能[14];通过术后3~6周进行多关节主动伸展锻炼可增强组织的顺应性及关节灵活性,提升患者关节活动度,维持髋关节的稳定[15]。而术后7~12周的下床活动不仅可增强患肢肌肉力量,还可对骨折端施加一定压力,促进其愈合,进而改善关节功能。

综上所述,IFF术后患者采用递进式护理可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改善关节活动度。

猜你喜欢
活动度髋关节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